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3 法治社会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3 法治社会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8.3法治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法治社会的概念、内涵。
(2)理解怎样建设法治社会。
(3)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支持、认同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
科学精神:明确法治社会的内涵、意义和要求。
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学法、信法、用法。
【教学重难点】
法治社会的含义及要求;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教学议题】
总议题:法润人心,深根固本
子议题:(1)走近校园欺凌,探询法治社会;(2)拒绝校园欺凌,构建法治社会;(3)告别校园欺凌,共享法治阳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议题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最后一框——法治社会。这节课我们将围绕“法润人心,深根固本”的议题展开。
播放“《少年的你》校园欺凌”短视频
导语:同学们都看过《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吗?今天我们先一起来观看一小节《少年的你》的片段,请同学们看视频的时候思考一下,电影主人公陈念在学校中遭遇了什么?
师:电影中的主人公陈念在高考前夕遭遇了校园欺凌而无力反抗,最终造成了令人惋惜的后果。
校园欺凌近年来屡见不鲜,多次冲上热搜,并且一桩校园欺凌案件的暴露总能牵扯出更多的不为人知的校园欺凌案件,这不仅严重地挑战了司法权威,也对我们构建法治社会造成了深深的危害。
(二)讲授新课
我们要构建的是法治社会,那么什么是法治社会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本课的第一个议题——走近校园欺凌,探询法治社会。
议题一——走近校园欺凌,探询法治社会
材料一: 安徽阜阳颍上县女孩校园欺凌事件
2022年一段视频引起了广泛的批判和声讨,而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在一家酒店的房间内,一位扎着低马尾,穿着黑色背心的女孩,被人围堵在了床头墙角处,然后遭受了围殴。
这些年纪看着并不大的孩子们,下手十分狠辣,那耳光的力度从声音中显露无遗,但最可怕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之后一共12人对其进行了诸如扇耳光、抓头发、掐脖子的施暴行为,而被施暴的女孩子从始至终没有任何反抗,只是痛得忍不住啜泣,后来无措地擦着鼻血。
材料二:11·11长沙少女被女同学围殴事件
因提醒同学值日打扫卫生发生纠纷,在长沙一中专学校就读的16岁女生小梦(化名)连续两天被班上的15名女同学在宿舍内围殴,导致鼓膜穿孔、肾挫伤。动手打人的同学为了防止小梦向家人和老师报告,还扒了小梦的衣物拍裸照进行威胁。
“动手的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小梦被打时室友都是目击者,却无人上前帮忙,也没人报告老师。”11月11日,小梦的家人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258求助。
情景模拟:请根据材料内容以及你对法治社会的认识,做一个小小“法律卫士”,分析一下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师:有的人说校园欺凌就是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但其实校园欺凌不仅代表着不良的同学关系,而且违反了法律,比如说《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刑法的处罚(放图片)。因此校园欺凌是不符合法治社会要求的,那么法治社会到底指什么呢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也就是说社会首先有法,而且社会成员普遍认可并自觉服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也就是要用法律来治理社会。公共生活和谐有序也就是说实施法治最终要取得这样的成效。法治社会在这一内涵下又表现出三个特征:
师:同学们,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法治是秩序,法治是和谐,法治是一切安详的根源,但,法治更应该是一种信仰!”
只有法治才能让国家走向现代化,让民族走向复兴。因此,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切ppt)
这是法治社会的第一个特征,是从法治意识来看,也就是信法。他强调的是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接受,而非强制性的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法治的情感认同、自觉意识和精神力量,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
法治社会的第二个特征是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主要是指法律实施方面,也就是要守法。他强调了三个方面,也就是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只有这三个方面都得以实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守法。
法治社会的第三个特征是从法治的实施效果来看,也就是用法,它是指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法治社会中,人们普遍依据法律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材料三: 2020年5月起,被告刘某雇佣孙某在某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某项目部劳务,2020年9月29日结算后刘某向孙某出具欠条一张,拖欠孙某劳务费33909元。后经孙某多次催要无果,引起纠纷。2022年3月,孙某以刘某拖欠劳务费为由向安定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承办法官查证案件事实与证据材料后,认为此案事实清楚,随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诉讼调解的意见,经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案件受理费用因调解减半由被告承担。
师说:这就是通过诉讼和调解的方式来解决矛盾,此外我们这里还提到了和解和仲裁的方式,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师说: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右边的释义,与左边的矛盾处理方式来进行比对并连线。第一个,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解决纠纷是和解,就比如说你和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但是你们通过两个人商量得出一个双方都同意的解决方式,从而化解了纠纷,这就是和解。第二个通过第三方的疏导,使矛盾双方达成一致解决纠纷的是调解,就比如说,你和同学产生的矛盾,是通过老师对你们进行疏导教育从而使你和同学达成一致意见解决纠纷,这就是调解。第三个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这里主要是发挥仲裁机构的作用。第四个由法院解决纠纷的活动,俗称“打官司”的也就是诉讼。诉讼也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走上诉讼的道路。这就是四种我们用来解决纠纷的方式。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法治社会的含义,法治社会是一个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而法治社会的三大特征是信法、守法、用法,他们是层层递进的。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实法治社会的内涵和特征之间是有所联系的,他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也就是要信法,社会治理要依法开展需要我们守法,而公共生活和谐有序则是我们最后合理用法会得到的一种效果。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只有全社会所有公民普遍具有了法治意识,才能促进法律的有效实施,最后才能得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实施效果。
现在让我们回到《少年的你》这部电影。
电影《少年的你》结局是什么?
魏莱被陈念失手推下楼梯摔死。小北为了陈念的未来,想替陈念顶罪,陈念则去参加完高考。郑警官看穿一切,用自己的方式让陈念认了罪。陈念过失杀人,小北藏尸包庇,两人因未成年而被轻判。
师说:陈念作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为什么最后反而判刑入狱,并没有得到一个想象中圆满的结局呢?带着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议题——拒绝校园欺凌,构建法治社会。
议题二:拒绝校园欺凌,构建法治社会
情景模拟:请你做一个小小“执法官”,思考一下陈念最后应对校园欺凌的方式是否正确?
师说:大家都说的很对。以暴制暴呢并不是我们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的方式,同样用一种犯罪行为来解决另一种犯罪行为也不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正确方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法治社会呢?
师说:首先我们要知道建设法治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具体来看一共有四点措施
(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律意识
师;首先我们说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法律要发挥作用,全社会必须信仰法律,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律意识。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第一个措施。(板书法治宣传教育)
从四个方面,在全社会,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最终树立起法治意识。
师:而新时代的法治宣传活动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比如说在2021年的4月,陕西省汉中市就举行了“增强法治意识,抵制校园欺凌”的活动,以特殊的情景剧表演展现出来,生动又有趣。还有像法律花灯节,法律漫画比赛等等活动,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普法活动展现出来,取得了有效成果。
材料四: 根据汉中市民政局2021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部署,4月14日上午,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联合汉中市人民检察院、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走进汉台区新沟桥初级中学,开展“增强法治意识,抵制校园欺凌”——预防校园欺凌情景剧表演暨法律知识普及,“交友不慎,抢劫致人死亡”、“争抢男友,大打出手”、“沉迷网络,欺凌同学,致人死亡”,台上志愿者们的表演扣人心弦,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校园内的欺凌事件。汉中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田方分析了情景剧中的人物遭遇和行为,并引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今年3月1日后《刑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界定,对如何提高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一剖析,告诫同学们要坚守法律底线,防止校园欺凌,抵制不良风气侵袭,为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法制课。
(二)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那么在提高法治意识之外,国家要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等进行法治化管理其实并不容易(切)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多元主体和社会规范的有效作用。(板书社会治理法治化)
多元主体是指要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而社会规范呢则是指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比如说在今年的4月26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对犯了走私毒品罪的杜雪儿就实施了从业抵制,当然,还有一些市民公约和具备特色的村规民约。(切)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在我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请得起律师,付得起诉讼费的,因此建设法治社会就还需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第三个措施。(板书完备法律服务体系)
要求我们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及时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
师:此外公共法律服务除了我们这里提到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之外还包括,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公益性的法律咨询等服务,人民调解活动等。在这里我们了解一下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呢是减免法律服务费的比如说请律师的费用,而司法救助是减免诉讼费的,当然援助对象也是有条件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看一则有关法律援助的小视频。 (切)
看完视频,相信大家都对法律援助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建设法治社会的第四点措施。
(四)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建设法治社会的第四点措施是要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板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这里面有两个词,预防是还没有出现,化解是已经发生。预防是指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让群众能够第一时间想起来依靠法律。而在矛盾发生后要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化解矛盾,使矛盾大而化小小事化了,促进社会和谐。在校园中也是一样,同学间的矛盾应该及时处理,理性得去化解矛盾,而不是任凭情感控制,无视法律权威,演变成违法乱纪的校园欺凌。
这里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调解、仲裁、诉讼我们已经了解过了,那么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和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且作出裁决的行为。他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主要是指政府。就比如说甲、乙产生了民事纠纷,而这个纠纷是与政府的管理有关,所以政府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他们的纠纷进行调查,最后进行裁决。
行政复议呢是指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继而像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再进行审查的活动,就比如说你因为某事被交警作出处罚,但你不服,觉得自己没错,于是向石家庄交警申请复议。
这就是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
总结一下四点措施,我们能发现他们与前面的三点特征是能够对应起来的。
师: 我们要构建这样一个法治社会,那么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议题三——告别校园欺凌,共享法治阳光 (切)(板书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议题三—告别校园欺凌,共享法治阳光
材料五:开展“成长路上,与法同行”法治进校园活动
时间:2018-12-04
为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近日,沧源自治县检察院到沧源县勐董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为该校1000多名学生上了一堂以“成长路上,与法同行”为主题的法治宣传课。
课堂上,县检察院两名检察官结合办案经验,针对在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特点,对所办理过的毒品、故意伤害、盗窃、危险驾驶、强奸、抢劫等常见的校园刑事案件进行了详细剖析,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教育引导学生要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遇到危险时懂得如何自救,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人身伤害,同时要求学生要珍惜校园美好时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犯罪。
此次法治进校园活动,不仅强化了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同时也为有效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创建平安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师:请根据材料以及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小小“法律小贴士”,分析一下“法治进校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2018年的时候,沧源自治县检察官在一中学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对自身经历过的刑事案件的分析,教育引导学生提高了法治观念,树立了法治意识。
师说:一个社会有了法治,它才能是一个章法有度,自成方圆的社会。从一些违法事件来看,很多人属于“无知者无畏”,特别是未成年人,缺乏法治观念,受到惩罚时才知道触犯了法律,知法懂法,是增强法治意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法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告别校园欺凌不仅是保护未成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帮助他们来树立法治意识,未成年人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帮助他们在校园内树立法治意识,从而让他们在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法治建设的接班人。
学习了第八课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关系。法制建设是一门大炮,它对准的是法治国家这个大的目标,而在法治建设中,法治政府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法治社会则为法治建设打好基础,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法治中国的三根支柱。
【课堂总结】
最后来进行课堂的总结(切)
法治社会我们通过三个议题,学习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可以简要得概论为是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其中要重点掌握法治社会的三大特征——信法守法用法,以及建设法治社会的四点措施。
同学们,要建成法治社会这颗参天大树呢,我们就需要从四种措施四个层面进行不断地努力,从而结出信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社会的硕果,同时呢也为法治中国建设打好井然有序的和谐社会的地基。
经过本堂课的学习,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本心,保持对法治的信仰,不要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更不要做校园欺凌的实施者,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知法守法用法,充分融入法治社会的氛围中去,做一个正直向上的合格青少年。请同学们下课后查询有关校园欺凌的有关资料,针对校园欺凌这一问题,为建设法治社会建言献策。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