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天气》是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本节教材对气候和天气进行了区分,分析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并对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做了重点的展开。从总体来看《天气》一节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是实用性较强,与生活的结合较为密切。1、“天气与生活”:对天气及气候的概念进行了区分,阐明天气的基本特点,并运用实例分析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看图识天气”:对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各种天气符号、卫星云图进行了说明,是本节的重难点,旨在引导学生能够从天气预报中获得正确的信息。3、“关注空气质量”:对空气污染的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图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二、学生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习,还处于一个缓慢的适应期。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地球和地图”的学习已经给学生一个极具难度的挑战,不少同学表现出“力不从心”、“晕头转向”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当的放低难度,尽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密切,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亲切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本节是新课学习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之外,让学生学会收看天气预报,并且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的按排自己的生活,让知识为生活服务。三、教材及学习策略分析: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教学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积极采取游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注意了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习得新知识,以经验带知识,并能回顾复习和拓展到旧的知识,让学生在滚雪球式的学习方式中逐步巩固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四、教材目标:1、能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通过自主学习,分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研究天气预报图上的卫星云图和常见天气符号。合作学习,探讨风向标的判读和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认识到空气污染对我们的危害巨大,能够从自身做起切实保护环境。五、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影响。六、教学难点:风向标符号的判别。七、课前准备:本节课的相关课件、教学视频及卡片。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放映神州十一号发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多飞船选择秋季发射?并给予回答。【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及学习兴趣。】(二)天气与生活天气对飞船的发射很重要,对于我们的生活也很重要,导入新课。1、畅聊天气。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常见的天气现象还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描述,总结出:人们一般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到底什么是天气?学生自主学习,查找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2、天气概念、特点的讲解。它是短时间、时刻变化的。展示学习成果,回答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师:如果是长时间、基本不变化,则是指什么?3、气候概念、特点的讲解。以北京为例,介绍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4、引导学生归纳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5、出示PPT,引导学生判断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和诗句。以夏季高温多雨,导入去年夏天武汉的一场暴雨灾害,导入天气对于我们的影响。6、播放视频,总结天气对交通的影响。7、出示材料,总结天气对于农业的影响。8、引导学生思考:天气还会对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哪些影响。9、出示PPT,说明天气还会对我们的生活、军事产生影响。【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事例,注意总结发现天气对于我们的生活生产影响,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师:诸葛亮掐指一算,有东南风,如何知道接下来的天气状况,引出天气预报。(三)看图识天气1、选天气预报员。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8页至59页内容,学会判别卫星云图及常见天气符号。3、第一关,认识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4、引导学生展示答案。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白色代表云区,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云雨区。学生抢答常见的天气符号含义。5、第二关风向标判读。合作交流:讨论如何根据风向标来判断风向与风力。6、风向与风力的解释7、风向标的讲解。风杆、风尾,每道风尾表示2级,一共3道,则表示六级。自风尾沿着风杆指向尽头,表示风的来向,判断得出为北风六级。8、八面来风,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尝试判断PPT所展示风向标的方向与级别,并讲出判断依据。9、选2名同学作为代表依次进行天气预报接龙播报。10、接下来收听专业人士是怎么播报天气预报的。播放山东省天气预报播报。提醒学生注意收听,注意与刚才自己的播报有什么区别?上述天气预报里面有关于空气质量状况的播报,转入下一个学习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交流、倾听与分享。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活动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本部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四)关注空气质量1、引入一个概念“空气质量指数”。学生自学该指数概念。并交流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该指数的大小。2、根据这一指数,绘制得出我国空气质量状况分布图,临沂和石家庄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空气状况?3、幻灯片展示一些人类活动,补充说明,除了人类活动,还有自然因素,比如气压、风力。4、利用一段资料来说明空气污染对于我们的危害,进而提出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合理。合作交流:学生提出保护大气环境的合理措施。5、播放幻灯片,展示我们可以做的。【设计意图:利用一些事实数据、资料充分证明我们的空气质量状况,切实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五)归纳总结师生归纳总结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懂得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大气环境的好坏和空气质量的高低有关,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更加影响着空气的质量。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六)达标测评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通过相应测评,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继续学习做铺垫。】评测练习1、下列叙述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A.北京地区今天最高气温3°C B.明天有雾C.去年夏天很热,空调脱销D.临沂今明两天有大风某星期日,小明同学收听到第二天(星期一)的天气预报:晴转阴,气温6—12°C,降水概率20%。2、星期一这天()A.下雨的可能性不大B.下雨的可能性大C.不可能下雨D.绝对有雨3、星期一这天,小明上学时最合适的着装是()A.薄毛衣B.棉衣C.衬衣D.短袖衫4、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5、下列风向、风力图中,表示东南风4级的是( )6、有关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表示海洋B.蓝色表示陆地C.白色表示云区D.云层越厚颜色越黑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B.空气质量高低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大D.空气质量高低会受人类活动影响8、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为“一级”,也就是指今天的空气质量为()A.优B.良C.中度污染D.重度污染9、2023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每年秋收以后,许多机场的飞机因为附近村里的农民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能见度低而被迫停航材料二1952年12月5日—8日,英国伦敦因一场大雾使家庭和工厂排除的烟气无法扩散,地面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致使4天中死亡4000人。材料三 美国阿那大铜矿的冶炼厂排除含砷废气,使周围牧草受到污染,24千米内的牛、羊、马等家畜中毒,期中中毒的羊多达3000多只。材料一说明,污浊的空气严重影响的_______。材料二说明,空气质量严重影响着人类的___________。材料三说明,有毒气体对______和______也有危害。由此可以看出:空气质量一方面受__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______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影响尤为重要。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用的地理。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点:本节课师生互动频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多以生活中实际感受来参与到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学地理就是为生活而服务的。教学结构安排合理,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缺点: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评价比较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指导性及深度。板书在书写时字写的不太好,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语速还是有一些快,以后上课时间把握要灵活。最后课堂小结时不能流于形式,以后上课要慢一点说,语言要精炼些。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应善于抓住活动的本质,在活动之余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作用,有利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