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资料、观察和分析,了解聚落的发展,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聚落的形态,即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世界各地的聚落。【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聚落是人类为了生活而创造的场所,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那大家了解我们的家乡吗?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新课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师: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建筑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师:(小结)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然后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观察图片,分组讨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与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师:(总结)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不同的地区有着各异的自然环境,房屋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区,社会环境不同,建筑风格也不同。然后让学生观察图6.17、6.18中房屋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沙特阿拉伯的民居“墙体厚、窗子小”与当地降水少、风沙大、气温日较差大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东南亚地区的民居“长屋”,反映了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而墙厚、窗小、色浅则是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特色。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出当地降水多、气温高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的窑洞则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而开凿;日本由于地震多,多建筑木结构房屋等等。最后让学生思考图6.16中房屋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福建土楼的建设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南迁相关,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庞大而优秀的建筑艺术和规划思想;北京的四合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多代同堂大家庭居住环境的代表;窑洞是黄土高原最原始的民居建筑形式,具有浓郁的汉族风情和乡土气息;傣族竹楼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民居并说出理由,把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师:(承转)从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民居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不同的地区有着各异的自然环境,房屋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区,社会环境不同,建筑风格也不同。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千差万别,因此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也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这使我们不得不赞叹人类的创造才能。今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聚落有700多处,目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聚落有30个。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聚落的照片及录像。)学生:(观察、欣赏图片)了解家乡以外的一些著名聚落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体现了怎样的文化意义?你认为哪些聚落还应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学生讨论交流,畅所欲言。使学生懂得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并代表着一定的时代特征。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前人在科技、审美等方面不可能达到现代人的水平,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聚落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从当前聚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1)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师: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诸多问题。你发现城市建设都面临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图6.22“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交通问题示意图”和图6.23“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示意图”,讨论分析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后作答。)教师总结归纳: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地球的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学们还应该看到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方面。因此,城市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如何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首先要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搞好城乡规划,一方面要保护好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等;另一方面要搞好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工作,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城市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其次要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和管理制度,变传统的建筑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组织学生观看录像“人与自然和谐的建筑”。)改善社会制度和居住条件等。(组织学生欣赏录像“中国民居”。)最后要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学生观看录像“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使学生了解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珍贵之处不仅仅是水城风光和古老的建筑艺术等特色文化景观,更重要的是威尼斯城内存有自公元4世纪以来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组织学生承转进入下一目题的学习。)(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师:从以上分析的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来看,一个城市要发展和生存下来是非常艰难的。因此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和特色或者消失了。比如我国著名的楼兰古城等。所以人类要保护好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聚落。那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意义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展示课件中“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后作答。)三、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归纳: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并代表着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要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全课以歌曲《我想有个家》结束本课的学习。四、作业布置查找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了解并思考自己所在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搜集资料,了解并思考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了世界各地的聚落,并了解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学生互动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