资源简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教案课题 第13课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二框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课时 1课时教学 目标 1、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理解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2、了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理解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全面发展的举措和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增强“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拥军爱国,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教学重点 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必要性教学难点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思政融入 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教学方法 议题教学法与探究学习法相结合教学准备 收集国家安全的宣传视频,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两组人民生活的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对比两组图片,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主题 以前,我们饱受欺辱;现在,我们倍感幸福。而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国家安全 引出主题——新时代我们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新课教学】 1、教师播放《2023年国家安全宣传片》视频,学生探究问题①:什么是国家安全? 2、教师讲授国家安全的内涵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就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 议题一: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1、教师展示从鸦片战争到如今中国的变化图片,学生思考:国家安全对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受到挑战。中国现代史证明: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2、教师继续展示两组家庭对比图片,学生思考:国家安全对于人民有什么重要意义?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过渡)有人认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积累了巨大的实力,再也不用担心国家安全了,这种说法对吗? 3、学生探究问题②:目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如何? 课堂任务:各小组讨论并列举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例,并派代表发言。 生:台独、邪教,窃取国家机密、物价上涨、食品安全、大气污染、黑恶势力、恐怖袭击、毒品、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核潜在威胁、生物入侵等等 4、教师结合中国地图介绍目前中国面临错综复杂的安全形势,引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国周边已经围绕着俄罗斯、朝鲜、印度、巴基斯坦四个有核国家,再加上日本,此种潜在威胁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面对的;我国与印度有陆上边界争端,与日本围绕东海问题、与东南亚国家围绕南海问题存在领海争端;国内以台独、藏独、疆独为代表的分裂主义,活动猖獗。 议题二:如何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1、学生阅读教材P125-126内容,探究问题③: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2、教师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 主要内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海外利益安全,核安全… 丰富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是系统思维和方法,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3、学生活动:连连看你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 议题三:如何坚持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师讲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基本要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具体措施: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维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尤其要高度警惕“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学生观看视频《中国军队一分钟》,思考:我们国家的军队是一只怎样的军队? 教师归纳介绍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详见PP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