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五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专题五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课标要求】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基本知识解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如—CH3、—CH2—(亚甲基)、—CH2CH3。②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③“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二、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特别提醒】记住物质分类中的一些特例①纯净物和混合物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正交硫和单斜硫。b.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c.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②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Cu2O。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e.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③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三、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注意: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2.化学反应的分类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特别提醒】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四、分散系 胶体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类2.胶体(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中的现象为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可用此性质鉴别溶液和胶体。②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2)Fe(OH)3胶体的制备①制备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②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3)胶体的应用①工业除杂、除尘②土壤的保肥作用③豆腐的制作原理④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⑤明矾的净水作用。【关键能力拓展】1.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中的特殊情况(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2)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3)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和D2O。(4)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2.氧化物的类型(1)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O2、CO2、SO3、N2O5、P2O5等。(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CuO、Fe2O3、FeO等。(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4)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5)特殊氧化物:如Na2O2等。3.常见的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裂解气。(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硬水、福尔马林、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盐酸、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植物油、液溶胶。(3)固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煤、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4.有关氧化物中的“一定”和“不一定”(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5.物质的转化(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转化①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如:NaNa2ONaOH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②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如:SSO2H2SO3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2)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间的转化关系6.有关物质变化的几点误区(1)电解质的电离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2)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如:O2与O3的相互转化),结晶水合物形成(如:CuSO4+5H2O=CuSO4·5H2O),结晶水合物失水(如:CuSO4·5H2OCuSO4+5H2O)是化学变化;原子核的裂变、聚变不是化学变化。(3)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7.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2)Al2O3、SiO2、Fe2O3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4)Fe分别与Cl2、Br2反应不能生成FeCl2、FeBr2而是生成FeCl3、FeBr3,Fe分别与S、I2反应生成FeS、FeI2,Cu与S反应生成Cu2S。(5)Fe与H+、Cu2+反应不能生成Fe3+。8.对胶体性质的理解(1)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带电粒子而带有电荷,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2)胶体粒子可以是多个微粒形成的聚集体[如Fe(OH)3胶体粒子]或大分子(如蛋白质胶体粒子、淀粉胶体粒子)。(3)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1~100 nm之间,但不属于胶体,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等。(4)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5)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6)胶体聚沉属于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盐析就属于胶体聚沉现象。但蛋白质的变性不属于胶体的聚沉,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7)不是所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溶液,因其胶体粒子不带电荷而无电泳现象。有电泳现象的胶体是因为胶粒吸附带电的粒子而带电。9.常见净水剂及作用原理(1)常见的净水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其净水原理是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而起到净化水的目的。(2)明矾不能用作水的消毒剂,因为对水消毒,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使海水淡化。10.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nm 1~100nm >100nm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易错警示】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核心考点例题】高频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2021·宁夏·高一统考学业考试)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氯水 B.氨水 C.漂白粉 D.氨气(2021秋·福建·高二统考学业考试)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氯水 B.干冰 C.石油 D.玻璃(2023·辽宁鞍山·高一统考学业考试)3.煤、石油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中只含有碳元素 B.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C.汽油属于纯净物 D.石油分馏可以获得汽油(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尔滨三中校考学业考试)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汽油 B.煤 C.白酒 D.冰醋酸(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尔滨三中校考学业考试)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汽油 B.漂粉精 C.福尔马林 D.冰水混合物(2023春·黑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氢气 B.空气 C.海水 D.土壤(2023·湖南株洲·高一炎陵县第一中学校考学业考试)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酒精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纯净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有机物(2023·北京丰台·高一统考学业考试)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属于盐 B.液氨属于纯净物 C.碳酸钠属于碱 D.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2022·江苏南京·高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校考学业考试)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液氨 C.石油 D.氯水(2022·上海·高二统考学业考试)10.雪蜡是冰雪运动的重要材料,主要成分为石蜡。以下关于石蜡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是气态 B.易溶于水 C.是纯净物 D.是石油分馏产物(2022秋·江苏镇江·高二校考学业考试)11.下列各组物质均为纯净物的是A.碘酒、干冰 B.石油、液氨 C.Na2CO3·10H2O、Na2CO3 D.水玻璃、漂白粉(2019·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氯水 B.纯碱 C.水泥 D.水玻璃(2022春·浙江湖州·高一吴兴高级中学校考学业考试)1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氨 B.玻璃 C.王水 D.水玻璃(2018秋·福建·高二校考学业考试)1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 B.氯水 C.海水 D.氨水(2019·湖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1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青铜 B.石油 C.氮气 D.碘酒高频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2023·上海·高二统考学业考试)16.NaCl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2023·天津河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17.下列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NO B. C.CO D.(2023春·四川雅安·高一雅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1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铜 B.稀氨水 C.二氧化硫 D.氯化镁(2023春·浙江·高一校联考学业考试)19.用作摩擦剂的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属于( )A.碱 B.氧化物 C.盐 D.单质(2023春·湖南郴州·高一统考学业考试)20.下面是对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纯净物 B.碱 C.钠盐 D.碳酸盐(2023·江苏南京·高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校考学业考试)21.《本草纲目》记载“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也”,这里的“灰”中含有K2CO3,K2CO3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2022秋·江苏镇江·高二校考学业考试)22.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A.胆矾——CuSO4 B.烧碱——NaOHC.石灰石——Ca(OH)2 D.小苏打——Na2CO3(2022春·黑龙江·高二统考学业考试)23.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A.SO3 B.Na2O C.NO D.SiO2(2022春·浙江·高二统考学业考试)24.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CaO属于A.碱 B.氧化物 C.盐 D.单质(2022春·甘肃天水·高一天水市第一中学校考学业考试)25.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胆矾C.干冰、铁、氯化氢 D.水、硫黄、漂白粉(2021·海南·高三统考学业考试)26.高氯酸钾(KClO4) 可用作火箭、导弹推进剂。高氯酸钾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2022·天津河东·高二统考学业考试)27.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C.干冰、铁、过氧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2021秋·贵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28.下列回收物属于金属制品的是A.图甲:矿泉水瓶 B.图乙:废弃报刊 C.图丙:易拉罐 D.图丁:旧衣物(2021秋·黑龙江·高二统考学业考试)29.下列物质中,属于硫酸盐的是A. B. C. D.(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尔滨三中校考学业考试)30.学习了物质分类之后,某同学尝试对一些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类别 酸性氧化物 碱 纯净物 盐物质 盐酸A.A B.B C.C D.D高频考点三 物质的变化(2023春·黑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3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 B.碘的升华 C.冰的融化 D.活性炭吸附(2022·宁夏·高一统考学业考试)32.下列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浓硫酸溶于水 B.酸雨的形成 C.磁铁吸引小铁钉 D.粉碎矿石(2023春·新疆乌鲁木齐·高二统考学业考试)33.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的分馏 B.煤的干馏 C.焰色试验 D.碘的升华(2023·湖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34.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工业合成氨 B.食物腐败 C.冰川融化 D.石油裂化(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尔滨三中校考学业考试)35.下列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 B.石油裂化 C.煤的干馏 D.煤的气化(2022·甘肃·高一统考学业考试)36.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干冰升华 C.煤的燃烧 D.钢铁生锈(2022春·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37.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石油分馏 C.煤的液化 D.海水提溴(2023秋·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38.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气化 B.石油裂解 C.乙烯加聚 D.石油分馏(2023春·黑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39.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色素 B.金属的冶炼 C.海带中提取碘 D.木炭的燃烧(2022·广东·高二统考学业考试)40.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锡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工艺精湛,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高超水平。该藏品所含金属元素的单质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有A.金 B.银 C.锡 D.铜(2022·江苏南京·高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校考学业考试)41.通常利用反应Cl2+2NaBr=2NaCl+Br2从海水中提取Br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022·江苏南京·高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校考学业考试)42.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的循环,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A.碳循环 B.氮循环 C.氧循环 D.硫循环(2021春·河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43.我们生活中许多词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下列词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蜡炬成灰 C.铁杵成针 D.滴水成冰(2022秋·江苏·高二校联考学业考试)44.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节日庆祝活动中人们点燃篝火 B.苗族少女银饰被氧气氧化C.通过传统蜡染技术给布料上色 D.粮食酿造成白酒(2022春·黑龙江·高二统考学业考试)45.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A.Ca→CaCO3 B.CO→CO2 C.S→SO3 D.Cu→Cu(OH)2高频考点四 分散系 胶体(2022秋·江西抚州·高一统考学业考试)46.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B.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D.实验室制备的胶体可用过滤的方法对其提纯(2022·宁夏·高一统考学业考试)47.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A.聚沉 B.电泳 C.布朗运动 D.丁达尔效应(2021秋·福建·高二统考学业考试)48.用红色激光笔照射下列分散系,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硫酸 B.葡萄糖溶液 C.氢氧化铝胶体 D.硝酸钠溶液(2022·海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49.能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A.食盐水 B.泥浆水C.Fe(OH)3胶体 D.FeCl3溶液(2021·天津·高一统考学业考试)50.“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胶体;②是溶液;③具有丁达尔现象;④不能透过滤纸;⑤静置后会出现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3④5(2023春·浙江宁波·高一统考学业考试)51.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A.蛋清 B.硅胶溶液 C.有色玻璃 D.蛋白质-CuSO4体系(2023春·黑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52.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NaOH溶液 B.溶液 C.胶体 D.自来水(2022春·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53.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A.颜色不同 B.分散剂不同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2023春·浙江温州·高一统考学业考试)54.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中,能够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是A.观察颜色 B.过滤 C.加水稀释 D.丁达尔效应(2023春·浙江·高一校联考学业考试)55.纳米陶瓷具有摔不碎的特性。将纳米陶瓷粉体均匀分散到普通陶瓷粉体制备得到复合性能的陶瓷。这时得到的分散系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2022春·山东·高二统考学业考试)56.下列有关溶液和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者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B.两者中的分散质粒子均能透过滤纸C.两者均呈电中性 D.两者均属于混合物(2023·江苏扬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57.下列自然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的是 A.电闪雷鸣 B.冬季雾凇 C.光照树林 D.雨后彩虹A.A B.B C.C D.D(2023春·湖南郴州·高一统考学业考试)58.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的是A.酒精 B.食醋 C.食盐水 D.云、雾(2023春·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59.当光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HNO3 B.Fe(OH)3胶体 C.CuSO4溶液 D.NaNO3溶液(2020·天津·高一统考学业考试)60.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散剂只能是液体B.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C.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D.煮沸饱和溶液可以制得胶体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D【详解】A.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漂白粉是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得的一种混合物,包含多种成分,故C错误;D.氨气成分只有一种,能写出化学式,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答案选D。2.B【详解】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属于混合物,故A不选;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B选;C.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故C不选;D.玻璃是混合物,主要成分含有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故D不选;故选B。3.D【详解】A.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A错误;B.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汽油中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C错误;D.石油分馏可以获得汽油,D正确;故选D。4.D【详解】A.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故不选A; B.煤是多种有机物、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故不选B;C.白酒的乙醇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不选C;D.冰醋酸是纯醋酸,只含CH3COOH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D;选D。5.D【详解】A.汽油中含有多种液态烃,是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漂粉精为84溶液,含有氯化钠、次氯酸钠等,是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冰水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6.A【详解】氢气是只有一种物质形成的纯净物,空气、海水和土壤都是由多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故选A。7.C【详解】A.酒精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正确;B.酒精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B正确;C.酒精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C错误;D.酒精是含有碳化合物,是有机物,D正确;故选C。8.C【详解】A.硝酸钾是金属阳离子与酸根形成的,属于盐,分类正确,A不符合题意;B.液氨是氨气的液态形式,属于纯净物,分类正确,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是金属阳离子与酸根形成的,属于盐,分类错误,C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C与O形成的酸性氧化物,分类正确,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9.B【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B.液氨是液态的氨气,是纯净物,B符合题意;C.石油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D.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含有Cl2、H2O、HClO、H+、Cl-、OH-,属于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详解】常温下石蜡是固态,难溶于水,是石油分馏产物,是有机混合物,故本题答案为D。11.C【详解】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属于纯净物,A错误;B.石油主要成分是多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液氮是液态氮气,属于纯净物,B错误;C.Na2CO3·10H2O、Na2CO3都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属于纯净物,C正确;D.水玻璃是硅酸钠,属于纯净物;漂白粉中含有次氯化钙和氯化钙,D错误;故选C。12.B【详解】A.氯水含有盐酸和次氯酸为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纯碱为碳酸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C.水泥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A【详解】A.液氨为NH3的液态,属于化合物,属于纯净物,A项正确;B.玻璃为混合物,B项错误;C.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C项错误;D.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A。14.A【详解】A.蒸馏水只含有水分子,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氯水是将氯气通入水中,含有氯化氢,次氯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海水中含有水分子,无机盐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氨水是将氨气通入水中,含有一水合氨,水分子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A。15.C【详解】A. 青铜属于铜的合金,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A不选;B. 石油是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B不选;C. 氮气化学式为N2,属于单质,为纯净物,符合题意,故C选;D. 碘酒为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D不选;答案选C。16.C【详解】根据物质分类可知NaCl属于盐类化合物,故答案选C。17.B【分析】酸性氧化物是指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C.一氧化碳不能和碱反应,故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Fe2O3不能和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答案选:B。18.D【详解】A.铜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A错误;B.稀氨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C.二氧化硫是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D.氯化镁是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氯化镁属于电解质,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9.B【详解】中包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符合氧化物定义,所以属于氧化物;故A、C、D选项错误,答案选B。20.B【详解】A.Na2CO3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碱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则Na2CO3不是碱,故B错误;C.因阳离子为钠离子,可以说成是钠盐,故C正确;D.因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则Na2CO3是碳酸盐,故D正确;故选:B。21.C【详解】K2CO3属于盐,故选C。22.B【详解】A.胆矾——CuSO4·5H2O,A错误;B.烧碱——NaOH,B正确;C.石灰石——CaCO3,C错误;D.小苏打——NaHCO3,D错误;故选B。23.B【分析】金属氧化物是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详解】A.SO3是非金属氧化物,故A错误;B.Na2O是金属氧化物,故B正确;C.NO是非金属氧化物,故C错误;D.SiO2是非金属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24.B【详解】CaO是由Ca、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属于氧化物,故合理选项是B。25.D【详解】A.烧碱为碱,不属于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白磷为单质,胆矾为五水硫酸铜,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C.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铁为单质,氯化氢为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D.水为氧化物,硫黄为硫单质,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D符合题意;故选D。26.C【详解】高氯酸钾(KClO4) 有K+和 ,属于盐类;故选C。27.A【详解】A.烧碱为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氧为单质,碘酒为溶液属于混合物,A项正确;B.生石灰为CaO属于化合物,白磷为单质,熟石灰为Ca(OH)2属于化合物,B项错误;C.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铁属于单质,过氧化氢为H2O2属于化合物,C项错误;D.空气属于混合物,氮气为单质,胆矾为属于化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A。28.C【详解】A.一般矿泉水瓶的材料是聚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在此基础上添加相应的有机溶剂,经过高温加热后,由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A错误;B.废弃报刊原料来自木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错误;C.易拉罐主要成分为铝,属于金属制品,C正确;D.旧衣物主要成分为,腈纶、棉,不属于金属制品,D错误;答案选C。29.B【分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盐,如果含有硫酸根离子,则是硫酸盐,据此判断。【详解】A. KCl是钾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属于盐酸盐,选项A不符合;B. K2SO4是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硫酸盐,选项B符合;C. K2CO3是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碳酸盐,选项C不符合;D. KNO3是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硝酸盐,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B。30.C【详解】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A正确;B.氢氧化钡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B正确;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错误;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盐,D正确;答案选C。31.A【详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是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B.碘升华时由固体转化为气体,升华为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冰融化时由固体转化为液体,融化为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可以用来吸附杂质,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吸附过程中杂质与活性炭通过静电作用、氢键作用、分子间作用力结合,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32.B【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得到硫酸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选A;B.酸雨的形成过程是和水反应生成,再经氧气氧化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C.磁铁吸引小铁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选C;D.矿石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选D;选B。33.B【详解】A.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将不同沸点的物质分离开,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煤的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条件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故B正确;C.焰色试验是利金属原子或离子外围电子发生跃迁,然后回落到原位时放出的能量。由于电子回落过程放出能量的频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光,所以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碘的升华是碘单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34.C【详解】A.工业合成氨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食物腐败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冰川融化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D.石油裂化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C。35.A【详解】A.石油分馏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B.石油裂化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C.煤的干馏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C;D.煤的气化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D;选A。36.B【详解】A.食物腐败包含与氧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变化,A错误;B.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上的改变,未破坏化学键,是物理变化,B正确;C.煤的燃烧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C错误;D.钢铁生锈是铁与潮湿的空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B。37.B【详解】A.粮食酿酒: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醇,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石油分馏利用组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煤的液化是将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海水中溴元素为Br-形成存在,海水提溴得到溴单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38.D【详解】A.煤的气化: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反应,故不选A; B.石油裂解:常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 C.乙烯加聚:断开不饱和碳碳双键,连接成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C; D.石油分馏:将石油中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答案为:D。39.A【详解】A.活性炭吸附色素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金属的冶炼生成金属,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带中提取碘将化合态碘转化为碘单质,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木炭的燃烧生成碳氧化合物,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0.C【详解】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银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都排在氢的后面,故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锡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选C。41.C【详解】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为置换反应;答案选C。42.B【详解】该体系中自然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均为N2的相关反应,铵盐、氨亚硝酸盐、硝酸盐中均含有N元素,所以该过程为氮元素的循环;故选B。43.B【详解】A.木已成舟是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B.蜡炬成灰涉及燃烧,是化学变化,B项符合题意;C.铁杵成针是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44.C【详解】A.篝火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银饰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给布料上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D.粮食酿造成白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C。45.B【详解】A.Ca无法一步转化生成CaCO3,A错误;B.CO可以与O2反应生成CO2,B正确;C.S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SO3,C错误;D.Cu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Cu(OH)2,D错误;故答案选B。46.B【详解】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故A错误;B.雾是气溶胶,在阳光照射下可观察到有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溶液中溶质粒子与胶体中分散质粒子都是做无规律运动,故C错误;D.胶体粒子能够通过滤纸,提纯胶体用渗析不用过滤,故D错误;答案选B。47.D【详解】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故选D。48.C【详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稀硫酸、葡萄糖溶液、硝酸钠溶液为溶液分散系,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铝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选:C。49.C【详解】A.食盐水是溶液,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A错误;B.泥浆水是浊液,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B错误;C.Fe(OH)3胶休是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C正确;D.FeCl3溶液是溶液,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D正确;故选D。50.A【详解】“纳米材料”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因此正确的是①③,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51.D【详解】硅胶溶液、有色玻璃、蛋清体系均为胶体,均能出现丁达尔效应,蛋白质-CuSO4,蛋白质变性后为浊液,不能形成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D。52.C【详解】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自来水都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1nm的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是分散质颗粒直径介于1nm和100nm之间的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选C。53.D【详解】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故选D。答案为:D。54.D【详解】A. 溶液和胶体的颜色可能是相同的,因此观察颜色不能够区分溶液和胶体,A不选;B. 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通过过滤不能够区分溶液和胶体,B不选;C. 加水稀释,可能会均没有明显现象,C不选;D. 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够区分溶液和胶体,D选;故选D。55.C【详解】纳米陶瓷粉体均匀分散到普通陶瓷粉体制备得到复合性能的陶瓷,符合胶体分散系粒子直径范围1-100nm,所以属于胶体;故A、B、D错误,答案选C。56.A【分析】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同;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nm~100nm 的分散系;溶液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于1nm的分散系;浊液是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的分散系;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详解】A.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故A错误;B.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半径均很小,均能透过滤纸,故B正确;C.两者中正负电荷均能相互抵消,均呈电中性,故C正确;D.溶液、胶体、浊液均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A。57.C【详解】A.电闪雷鸣是自然现象,是由空间气体的核外电子被电场激发后形成等离子导电状态,同时也伴随了光辐射和热效应的产生,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没有关系,A不符合;B.雾凇,其实也是霜的一种,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其形成过程是: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没有关系,B不符合;C.空气属于胶体,光照树林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符合;D.彩虹是自然界的一种光学现象,在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滴,经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就会在天空中形成拱形彩色环而这就是彩虹,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没有关系,D不符合;答案选C。58.D【详解】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酒精、食醋、食盐水都是溶液,云、雾属于胶体,故选:D。59.B【详解】当光速通过胶体时,由于光的散射作用,在垂直光的方向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为丁达尔效应,所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故选B。60.C【详解】A.胶体分散剂可以是气体,如空气中形成的雾,选项A错误;B.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形成的是浊液,选项B错误;C.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选项C正确;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煮沸饱和溶液,促进氯化铁水解,可能得到氢氧化铁沉淀,选项D错误;答案选C。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