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立足大单元教学:从整本书来看,前两单元主要是哲学教学,最后一单元是文化熏陶,但是我们在进行第三单元教学时不能将哲学教学与文化熏陶分割开来,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兼顾家国情怀与理论学习,将哲学思维穿插文化知识学习之中,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回归本节课教学:本框是对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的逻辑延伸,又是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述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以议题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发学生步步深入地思考,包括“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增强对以人民为中心指导思想的认同,有助于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科学精神:科学分析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时代实践、文化资源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文化法治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保障。4.公共参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2.教学难点:理解文化与人民的关系。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适时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展示视频《剔墨纱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刚刚的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师过渡:非常感谢刚刚几位同学的发言,没错,剔墨纱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项文化遗产吗?接下来老师展示实物(剔墨纱灯)请同学们观赏。(设计意图:让学生现场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借此以剔墨纱灯为基点开启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之旅。)顺势设定以下议题。总议题:以非遗剔墨纱灯为基点探寻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之旅。分议题一:一见钟情——纱灯点亮 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分议题二:二见倾心——知行合一 如何立足时代,答时代题?分议题三:三生有幸——纱灯载梦 如何融通创新?环节二:讲授新课分议题一:一见钟情——纱灯点亮 如何以人民为中心?接着观看视频《剔墨纱灯,一盏穿越百年的流光灯影》中纱灯的制作过程。展示材料: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小组讨论:(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讨论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分享结论,最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概括出答案。)1.纱灯点亮传达的是先进文化还是落后文化?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对先进文化形成认同,引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要求。)2.从纱灯的“点亮”过程,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的原因及要求。)3.剔墨纱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学生举例,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拨并总结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的原因及要求。)分议题二:二见倾心——知行合一 如何立足时代,答时代题?(展示图片)图片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知识融入非遗技艺,将学生喜爱的动漫、二次元与传统纱灯有机结合,一笔一画,方寸之间,非遗进校园的成果体现的淋漓尽致并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思考:非遗进校园图片展活动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图片展活动,激发学生将理论更好融入实践,形成结论。)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不难得出这些文化作品立足社会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能够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因此具有恒久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与欢迎。师生共同总结:1.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过渡:当然了,与时俱进,紧贴时代潮流并不是说要抛弃传统的东西,传统文化中也有优秀的,我们要做的是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分议题三:三生有幸——纱灯载梦 如何融通创新?(展示材料)2021年5月22日至24日,第十八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芜湖市汤沟中学将剔墨纱灯这项优秀传统非遗文化融入中学美育课堂教学中,并结合学校美术教育的实际,围绕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民间美术的认识和保护而展开教学活动,并尝试进行绘画过程的展示。议一议:结合非遗文化的融通创新,谈谈你的感受;你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有何憧憬?(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树立传承意识。)学生讨论回答。形成探究结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环节三:随堂检测多媒体展示练习题,组织学生抢答。(设计意图:这样的设置,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检测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环节四:创新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和今天观看的视频《剔墨纱灯,一盏穿越百年的流光灯影》,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主题为剔墨纱灯写一份宣传文案。(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能够实现将政治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五、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