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主观题常考点归纳-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济与社会主观题常考点归纳-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资源简介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主观题常考点
1.为什么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③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有利于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如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企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企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②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③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企混改。(混合所有制=公有制+非公有制)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① 要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② 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3、为什么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如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①国家政策角度: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市场准入等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②非公有制企业角度: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③非公有制人士角度: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坚持守法经营、 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5、企业经营成功的措施( 适合所有企业 )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市场定位准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结合材料拓展(社会责任、优化产品结构、生产规模、经营者、劳动者、新发展理念、企业要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国企坚持党的领导等)
6、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
①要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价格、供求、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基础),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B..完善主要是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③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④通过简政放权,加强放管服改革,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政府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④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8、政府如何履行经济职能?
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9、如何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或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
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③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④初次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人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b.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⑤再次分配: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⑥第三次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1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①全覆盖原则: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适度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③权责统一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④总的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