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法、谈论法、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川秀丽。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南方地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领略它的风采。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教师: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心驰神往;天高地寒、旅游遥远,又让人望而却步。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带着学习目标,开始青藏地区的学习。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相应内容。(强调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勾画)学生:完成学习单,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图。教师:地形地势:问题: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并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高寒:问题(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河流发源地:问题: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并分析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影响:服饰、景观、动物等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青藏地区那些自然环境?并概括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掌握其“因高而寒”,即“高寒”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服饰、河流等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过渡:领略了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我们来继续探寻,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会对农牧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二、“高寒”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学生:完成学习单,分析高寒对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过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假如你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一位藏民,在这种高寒的环境下,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种生产活动?如果在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你会选择什么地方?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 P88图文资料)。然后展示交流学习效果。出示思考问题:问题 1: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主要牲畜有哪些?原因是什么?问题 2: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牦牛能适应高原什么样的独特环境?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问题 3:在旅游中发现,青藏地区的藏民分别选择在下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请你帮他分析原因。教师:通过对本区“高寒”这一特征的强调,引导学生说出本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气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青藏地区种植业的分布及原因。教师:在分析种植业的自然因素时,一定要注意总结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地理思维、掌握学习方法。)过渡:研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示河谷地带主要作物青稞、小麦穗大粒饱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探讨,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小关联:高寒→种植业(小麦、青稞)→饮食,体会高寒对生活中饮食方面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得出“高寒”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对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表现为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带,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通过挖掘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服务于生产。过渡:高寒不仅影响饮食习惯,更是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三。三、“高寒”对住、行、娱的影响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分析高寒对住、行、娱方面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说出高寒对住、行、娱乐方面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高寒”对青藏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通过拓展延伸题目,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养成地理思维。师生小结:最后,我们共同来总结这节课的收获。青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寒,呈现出“高寒”的典型特征。这里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称为众多江河发源地;湖泊众多,分布在我国最大湖泊——青海湖。受“高寒”影响,这里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也称为“河谷农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这里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能够满足青稞、小麦等作物的生长。“高寒”不仅影响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强化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抓特征,析原因,看影响,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探索更多的未知区域,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