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
2、理解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各种保障措施的地位和作用
3、理解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实施的成就,感悟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不断提升。增强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同感,坚定我国的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了解社会保障的作用,阐释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
3.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明确享受社会保障是我们的权利,也需要社会成员分担责任。理解和认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
【教学重点】
明确完善社会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此,须尽快补齐短板,夯实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织为实现广大民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提供更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努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思考:为什么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安全网”是什么样的?怎样织牢我国社会保障“安全网”?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跟我一起走进我们这节课,看看我国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以及是怎样完善这一体系的!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我国的社会保障
总议题: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增进人民福祉
议题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
议题二:应该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幕: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议题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二十大关于养老保险的表述和理解》并阅读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这制度引导个人财富投向长期养老金融产品,能进一步优化国民退休收入结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的必然要求,发挥着巨大的稳定器作用,有利于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退休后能够再多一份收入,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情境谈谈为什么要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实施养老金制度有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缓解国家养老压力,能给予居民养老以更多元化、更丰富的选择空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国民退休收入结构,调节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引导个人财富投向长期养老金融产品,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风险分摊,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巨大的稳定器作用,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推动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议学小结: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完善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减震器)
(2)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节器)
(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器)
议题二:社会保障“安全网”是什么样的?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为了谁?保障谁?》
有学校组织学生课后成立调查小组通过走访社会,发现下列人群呱需解决问题,特发“招贤榜”,寻求资助。
(1)受灾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
(2)患病住院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被保险人 王奶奶。
(3)需要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和精神关爱的抗战老兵李大爷
(4)缺少养老床位或托老服务的王务爷
议学问题:班上学生分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组每组在上述情境中选定一名帮扶对象,并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社会保险:王奶奶。社会保险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已发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社会救助:受灾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社会救助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社会福利:缺少养老床位或托老服务的老人。
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李大爷,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原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议学小结:
3、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险
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含义: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人来源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主要内容: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相关链接: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2)社会救助
地位: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含义: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3)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重点突破:我国的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第二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议题二:应该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专家指出,“覆盖全民”体现的是普惠性要求,“统筹城乡”突出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公平统”针对的是现实中制度碎片化现象,“安全规范”对应的是制度可靠与规范运行,“可持续”强调的是能够造福世代人民,“多层次”满足的是人民群众不断丰富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提“安全规范”的要求,因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要强化规范管理,同时只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才能实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持续发展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及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我国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议学小结:
1、怎样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议学情境四:观看视频《从摇篮到坟墓”北欧福利好得不行,是天堂还是崩坏的乌托邦》
议学问题:结合调频内容分析:(1)北欧福利制度有什么好处 中国可不可以借鉴。(2)北欧福利制度又有什么坏处,中国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1)北欧福利制度有什么好处 中国可不可以借鉴。
可以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这一点可以借鉴
(2)其中又有什么坏处,中国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享受社会保障,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那么,要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成什么样呢?
2、我国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知识拓展:
覆盖全民:就是要把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分城乡,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一个都不能少。
城乡统筹:就是要稳步推进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权责清晰:主要强调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尽可能地划清边。
公平统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关系均衡、平等、公正和透明,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城乡医保制度与管理的整合等
可持续:则是强调制度要着眼长远,安全,可持续。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上·贵州遵义·高一校联考期末)2022年7月,泉州市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产业转型的实施方案》,鼓励科技特派员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入股,与所在的服务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该《实施方案》能够( )
①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②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激发技术员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
④发挥社会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②③:泉州市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产业转型的实施方案》,此举有利于激发技术员积极性,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科技创新,②③符合题意。
①:鼓励科技特派员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入股,有利于激发技术员积极性,但可能会造成收入差距拉大,①与题意不符。
④:材料不涉及社会救助,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2.(2023上·山东临沂·高三统考期中)长期护理保险是专门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一种社会保险,被称为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截至2023年6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1.7亿,累计超200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约650亿元,年人均减负约1.4万元。建立长期护理保险( )
①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②调动社会力量完善保险服务,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③提供最高层次社会保障,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④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重要制度安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长期护理保险是专门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一种社会保险,被称为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重要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保“第六险”属于社会保险,一般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未涉及调动社会力量完善保险服务,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排除②。
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排除③。
故本题选B。
3.(2023上·江苏苏州·高三统考期中)日前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十六项医保服务便民措施,为参保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以简化办理材料为例,办理时限由原来45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参保人可通过线上申请办理,不用再“两地跑”,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医保线上转移接续有利于( )
A.减轻相关职能部门的负担,提高服务效能
B.破解异地医疗的堵点,降低群众就医成本
C.完善社会再分配,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答案】C
【详解】A:简化办理材料,让数据多跑路并不会减轻相关职能部门的负担,A错误。
B:医保线上转移接续有利于便利群众异地就医,但并不能降低群众就医成本,B错误。
C:医保线上转移接续是对我国社会再分配的完善,有利于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正确。
D:材料没有涉及区域协调发展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2023上·山东·高三校联考期中)社保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8月16日,国务院公布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依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等实现跨部门、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应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为用人单位和个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以上规定()
①做到了权责清晰,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与责任
②满足了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③提高了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
④落实了民生政策,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未体现,①不符合题意。
②:商业保险满足了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②错误。
③:社保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依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等实现跨部门、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应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为用人单位和个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以上规定提高了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③正确。
④:社保经办服务条例的规定落实了民生政策,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2023上·北京海淀·高一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下列属于我国制度优势的是( )
①全体公民都享受最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②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
③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④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国家的人民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详解】①:社会保障水平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不是全体公民都享受最高水平的社会保障,①表述错误。
②③④: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国家的人民性,这都是我国的制度优势,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2023上·江苏·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规定,自2023年8月1日起,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由原来的只有医疗保险,扩大到了医疗保险、长期护理险,以及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的主要险种。2023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决定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上述系列举措均( )
A.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B.减轻了家庭抚养负担,促进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旨在推动我国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
D.激发了个人参保积极性,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案】A
【详解】A: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A符合题意。
B: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B表述错误。
C:材料是通过税收的作用减轻减轻家庭抚养负担,目的并不是推动我国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C不符合题意。
D: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D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7.(2023上·云南昆明·高一昆明八中校考期中)20世纪50年代起,欧洲国家普遍建立了普惠性社会福利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变化,高成本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加剧,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和难民危机冲击下,其结构性缺陷不断显现。这说明( )
①推行高福利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要在提供高福利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③要建立与经济情况相符的福利制度才能造福于民
④高福利制度应成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的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经济是基础,高福利制度对经济表现的依赖性非常强,盲目推行高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①说法错误。
②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建立与经济情况相符的福利制度,在提供高福利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才能造福于民,②③符合题意。
④:推行高福利制度不仅需要尽力而为,还需要量力而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2023上·北京大兴·高三统考期中)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我国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中要立足国情,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尽力而为满足人民社会保障的需求
②社会保障资金由政府和企业分担责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③中央财政需大幅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推动产业优化,凸显政府投资实效
④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大幅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而是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尽力而为满足人民社会保障的需求,①符合题意,③错误。
②: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而不是由政府和企业分担责任),需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②错误。
④: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要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立足国情,健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2023上·北京大兴·高三统考期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消费成为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最主要的因素。今年以来,促消费政策接连出台,为消费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要进一步扩大消费,下列举措推导正确的是( )
①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提升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活力
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投资信心→增加投资需求
③降低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底线→增强消费预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能提升消费体验, 从而激发消费活力,扩大消费,①推导正确。
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提升企业投资信心,有利于增加投资需求,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题干强调的是扩大消费,②不符合题意。
③:降低个税起征点会加重居民的税收负担,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消费能力,③错误。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能筑牢民生底线,从而增强消费信心,增强消费预期,有利于扩大消费,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0.(2023上·山东临沂·高三校考期中)社会救助工作是托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2023年上半年,我国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8%、8.5%,全国累计支出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资金1265亿元,社会救助事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材料表明( )
①我国社会救助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②要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
③社会救助有效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④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第一道防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2023年上半年,我国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8%、8.5%,说明我国社会救助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①符合题意。
②:全国累计支出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资金1265亿元,社会救助事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台阶,说明要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②符合题意。
③: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③说法错误。
④: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1.(2023上·湖北襄阳·高三校联考期中)2023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对招用2023届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养老保险费1个月以上的企业,可按照每招用1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
①能激发企业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
②提升了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改善职工生活
③意在使企业为就业青年提供社会保障
④表明社会保障能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对招用2023届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养老保险费1个月以上的企业,可按照每招用1人不超过1 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能激发企业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①正确。
②: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没有提升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②错误。
③: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有助于为就业青年提供社会保障,但这不是目的,目的为了扩大就业,③错误。
④: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表明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2.(2023上·江苏常州·高三统考期中)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为此,不少地方出台优惠政策,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通过“三甲医院+社区服务+医生巡诊”联动模式,让养老到医疗实现“零距离”;推出线上智能养老服务平台,提供“订单式、菜单式”上门服务。这些举措( )
A.旨在鼓励企业增加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减轻财政压力
B.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C.通过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完善了个人收入分配
D.提供了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答案】B
【详解】A:这些举措有利于鼓励企业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减轻财政支出压力,但不是目的,A说法错误。
BC:材料中的这些举措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守护老年人福祉,旨在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未涉及通过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完善了个人收入分配,B符合题意,排除C。
D: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材料强调的是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并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