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 高一地理备课组课题: 宇宙中的地球【课标解读】运用材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爱护、保护地球的意识。2.综合思维:结合资料辩证理解、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3.区域认知: 了解宇宙、天体和天体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4.地理实践力:初步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自主探索地理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资料,描述天体特征、天体系统特征。(重难点)2.掌握并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判断。(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新课导入】为什么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如此困难?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银河系、河外星系与可观测宇宙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地球的普通性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近圆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偏心率有关【思考交流】问题1 (区域认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问题2 (综合思维)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这些条件被科学家称为“金锁链条件”试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备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提示:问题3 (地理实践力)除地球外,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哪个?简要阐述判断理由。提示:火星(或水星、金星),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自转周期、与太阳的距离等方面和地球对比。问题4 (人地协调观)太阳周围的恒星际空间比较有利于太阳的稳定,而太阳的稳定又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演化。假如太阳的光照条件变得极不稳定,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试对你的答案做出解释。提示:假如太阳光照变得极不稳定,会导致地球整体自然环境也变得极不稳定。若发生在生物形成初期,会导致生物进化中断;若发生在现在或将来,会导致生物大量灭绝,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归纳总结】1.天体系统的判断方法(1)天体之间能否构成天体系统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只吸引不绕转不能构成天体系统,如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不能形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级别的判定天体系统尤其是恒星系统和行星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判定的关键。2.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针对地球所在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2.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针对性训练】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读下图,完成1-2题。1.“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A.M B.N C.P D.Q2.与P、Q相比,地球上形成生命的优越条件是(双选)( )①太阳光照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有适合于生物呼吸的大气3.按所给内容之间的关系,把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方框里A.适当的自转周期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体积、质量适中D.液态水E.太阳系有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F.有适宜的温度G.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H.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