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图标资料,总结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构成特点,这是学习土地资源特点和理解我国土地资源政策的基础知识;2.运用图表数据资料,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3. 通过本节对土地资源特点的把握,更对应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总体特征,是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相互呼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爱护土地资源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通过对破坏或治理土地资源的案例进行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政策。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教师引导]:课前通过一段视频,我们认识了中国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什么资源呢?学生答:土地资源是的,是土地资源,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正如视频中提到的,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它的馈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为立国之本的土地资源。出示课题。 学生通过看视频、听讲述、话感受,感悟脚下土地的珍贵。 以视频导入,了解脚下的土地的作用,增加课堂的代入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互助探究 互助释疑 一、互助探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课本 67页到 69页。师友合作,共同完成上面的互助提纲。二、互助释疑 同学们,十一假期你妈喊你回家栽蒜了吗?请看,我妈喊了(展示图片)。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属于哪种利用类型呢? 生答:耕地。它与黑板上的哪个图片相符呢?B其他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请同学们说一说。B和 E都是耕地,他们有什么不同吗?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还记得吗?我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所以我们这里农田多为旱地。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按照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属于农业用地?我们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让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一下。我们家乡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交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我国的土地类型,我国的土地类型多不多? 对,类型齐全,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一大特点,请大家重新阅读课本 68页到 69页上方,结合黑板上老师给的图文材料,总结我国土地类型构成还有哪些特点。温馨提示:读图时要先读图名,再读图例,然后找出我们想要的信息。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这符合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另外土地资源虽然类型齐全,但是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这也是现状。 [学生判读]:根据图片,判断土地类型。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探究结果 [学生回答]: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后备耕地不足。 [学生回答]:学生读图思考并回答,了解我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 课件图片具对学生较有吸引力,同时由学生已有知识深入教学,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及合作探究能力。 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客观图表和数据中逐步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从感性到理性,用数据说话,让学生在客观数据中感知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过渡)在干活时我抬头远眺发现,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耕地,只是远处山丘有零星的林地分布。我国耕地少,为什么我们这里却以耕地为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看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吧!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69~70页文字,结合图 3-10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将找师友上台,指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特点。再一次温馨提示:读图要先读图名,再读图例,然后观察事物的分布规律。这是我国四类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特点。 各位学友说给自己的小师傅听听吧!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会发现中国的主要地利用类型分布均衡吗? 生答:不均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归纳过渡)对,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衡。难以利用的土地和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我们位于东部半湿润区的华北平原,所以我们祖祖辈辈劳作的这片土地多为耕地。勤劳的乡亲们年复一年耕种的同时,也享受着土地的无私馈赠。但是老师和乡亲们聊天时却得知:家乡的耕地越来越少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我们这里耕地越来越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同学们认识这张图片吗?咱们学校这里六七年前还是一片耕地,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扩大,耕地减少。再加上土地粗放利用,水土流失等,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如果你是一个土地医生应该怎么解决呢?土地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受破坏,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消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请你继续扮演土地医生,诊断一下漫画中反映的我国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开出合适的处方,4人一小组,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土地大会诊吧。我们家乡存在哪些土地污染现象呢?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我看见了下面这些现象。土地是利国之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迫在眉睫,面对我国土地的这种严峻形势,国家高瞻远瞩,在土地方面制定了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将每年的 6月 25日设为“全国土地日”。 [学生分享]:反观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性。 [学生感知]:我国耕地问题的严峻性。 [学生观察]:在城市化过程中,我国耕地资源被大量占用。 [学生感受]:通过触目惊心的图片和客观的数据,感知我国土地退化的严峻性,并能提出简单的解决措施。 从乡土地理出发,通过图片的冲击对比,让学生感知所在城市土地 30 年间的变化。 耕地的减少不只是由于被大量占用,土地严重退化也是耕地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通过图片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土地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土地保护看似遥远,以学生正在经历的种菜实践入手,拉近学生与土地保护的距离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我们这里耕地越来越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同学们认识这张图片吗?咱们学校这里六七年前还是一片耕地,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扩大,耕地减少。再加上土地粗放利用,水土流失等,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如果你是一个土地医生应该怎么解决呢?土地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受破坏,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消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请你继续扮演土地医生,诊断一下漫画中反映的我国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开出合适的处方,4人一小组,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土地大会诊吧。我们家乡存在哪些土地污染现象呢?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我看见了下面这些现象。土地是利国之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迫在眉睫,面对我国土地的这种严峻形势,国家高瞻远瞩,在土地方面制定了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将每年的 6月 25日设为“全国土地日”。 [游戏检测]:学生以竞赛的方式选出会对土地产生严重污染的日常垃圾。 [学生思考]:如何从小事做起,防治土地污染。 [真情告白]:在舒缓低吟的的背最音乐中,小组代表真情告白,对土地讲讲真心话。 通过竞技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土地。课堂总结 我们兰陵的大蒜、蔬菜的种植享誉全国,通过菜博会的平台更是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才能得到大自然更多更丰富的馈赠。课堂知识延伸到课下: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关爱我们的土地,关爱我们共同居住的家园吧 [师生誓言]:和老师一起大声宣誓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评测练习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2.决定我国土地资源多样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地形复杂多样; C.气候与地形复杂多样; D.纬度位置 3.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 4. 我国的耕地资源出现危机 ——耕地面积在减少,土地质量在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特别是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83 年,我国就失去耕地近 0.67 亿公顷,同时新开垦耕地0.54 亿公项,净减耕地 0.13 亿公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耕地减少的趋势更加严重,不但耕地的数量在迅速减少,而且土壤肥力也在下降,耕地有机质含量仅为 1.5%。18 亿亩:中国耕地保护的“红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 18 亿亩一一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当前,我国耕地总量仍为 18.5 亿亩左右,耕地“红线”没有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第一部分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耕地存在着两大问题 ①在数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质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做才能切实保护耕地 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课后反思 在自然资源这一章中,土地资源相对于水资源来说,学生的切身经历和感性认识较少,如何让土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拉近土地资源与学生的距离: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严峻性,理解我国土地国策,这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收集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始终要考虑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掌控和应变能力,设计的问题必须既有坡度又有启发意义,从而令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和谷歌地球从宇宙到脚下的土地,打开学生的认知世界,让学生,在茫茫宇宙中为人类提供立足和发展根基的土地是多么珍贵,进而开启国土探究之旅,将本课程的主要思路设计为“析土地一一治耕地一一护土地”,环环相扣,由大到小,由理论到实践,从知识讲解到情感深化,自然而然。通过析土地环节,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且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特点,在此环节,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抓住主要矛盾,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厘清耕地这一条主线,自然过渡到治耕地环节。在治耕地环节,合理选取典型且有针对性的视频、图文资料加深学生的感知,层层递进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形势的严峻性,理解我国士地国策。在护土地环节,设计希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如何从身边做起为保护土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让保护土地成为一句口号。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听课教师的课后反馈来看,这节课的组织形式、知识的递进和学生的参与体验都较好,学生喜欢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获得的知识量大且效果好。 对于本课合作探究环节的设计,我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足。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探究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分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小组合作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样将问题制裂开来,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讲,整体性思维不强,容易只观小局不关大局,虽然我最后给出了总的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让学生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学生也能够说出地区分布不均的总特征,但是这个环节的设置在整个环节中还是更偏于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出其在知识启发上的作用。另外,该教学方法本身要求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然而受限于课堂时间,5 分钟的讨论没有出现预期的交流高潮,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时,发现有一两个小组空间识图用图的意识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读用图的能力。如何更有效的设计和组织这一环节的小组合作,是我在今后要继续改进、思考的方向。教学无定法,本课还有较大提升和改进的空间,要继续加强学习、反思,最终重在得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