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

资源简介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意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第二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
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在中国发展,并有力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与时俱进的特征对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内容及意义。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以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时代化的必然性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学生探究活动:
针对如下现象,谈谈自己的思考: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千年思想家”网上投票活动,马克思位居第一;2005年,BBC又发起“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网上投票活动,马克思依旧位居第一。
总结:网上投票的结果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我们可以用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9月29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来做进一步说明:“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的影响力来源于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教学提示:以德国诗人海涅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第一段导入,结合其他历史资料,介绍当时无产阶级被压迫被剥削的现状和不甘被压迫所做的斗争与反抗。说明,当时的无产阶级需要有科学的理论解释当时的社会,也需要科学的理论为他们的斗争指明方向。
忧郁的眼睛里没有泪花,
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
德意志,我们织你的裹尸布,
我们织进三重咒诅——
我们织,我们织!
……
总结:从1825年起,欧洲连续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工人被资本家疯狂压榨。他们每天要劳动16个小时甚至更长,工资却少得可怜。很多孩子六七岁就被迫给资本家当童工,很多孩子不到10岁就被折磨死了。不甘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斗争,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等。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的政党,这些斗争最终都没能取得成功。时代,在呼唤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的要求,参与了斗争实践,总结革命经验,创立了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主要由三个部分所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以及工人运动迅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在不断地批判和论战中,完善着自己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提示: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科学发展成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哲学理论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然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已经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到整理材料的科学,天体演化学、胚胎学、生理学、有机化学的产生使得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在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中,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具有特别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837年,19岁的马克思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因脑力劳动过度而染病,搬到了柏林郊区的斯特拉劳村休养,参加了年轻师生组成的“博士俱乐部”,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开展了宗教和政治批判。在他们的影响下,马克思放弃了曾经信奉的康德的理想主义,逐渐成为一个无神论者。除此之外,他还吸收了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哲学史上全部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和科学成果,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作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但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进行了批判继承。
观看视频:《马克思的思想论战和批判》
(3)马克思的勤奋学习和敏锐思想也是重要的因素
教学提示:教师通过概括介绍马克思读书、学习、思考的情况,说明马克思个人的勤奋努力、视角敏锐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更可以激励学生反思自己,努力向上,创造价值。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为人类的幸福、人类的解放而思考,而探索,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他在大学期间曾经有2个月读了24本书。他一生撰写的著述有1974部(篇),其中单独写的1660部(篇),与他人合著314部(篇),写书信3099封。这些著作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南。他写作时精益求精,非常严谨,仅《资本论》就历经了二十多年才正式出版。即便是他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他是资本主义社会深刻的“病理学家”。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人民的理论
教学提示:引用恩格斯和罗伯特·海尔布隆纳的话,引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意义与价值。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恩格斯
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
——罗伯特·海尔布隆纳(1919-2005)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与经济思想史学家
总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观看视频:《<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三个统一”
(1)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提示:用马克思的语言说明,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运用视频《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其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句话也刻在了他的墓碑上。他还说过:“一步实际行动要比一打纲领更为重要。”“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观看视频:《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总结: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教学提示:用以下文字内容或视频《唯物史观》说明其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唯心史观从人的自我意识或神的意志出发去解释历史,否认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否认社会发展有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指出,不是观念决定历史,而是物质生产决定历史。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指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5—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一旦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必然跌入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泥潭。
观看视频:《历史唯物主义》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教学提示: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英国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写就《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说明马克思注重社会实践;用前苏联和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实践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①马克思、恩格斯从比利时布鲁塞尔赶到当时工业最发达的英国,考察英国的生活、工业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同纺织女工交谈,参加正义者同盟,了解工人运动的一些情况,决定着手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通过实践,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指导实践。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来源于前人的智慧,还有社会实践,以及对于社会实践的敏锐观察和思考。这些理论在揭示了现实世界真实性的同时,也转化成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
②《共产党宣言》诞生50年之后,列宁因为组织和领导彼得堡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罪名”被捕,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三年。三年的时间里,他和另外两名流放的工人一同研读马克思著作,一起将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俄文,写了100多万字的著作。这三年的思考、写作、实践,为列宁之后更好地参与革命斗争、组建革命组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结束流放之后的列宁辗转于欧洲各国之间,在布鲁塞尔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和士兵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李达翻译了《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李汉俊翻译了《马格斯资本论入门》,李大钊在《新青年》设立专栏“马克思研究号”。马克思一系列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章的影响,催生了中国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的历史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毛泽东曾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从来没有动摇过。”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的革命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严格的科学性与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观看视频:《“马克思”热》
总结:今天,人类社会已经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不仅没有减退,反而与日俱增。迄今为止,《共产党宣言》已经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过1000多次,成为全球公认的 “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2010年,日本曾经出现了一本爆款畅销书《青年们,读马克思吧》,销量曾经达到了100多万册。并且被翻译成中文、韩文,再版了多次。法国著名的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哲学大师萨特,也是文学界的泰斗,1964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拒绝了这个荣誉,个性极强、我行我素的学者,却是马克思的粉丝,他在《辩证理性批判》这本书中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
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世界的潮流和创新的实践,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世界历史长河中,留下极为丰盛、极为醇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依然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真理光芒,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观看视频:《真理的光芒——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
总结: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前进。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1.毛泽东思想
分析材料,总结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①1930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党内、军队内的教条主义,深刻地阐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毛泽东写了一篇关于调查研究的手稿,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后来因为连年战乱丢失,直到1961年才失而复得,以《反对本本主义》为名公开发表。
②1937年7、8月间毛泽东创作《实践论》《矛盾论》,这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发展的主要著作。
③1938年5月,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陷入危急的险境,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徐州等战略要地相继失守,更糟糕的是思想上的混乱,哀叹“战必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不绝于耳,鼓吹徐州会战是“准决战”、是“敌人最后的挣扎”的“速胜论”兴盛一时。在中国近现代史内忧外患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毛泽东在延安写了《论持久战》,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作出了中国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只要经过艰苦持久的抗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正确的结论,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指明了胜利的方向。日本历史学家、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说:“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的战略眼光日本没有。”
④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之后,他在一系列文章、指示、报告和讲话中都在阐述和强调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的问题。在各类工作中,毛泽东始终带头践行群众路线。是对党、军队与群众的关系阐述得最早、最多、最为系统、最为深刻并且最努力付诸于实践的党的领袖,这些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作、讲话和实际行动中。因此,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奠基人。
⑤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签订,毛泽东强调指出:“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⑥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扯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了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
总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学生探究活动:谈谈对“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解。
总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大成果。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通俗化表达,鼓励实践出真知,鼓励大家大胆去尝试,对于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说“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就是在为顶层设计积累经验、探索路径、构筑条件,这其中体现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逻辑过程。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阅读分析以下材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党的奋斗历程表明,实事求是是克服主观主义的法宝,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和人民之福,背离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之祸。
——2012年5月28日习近平文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总结: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观看视频:《你的名字 我的力量》(歌颂马克思的歌曲)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帮我们看清历史、看清社会、也看清我们自身的一双“慧眼”,所以要学好哲学,用好哲学。
课程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