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农业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农业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简介

4.2《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农业是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在这第节课中,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着重学习我国农业的概况。本节教材选择了突出现代农业状况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通过这四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概念、农业的重要作用、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开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农业的开展趋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呈现丰富有效的资料并加以有目的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部门、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实现学生区域认知培养。
2.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
3.通过实例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通过阅读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的地区分布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难点:农业的地区分布的差异及主要原因。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比较法、读图分析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丰收中国万里行》 栏目组的宣传片金秋十月,瓜果飘香。一年一度的丰收节如期而至,《丰收中国万里行》栏目组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视频。今天让我们跟随《丰收中国万里行》栏目组一起走进中国的农业。 学生观看视频。 利用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教师提问:《丰收中国万里行》栏目组给我们带来了一组照片, 同学们判断一下哪几张属于农业?分别是农业的哪个生产部门? 教师点拨“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农情怀,农业非常的重要。农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物品?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农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课本和生活实际初步判断,举手回答问题。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农业定义及分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过渡)栏目组最近策划了一个活动主题:寻找最美三农创富者。四位最美三农创富者的职业分布是农民、渔民、牧民、护林员。探究活动一:农业的东西差异请结合课本 P93和中国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干湿地区、温度带)的内容,在学案字母处填出相应的农业生产部门。 教师点拨:字母 B、D是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字母 C、M是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那农业生产部门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分界线是什么?西部畜牧业有哪四个牧区?西部有没有种植业?分布在哪里?教师点拨:字母 A、N、G代表的农业生产部门是我国的三大林区。字母 E、F代表的农业生产部门是我国的渔业。沿海地区是我国的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探究活动二:农业的南北差异《丰收中国万里行》栏目组给我们带来了特色农产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一个盲盒,打开识别农作物并根据老师提供的“农作物的性格”找出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展示农业南北差异内容的表格 教师总结:农作物的分布特点有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油菜北花生大豆、南北方棉花。影响农业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学生以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和地图,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学生上台展示,在板图字母处贴出相应的农业生产部门。学生检查,相互评价。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回答问题。东耕西牧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A新疆牧区B青海牧区C西藏牧区D内蒙古牧区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A东北林区N 西南林区G东南林区小组代表抽取并打开盲盒,和小组成员识别农作物,讨论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说出农作物及分布地区,教师评价。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地图及教材的阅读,加深学生对农业东西地区差异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教师提供的地图以及点拨学生理解林业和渔业的分布以及相关知识。这一活动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问题和总结结论的能力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探究活动三:农业的布局《丰收中国万里行》栏目组来蒙阴岱崮录制节目,拍摄了某村的一张照片,请大家帮忙合理的布局农业的生产部门。蒙阴是地方不大,但是名气很大,是全国有名的蜜桃之乡。请大家观看视频,思考蒙阴种植蜜桃有利的条件有哪些?请大家仔细收听新闻播报,找出影响蒙阴蜜桃种植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冬天县城附近有很多的草莓大棚,为什么呢? 学生以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和地图,合理布局农业的生产部门。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方面分析。学生收听新闻播报,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问题和总结结论的能力。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过渡:蒙阴是一个农业大县,中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通过 2021年全球粮食各国产量排名前 10位发现中国位居第一,中国用不到 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 20%的人口,奇迹怎样实现的?请同学们运用实例说明在农业中的如何运用科技的?请大家观看视频,了解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 学生结合课本和生活实际思考问题,举手回答。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现代科技的先进。 从学生身边入手,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科技在农业中的成就,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农业》【培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A.畜牧业 B .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2.适合在东北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油菜,棉花,大豆 B.水稻,小麦,甘蔗 C.油菜,花生,水稻 D.小麦,玉米,大豆 3.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连接,正确的是() A.黄河下游地区——草原 B.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 C.大兴安岭——旱地 D.内蒙古高原——林地 4.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大致以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以_______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以_______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_______部的人工林区。 (2)图中,A为东北平原,适宜发展_______业,B为横断山区,适宜发展_______业。 (3) A地的作物熟制是_______。C地的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学生相互交流,学生代表展示。知识树的形式,简单明了,点明了本节课的重点,方便学生记忆
反思本节课借助图文资料,通过相关问题和活动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同时注意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创设活动,引导从地理的视角进行分析,探究生活中的地理,进一步强化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最终使核心素养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