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第二节 农业主备人: 备课组长: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定义以及农业的分类。 2、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及分布。 3、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内容。 4、了解科技兴农的内容。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的重要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农业的地区差异及分布。 三、课时安排: 2个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素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来自:农业 (二)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类型。 2、掌握农业的具体分布。 (三)自学指导(先学) (5分钟) 请同学们在5分钟内完成书本90-93页的内容,查找下列问题的答案。 1、农业是什么? 2、农业重要性? 3、农业的地区分布如何? (四)后教(15分钟) 1、农业是什么? 展示图4.6,说说什么是农业,有哪些类型? 农业: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林业。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畜牧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 2、农业重要性? 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农业的地区分布如何? 展示图4.10,分析我国农业分布。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异显著;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畜牧业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我国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其中,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分界线:年降水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图4.11,我国农业的分布——南北差异 (以秦岭---淮河为界) 粮食作物:小麦--北方,水稻--南方 糖料作物: 甜菜--北方,甘蔗—南方 油料作物: 花生--北方,油菜--南方 棉花: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新疆南部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1.关于我国农业差异说法错误的是 ( ) A.东西部差异大,东部种植业为主,西部畜牧业为主 B.农业类型东西差异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C.西部有四大牧区 D.主导农业南北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 ) A种植业 B 林业 C 牧业 D 渔业 3.关于我国农业分布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西部,种植业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绿洲 B.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C .林业集中分布在西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D .沿海地区是我国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4.下列四种农作物中,分布在华北平原的是( ) A甘蔗 B 油菜 C 花生 D 甜菜 5.采购员要去采购甜菜和马铃薯,应该去( ) A 松嫩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D 成都平原 6.下列地区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7.我国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是 (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 一年一熟 D 两年三熟 (六)课堂小结(1分钟) 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分钟) 我们学校当地农业以什么为主?为什么? 学习目标(1分钟) 1、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了解科技兴农的内容。 (三)自学指导(5分钟) 请同学们在5分钟内完成95-99页的内容,查找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科技兴农有哪些成果? (四)后教(16分钟) 1、什么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地势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 降水较少、牧草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水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 因地制宜的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 2、科技兴农有哪些成果? 农业走上机械化、专业化、高产、高效的道路上。 虽然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所以我们必须依靠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1.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条件 B 地形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水源条件 2.下列农业符合因地制宜观点的是() A.在干旱草原开垦耕地种粮食 B.在南方地区发展桑基农业 C.在西双版纳毁林开荒 D.在三江平原大面积植树造林 3.珠江三角洲把粮田改种蔬菜的原因是() A.自然条件 B.气候条件 C.国家政策 D.市场需求量 4、下列有关我国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已经由农业大国走向了农业强国 B.我国虽然科技发展很快,但同发达国家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C.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 D.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课堂小结(1分钟) 农业的地区差异不仅体现在东部和西部的差异,而且包括东部地区南北方差异。各地区农业的发展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在农业方面,我国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