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一地理备课组课题: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解读】运用图像、视频等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重要意义。运用示意图和有关资料,描述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主要的太阳活动现象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能够合理描述和解释太阳活动,并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说明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3.区域认知:能够解释不同区域太阳辐射强弱差异的原因。4.地理实践力: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资料,描述和解释太阳活动。(重难点)2.掌握并能说明不同区域太阳辐射强弱差异的原因。(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新课导入】(学习活动)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哪三层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什么 它出现在哪一层 变化周期为多少年 3)什么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 它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太阳的大气层,是人类能观测到的太阳的部分,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 。太阳大气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现象较多,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当这种扰动足够强烈时,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思考交流】问题1 (地理实践力)在图中你可以获取太阳黑子的哪些信息?提示:(1)时间分布:太阳黑子活动具有周期性,约11年;(2)空间分布:黑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太阳南北纬30°内,且南北对称;(3)动态分布:在一个周期内,黑子从南北纬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问题2 (区域认知)太阳大气层与太阳活动现象列举提示:问题3 (综合思维)据图,描述太阳黑子和气候之间的关系提示: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太阳活动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反之,则相对平稳。【归纳总结】1.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不同的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不同,其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如下所示。【针对性训练】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1~2题。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 B.海拔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 B.62%C.70% D.78%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读图回答3题。3.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