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表格式)

资源简介

《6.1认识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对象 高二上学期学生
教材 分析 本框题包括三目。第一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第二目“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分析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多方面因素;第三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主要阐述跨国公司是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以及跨国公司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三目按照“事实—原因—主体”的逻辑展开,第一目主要讲经济全球化是什么,第二目主要讲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因素,第三目主要讲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学情 分析 这部分内容初中有涉及过,且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比较熟悉,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感受经济全球化,但是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尤其是对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理解,要知道有利也有弊,正确认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基本国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这一基本国策的高度认同。 2、科学精神: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3、公共参与: 融入经济全球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学会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掌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新课 导入 进博会由中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2023年11月5-10日第六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呈现以下新特点:展览规模进一步扩大,展览质量进一步提高,展览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共设置六大展区,分别是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以及服务贸易展区。在疫情冲击经济贸易背景下,我们继续扩大进口,坚持开放,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思考:举行进博会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新课 讲授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日常生活中,从家电、汽车、手机到服装、食品,外国商品随处可见,中国品牌的商品也走向世界各地。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观光购物,外国人也到中国参观游览……我们与世界各国仿佛共同生活在一个朝夕相处的“村子”里,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潮流。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全球化(强调生产领域) 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表现——许多商品,虽然品牌是某个国家的,但其生产则是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意义——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2)贸易全球化(强调交换领域) 原因——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表现——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 【知识链接】:比较优势理论 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3)金融全球化(投资领域)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全球化的动力之源。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全球化发展规模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冲破了国家、民族的界限,导致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必然促使上层建筑的大调整。这一系列的“必然”和“调整”,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材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追逐利润的狂热,“始终左右的资本家”,使其处于“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投资。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资本)将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1、跨国公司的含义: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2、投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3、跨国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影响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4、跨国公司的目的:实现最大利益(盈利)。 5、跨国公司的影响 (1)积极影响: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2)消极影响: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板书设计
课堂练 习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Made in China”处处可见。美国人一天24小时,起床的闹钟、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拖鞋、睡衣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形式 A.生活用品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 2、(2020天津·高考)近年来,有外资企业将部分产业链转移至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但中国劳动力的素质、技能较东南亚国家有优势,且产业链转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加之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大规模流出。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 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B.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C. 资本的流动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D. 对外开放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的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