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结构;理解地球仪的构造及其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内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3.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仪的使用。
难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地球仪模型。
2.投影仪与PPT。
3.互动教学软件或平台。
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问答方式,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与地球相关的知识。
2.教学策略:结合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
3.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实践。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揭示古代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目标:通过叙述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不同理解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建立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背景。
内容:
古代中国的认知:
描述“天圆地方”的古老观念,即天空是圆的,大地是方的。
提及古代文献,如《周易》中的相关描述。
古希腊的认知:
讲述毕达哥拉斯、阿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地球是球体的推测。
提及他们通过观察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投下的弧形阴影来推测地球的形状。
古代印度的认知:
描述古代印度人如何认为大地是一个巨大的圆盘,由四头大象支撑,而大象又站在一只巨大的乌龟上。
古代文化的共通点:
提及尽管各种文化对地球的具体形状有不同的描述,但他们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转折与现代认知:
简短描述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些事件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形状和位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可以使用PPT或实物展示古代关于地球的图画或模型)。
学生活动:听故事,观察图片,思考并与同学讨论。
结语:通过这个故事导入,我们希望你们不仅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古代人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感到钦佩。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探索关于地球的知识吧!
2.讲授新课环节
1. 使用PPT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目标:通过视觉资料和具体数据,使学生明确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内容:
展示地球的图片,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
给出地球的具体数据: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
简要提及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稍扁的椭球体。
教学方法:PPT展示、讲解。
学生活动:观看PPT,记录关键数据,提出问题。
2. 通过地球仪模型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目标:利用实物模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内容:
展示地球仪模型,并指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位置。
描述每一层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如:地壳是最外层,薄而坚硬;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岩石构成;外核是液态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固态的,由于极高的压力而保持固态。
教学方法:地球仪模型展示、讲解。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模型,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各层的特点。
3. 示范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信息
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教会学生使用地球仪查找各种地理信息。
内容:
介绍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经线、纬线、赤道、极点等。
示范如何找到特定的城市、山脉、河流等地理信息。
讲解如何通过经纬度定位一个地点。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
学生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跟随步骤尝试自己查找地理信息。
结语:现在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以及内部结构,并学会了如何使用地球仪。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巩固这些知识。
3.巩固练习环节
分组活动:地球仪上的地理信息查找与标注
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提高他们查找地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分组: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材料:每组一个地球仪、一张活动工作表(包含要查找的地理信息列表)、标记笔。
活动内容:
1.小组任务分配:每组需从活动工作表中选取5个地理信息点进行查找,如国家首都、著名山脉、大河等。
2.信息查找:学生利用地球仪查找选定的地理信息,例如,通过经纬度、国家名称或地理特征进行定位。
3.标注与记录:一旦找到目标地点,学生需用标记笔在地球仪上进行标注,并在活动工作表上记录相应的经纬度信息。
4.小组讨论:在完成标注后,小组成员可以围绕找到的地理信息进行简短的讨论,如该地点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背景等。
5.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查找结果,并简要分享查找过程中的有趣发现或挑战。
教师角色:
在活动开始前,清晰讲解活动规则和要求。
在活动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在成果展示环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和学习。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查找、标注和讨论地理信息,展示成果。
结语:通过今天的分组活动,你们不仅练习了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信息,还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进了对世界各地地理文化的了解。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你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地理知识。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简要回顾,并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2.对学生进行口头反馈,告诉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并提供建议和指导。
作业布置
1.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列举地球的内部结构层次。
3.在家中找一个地球仪,尝试查找五个不同的地理信息点。
4.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地球仪来研究地理?
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教学,使得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学生的参与度高,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互动、讨论和实践。但在讲解地球内部结构时,部分学生似乎还有些困惑,下次可以尝试增加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动画来辅助讲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