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统编版必修4第二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统编版必修4第二单元

资源简介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课题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为统编版《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第二框内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中人生价值观部分,重点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会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任务。结合上一框学习的价值与价值观内容,培养学生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理性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科学精神)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公共参与)的能力,增强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
2.学情分析 对于已具备一定价值观的高二学生来说,对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做到初步的理解,但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是非观,明确科学价值观的衡量标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并认同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定践行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目标确定 ①学生通过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的选择,说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分析出二者的关系和产生条件,归纳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②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及辩论,观看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扎根乡村事迹的视频,总结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将个人、集体、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与社会历史性 难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教师活动 情境一:上一次课堂结束后,给大家布置职业规划的作业。请说出自己未来想选择的专业,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情境二:PPT展示“观祈雨” 设问: (1)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2)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情境三: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专家预测出未来最有可能被取代的十种专业和最不可能被淘汰的十种专业,学生由此做出职业生涯规划专业选择的调整。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的选择,说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分析出二者的关系和产生条件,归纳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特点。 学生通过分析诗句,感受百姓对于下雨的渴望和地主对于雨的厌恶,总结出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体差异性的特点还表现为阶级性。 学生通过思考,感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得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设计意图 教师提出职业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及原因的问题,学生初步得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含义、关系、产生及主体差异性特点,教师创设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和最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专业情境,学生总结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特点。本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证能力,引出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明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并总结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产生条件,归纳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培养学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观符合客观的理性精神,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 环节二: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辩论:大学毕业后,国家发出乡村振兴建设的号召,你会选择在乡村就业还是跻身发达城市?讨论结束后分两组通过辩论会的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 播放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扎根乡村事迹的视频,提出“为什么秦玥飞的选择和事迹更具感染力更打动人心”的问题。学生活动 开展辩论,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产生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进一步深化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含义、关系、产生与特点的理解。 通过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扎根乡村事迹的视频,结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知识,归纳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应遵循符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的结论。将个人、集体、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探讨和辩论会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个人、集体、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增强政治认同感,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 环节三教师活动: 设问: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已蔚然成风。说一说你知道我市在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总结。学生活动 说出近些年通辽市乡村的变化,切实感受“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通辽市乡村的进步与发展。
设计意图
本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坚定学生对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自觉投身到乡村建设的队伍中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厚植家国情怀,更加认同党部署的乡村振兴战略。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检测类作业: 1.资源与垃圾,不过是人类从自身的角度对事物的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垃圾,经过回收再利用可成为资源。这说明( D ) ①科学的认识能直接将事物潜在的可用之处转化为现实的可用之处 ②事物性质的不稳定性使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具有不确定性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④某些事物的价值能够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姓名不单纯是一种代号,还承载着长辈的爱与愿望。每个时代的名字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记忆和故事,过去,建党、国庆、建军、援朝、跃进、超英、振华等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曾令人感到自豪;如今,谦、诺等代表美德的名字,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可见( D)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不同时代的名字寓于长辈对孩子同样的爱之中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和条件变化而不同  ④取名的主观倾向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高考真题)中国工程院陈薇院士多年来从事防疫工作,对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问她:“您天天跟病毒打交道,怕过吗?”陈薇答:“要说不怕,那可不是真心话……如果我们承担了更多的怕,你和其他人可能就少一点怕了。”这启示我们( A ) ①正确价值观指引人们实现人生价值 ②投身社会为人民服务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实践类作业:通过书信的方式为我市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字数不限,择优录取寄往我市市政府乡村振兴局。完成时间一小时左右,引导学生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认同,并能在正确价值观导向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重难点,培养学生将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理解和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8.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时教学依据课标要求,教学设计活动坚持逆向思维设计,活动任务设计序列化,问题思辨性强,有高阶思维进阶,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有积极价值引领。 从学习评价看,评价方式设计可评可测可量化,通过前两个活动的评价量表结果看,引导学生从原有的学习经验中,主动建构了进阶性的知识体系,三分之二以上学生至少达到了第三等级的水平,推动了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本课时教学导入采用了跨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综合性,有助于美育与德育并举,坚持了思政课统一性与多样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在课堂学生活动中,教师把控课堂能力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