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简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概念及测量方法。
掌握降水的类型、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降水数据的能力。
教学内容
降水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降水的类型:雨、雪、雾、露等。
降水的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降水的空间分布:纬度、地形和海洋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降水的类型和时间变化特点。
难点: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和PPT。
降水观测数据图表。
世界降水分布图。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天气和气候知识,引出降水主题。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学生活动:分析降水数据,绘制降水柱状图,讨论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天降甘霖——探索降水之秘
老师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过,每当天空发生变化,它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我们沟通?那就是降水,它有时如细雨如丝,有时如暴雨倾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探索降水奥秘的旅程吧!”
“设想一下,你站在春天的田野上,微风轻拂,暖阳照耀。突然,天边飘来几朵乌云,不一会儿,绵绵细雨开始洒落。这雨水滋润了大地,让刚刚萌芽的幼苗得以生长。你闭上眼睛,深呼吸,是不是能闻到雨后大地的清新?”
“再想象一下,你身处夏日的海滩,烈日当空,沙滩烫脚。突然间,天边雷声隆隆,乌云密布。一场短暂的暴雨席卷而来,将炎热一扫而空。雨水打在身上,带给你一种清凉的感觉。很快,雨过天晴,阳光重新洒在海面上,仿佛一切都被洗涤得焕然一新。”
“又或者,在秋天的山林间,雾气弥漫。当你穿梭在林间小径时,忽然感到有几滴凉意落在脸上。抬头看去,原来是树叶上的露珠滴落。这种微妙的降水形式,虽然没有大雨磅礴的气势,但却有着它独特的细腻和美感。”
“最后,我们来到寒冬的北方。大雪纷飞,银装素裹。雪花像无数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给世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你在雪地里嬉戏打雪仗,感受着降水带来的另一种欢乐。”
老师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每一位学生的脸庞,“这些不同的降水体验,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礼物。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究竟什么是降水?它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这样的导入旨在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
降水定义及测量介绍
一、降水的定义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包括雨、雪、雹、雾露等。它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影响。
二、降水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雨量计:是最常用的降水测量工具。主要包括漏斗形集雨器和量筒两部分。集雨器负责收集降水,然后通过导管导入量筒内进行计量。根据测量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分钟雨量计、小时雨量计和日雨量计等。
雪量计:用于测量降雪量。通常采用类似雨量计的结构,但集雪器更为宽大,以便收集飘落的雪花。测量时需要将雪融化成水后再进行计量。
自动气象站:集成了多种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仪器,包括降水测量。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降水量,并将数据自动记录和传输,大大提高了观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雷达和卫星遥感:是间接测量降水的方法。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估算降水强度和分布;卫星遥感则通过接收来自地面的辐射信息来反演降水量。这些方法具有覆盖范围广、实时性强的优点,但精度相对较低。
在实际观测中,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雨量计应放置在开阔、无遮挡的地方,避免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对降水的遮挡;
定期校准和维护测量工具,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区分降水的类型和强度,以便后续分析和应用。
通过了解降水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自然现象,为气象学、水文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降水的类型
在自然界中,降水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降水的类型,并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现象。
二、降水的类型
雨:
定义:从云层中降落的液态水滴。
特点:根据雨滴的大小和降落速度,雨可分为细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等。
图片展示:绵绵细雨轻轻洒在田野上,滋养着大地;暴雨如注,街道瞬间变成河流。
雪:
定义:从云层中降落的固态冰晶。
特点:雪花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根据温度和湿度的不同,雪可分为湿雪、干雪和粉雪等。
图片展示:漫天飞舞的雪花像无数精灵,给世界披上洁白的外衣;厚厚的积雪覆盖大地,银装素裹。
雾:
定义:地面附近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
特点:雾使能见度降低,给交通和户外活动带来不便。
图片展示:晨雾缭绕在山林间,宛如仙境;城市中的雾霾笼罩高楼大厦,朦胧而神秘。
露:
定义:夜间或清晨时,地面或植物叶片上凝结的水滴。
特点: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表面遇冷凝结而成。
图片展示:清晨的草地上,露珠晶莹剔透,宛如一颗颗珍珠;树叶上的露水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霜:
定义:夜间或清晨时,地面或植物表面凝结的白色冰晶。
特点:霜是在低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在地面或植物表面凝华而成。
图片展示:田野上的霜花宛如一层白色的绒毯,给大地增添了静谧之美;树枝上的霜挂像银白色的装饰,增添了几分冬日的韵味。
冰雹:
定义:从云层中降落的冰块或冰球。
特点:冰雹通常伴随着雷雨天气出现,具有较大的破坏力。
图片展示:冰雹砸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被冰雹砸中的汽车和建筑物受损严重。
冻雨:
定义:雨滴在下降过程中遇到冷空气而冻结成冰粒。
特点:冻雨常导致树枝、电线等结冰,给交通和电力设施带来安全隐患。
图片展示:冻雨后的树枝挂满了晶莹的冰挂,宛如冰雪奇缘中的场景;道路上结冰严重,行人小心翼翼地行走。
毛毛雨:
定义:细雨如丝,连续不断地飘落。
特点:毛毛雨不会给地面造成明显积水,但会使空气变得潮湿。
图片展示:毛毛雨中,人们撑着伞在街头漫步;田野上的作物在毛毛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阵雨:
定义:短时间内突然降落的雨水。
特点:阵雨通常伴随着雷电、大风等天气现象出现。
图片展示:天空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雷声隆隆,阵雨倾泻而下;街道上的行人纷纷躲雨避风。
台风雨:
定义: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过程。
特点:台风雨往往伴随着狂风、巨浪等极端天气现象出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图片展示:台风眼附近的云层翻滚涌动,狂风携带着暴雨倾盆而下;海浪滔天拍打着海岸线,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受损严重。
三、总结与拓展(2分钟)
通过以上讲解和图片展示我们对降水的类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降水现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自然世界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彩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它们也对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以便更好地应对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通过图表展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分析降水的空间分布,探讨纬度、地形和海洋对降水的影响。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根据提供的降水数据,绘制降水柱状图,并分析降水变化特点。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降水变化与分布的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提问和课堂小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学生提供反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
分析家乡的降水变化特点,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在地图上标出不同降水类型的分布区域。
思考并写下:为什么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但在讲解空间分布时可能略显简略。下次教学可以适当增加实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板书设计: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定义: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测量工具:雨量计
降水的类型
雨、雪、雾、露等
降水的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不同季节的降水量差异
年际变化:多年间降水量的波动
降水的空间分布
纬度影响: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水量逐渐变化
地形影响:山地、平原等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海洋影响:沿海与内陆地区的降水差异
降水变化与分布的意义
对农业、工业、交通等的影响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降水类型示意图(标注不同类型的降水)
季节降水量柱状图(显示各季节降水量)
年降水量折线图(显示多年间降水量的波动)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标注不同降水量区域)
纬度、地形与降水量关系示意图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会有差异?
你所在地区的降水有什么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降水变化与分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