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冬至-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介绍精美课件专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讲:冬至-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介绍精美课件专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XXX学校小学部
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Content
目 录
01
什么是冬至
02
冬至的起源
03
冬至的习俗和传说
04
古代人如何过冬至
05
现代人如何过冬至
Part 01
什么是冬至
冬至,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活节”。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
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淮南子·天文训》:“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三候水泉动】
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此时山中的泉水开始萌动温热。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为阴兽也,而冬至一阳生,得阳气而解角。
【一候蚯蚓结】
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故土中的蚯蚓屈曲而结如绳也。
Part 02
冬至的起源
冬至的起源——始于周朝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的起源——盛于唐宋
冬至的起源——行于汉代
邋遢冬至干净年
冬至这一天的天气可以决定农历年的天气。
如果冬至这一日,冬雨连绵,那么农历新年就是艳阳高照。
反之,冬至和风丽日,年初一可就惨了,必定风雪阻途。
Part 03
习俗和传说
不同的地域,在过节时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
冬至南北方的习俗不一,
北方通常吃馄饨和饺子,南方吃汤圆和糯米糕的习俗。
宁夏:冬至吃“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福建:“冬至暝”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这是冬至一首儿歌。 八闽通志·兴化府风俗·冬至》载:“前期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台湾冬至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传说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叫做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传说二: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Part 04
古代人过冬至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祭祀活动
祭天
古人相信冬至祭天具有感知自然的功能
祭拜祖先或扫墓
建议冬至日设几案,备酒水果品,放置节日食品为供(宜采用冬至饺、冬至团等),焚香祭酒,祭拜祖先及逝去的亲人。
举行“迎日”活动
建议在冬至节当天,在户外及庭院中摆放日晷,亲朋好友皆穿汉服坐于席上,弹奏或播放古乐,观察日影的移动,感受天节的变化,吟诵或现场赋作冬至的诗词、文章,并可做风调雨顺、家和康泰等美好的祈福。可与小型的祭天仪礼同时进行。
食的活动
合家团圆,一起动手制作各种冬至食品(举例,各地还有其它食俗)。
在冬至前夜设“冬至亚岁宴”,全家围坐、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节日食品,感受冬天的气息和浓浓的亲情。
馄饨
赤豆糯米饭
冬至团、冬至圆、汤圆
冬至饺子
礼的活动
拜师/拜访师长,表达敬意
向亲朋好友赠送节日食品,分享节日快乐
赠长辈鞋袜,表达尊老祝福之意。
履长与献鞋袜
我国历来有敬老的优良传统,辛亥革命以前的冬至节实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相沿最久的“敬老节”。
曹植的《冬至献鞋袜表》,即三国时魏之陈思王曹植在冬至日向他的“父王”曹操献鞋袜时所上的表系。
《山东民俗》一书载:“曲阜的妇女于节前做好布鞋,冬至日赠送舅姑(即公公婆婆)。”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娱的活动
九九歌也叫九九词,全称是“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画九就是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
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春深,也有不用颜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号注明阴晴雨雪的。
写九,是清代开始出现的,首先是在宫廷内实行。
连成一句话?
表现出人们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呢
Part 04
现代人过冬至
现代人过冬至
冬至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一个出去逛街的日子。
在北方,冬至这天习惯吃饺子,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留下的。
而在南方则是煮汤圆、吃米团和长线面的习俗,一到冬至,那真是“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只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仍然保持着祭祖的习俗。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可以说是仅次于过年的一个节日。
说一说:
每年你和家人是如和过冬至的?
你有那些感受?
“北方食饺、南方吃粑,冬至狗肉香天下”
就是至今还在流传的冬至风俗。
学习完毕,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