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清单】(讲+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全国)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 微粒的性质】【考点2 分子和原子】【考点3 原子结构】【考点4 离子】【考点5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考点6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点7 化学式及意义】【考点8 化合价】【考点9 化学式书写和化合物的命名】【考点10 化学式计算】01微粒的性质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如金刚石、石墨、硅)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微粒的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微粒间有空隙(1)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2)微粒间空隙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空隙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空隙相对较小。(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空隙在改变)(3)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①应用: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②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3.探究分子运动实验实验1中现象溶液为无色,得出的结论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实验2中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得出的结论浓氨水水能使酚酞变红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02分子和原子1.分子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的性质。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分子的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空隙(1)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空隙在改变(3)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填相同或不同)3.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或不同种分子)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 分子不改变,只是分子空隙在改变水分子不改变,不同状态下的水转化只是水分子空隙的改变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过氧化氢分解 分子改变,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1)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部分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硅等)由原子直接构成。5.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03原子结构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一束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大多数α粒子穿透金箔——原子虽小,但原子内空间相对较大,而且电子质量很小 。一小部分α粒子路径偏转——α粒子受到带正电的原子核的排斥,发生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一微粒,该微粒的体积很小,带正电,即原子核。极少数的α粒子反弹——α粒子撞到原子核被反弹,说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体积较小,但质量相对较大。2.原子结构(1)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2)(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_1 ”,可省略。近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原子 =8(He为2)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金属原子 一般<4 易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非金属原子 一般≥4 易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_;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般相似。注意: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但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与最外层8个电子的稀有气体原子化学性质相似,与最外层2个电子的其他原子化学性质不相似。04离子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无固定的运动轨迹,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该区域叫做电子层,电子层由内而外总共分为7层,电子分层运动,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较近的电子层,依次向外排布。(2)第1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2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个,n为电子层数)(3)原子结构示意图(4)原子结构排布规律:每一横排,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除稀有气体外,每一纵列,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形成过程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_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3.常见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形成离子过程中,原子质子数不变,所以原子的种类不变;核外电子数改变,化学性质改变。(填不变或改变);金属原子若失去最外层电子,则电子层数减少,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电子层数不改变。4.重要离子符号氢离子H+、银离子Ag+、锌离子Zn2+、铜离子Cu2+、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氢氧根离子OH-、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铵根离子5.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 表示一个离子,如:Cu2+ 表示1个铜离子表示多个离子— 在离子符号前加上合适的数字,如:2O2 表示 2 个氧离子2Mg2+:前面的2表示两个镁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6.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阳离子 阴离子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_______>_______电子数 质子数_______<_______电子数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带_______正_______电 带_______负_电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O、H、Fe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Mg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O2-原子与离子相互转化关系7.原子、离子、分子的关系05元素和元素周期表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如C-12、C-13、C-14原子同属于碳元素)(3)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元素种类不变。(如钠原子Na、钠离子Na+属于同种元素)2.元素的含量分布地壳中前五位:氧O、硅Si、铝Al、铁Fe、钙Ca;生物体内前五位:氧O、碳C、氢H、氮N、钙Ca。3.元素符号的意义(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_(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3)特殊:某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物质。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4)数字+元素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几个原子。如:5O:表示5个氧原子; 3Ne:表示3个氖原子。4.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5.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 素 原 子概念 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适用范围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如一个水分子由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联系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原子是元素的个体(即最小单位),元素则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即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6.元素周期表:(1)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2)元素周期表每一格包含的信息:06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注: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4.物质的分类:07化学式及意义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的意义:如H2O: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表示一个水分子;④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⑤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08化合价1.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化合价有正价与负价之分。2.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位置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例如:标出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氯化镁:; 硫酸钠:3.数字的含义:例: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镁离子:Mg2+_与 +2价的镁元素: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6.必背离子符号:阳离子:钾离子K+、钙离子Ca2+、钠离子Na+、镁离子Mg2+_、锌离子Zn2+_、铝离子_Al3+_、铁离子Fe3+_、亚铁离子Fe2+_、银离子Ag+、氢离子_H+_、铵根离子阴离子:氯离子Cl-、氧离子O2-、硫离子_S2-、硫酸根离子_、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OH-、磷酸根离子PO43-09化学式书写和化合物的命名1.化学式书写:单质:①除H2、N2、O2、F2、Cl2、Br2(溴)、I2(碘)七种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外,初中其他绝大多数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此时的元素符号多了“单质”的意义。②特殊:臭氧O3.化合物:①化学式中右下方的数字一般为最简整数比(如P2O5、Fe3O4);②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2.简单化合物的命名(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NaCl HCl H2S Al2O3 ZnCl2 CaCl2 N2O5 SO2 P2O5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氨气”。(2)含有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NaOH Ca(OH)2 Fe(OH)3 Cu(OH)2(3)酸根与氢元素结合的化合物,读作“某酸”。如:H2CO3就读作“碳酸”,H2SO4就读作“硫酸”HNO3 H3PO4(4)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如:CaCO3读作“碳酸钙”,Cu(NO3)2读作“硝酸铜”。KMnO4 BaSO4 AgNO3 KNO3 Na2SO4 KClO3 ZnSO4(5)含有+3价铁的化合物,读作“某化铁”或“某酸铁”;含有+2价铁的化合物,读作“某化亚铁”或“某酸亚铁”如:FeO 读作“氧化亚铁”, Fe2O3“_氧化铁” FeCl3 读作“氯化铁”,FeCl2 “_氯化亚铁” ; Fe2(SO4)3 读作“硫酸铁”, Fe2O3“_硫酸亚铁” FeSO4(6)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如: NaHCO3读作“碳酸氢钠”10化学式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以AmBn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Ar)的计算Mr(AmBn)=Ar(A)×m+Ar(B)×n例: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2.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_Ar(A)×m]_:[Ar(B)×n_]_例: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_:_(16×1)=2_:_32=1_: 16 3.元素质量分数ω:①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_公式ω= ×100%例: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2)÷18=11.1%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例:18g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18g×[(1×2)÷18]×100%=2g多少克水中含有2g氢元素:2g÷[(1×2)÷18]×100%=18g(2023湖南株洲中考)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Fe B.Al C.O D.Si(2023湖北宜昌中考)2.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2023辽宁中考)3.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钢 B.银 C.干冰 D.冰水混合物(2023吉林长春中考)4.液氮可用于制冷。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间隔变大 B.分子的质量变大C.分子的数目增多 D.分子的种类改变(2023江苏扬州中考)5.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A.质子数 B.中子数 C.体积 D.相对原子质量(2023山东威海中考)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2023广西贵港统考二模)7.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2023吉林长春吉林省实验校考三模)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属铜 B.硫酸铜 C.石墨 D.蒸馏水(2023福建中考)9.气凝胶是一种密度特别小的新型固体材料。下列制备气凝胶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碳化硅 B.铜 C.二氧化硅 D.石墨(2023甘肃陇南中考)10.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2023云南德宏统考一模)11.“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如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C.硫原子在化学反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D.硫原子和硫离子的性质完全相同(2023陕西宝鸡统考三模)12.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关于微粒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B.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有质子和中子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2023河南驻马店校联考三模)13.如图所示为某原子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是a B.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bC.原子中a、b、c的个数一定相等 D.原子不带电的原因是a和c的个数相等,电性相反(2022江苏无锡中考)14.1909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后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是实心球体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核不带电D.原子核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大(2023湖北恩施中考)15.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大量安全无污染的核聚变原料He-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He-3的说法正确的是 A.He-3是一种新元素B.He-3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2个电子C.He-3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D.H-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2个电子(2023山东威海中考)16.碘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成分。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B.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C.碘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2023山东泰安中考)17.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2个氢元素 B.②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③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由④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18.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 (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19.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SO2可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B.N2表示两个氮原子C.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O2表示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2023辽宁阜新中考)20.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B.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C.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D.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8%(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21.下图是两种氮肥的标签(氮肥中杂质均不含氮元素)。下列有关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硝酸铵 化学式: 净重: 含氮量: …… 氯化铵 化学式: 净重: 含氮量: ……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②中氮、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③等质量的和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比为80∶107④通过计算判断出氯化铵标签上的含氮量是虚假的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3天津中考)22.食醋中含有醋酸()。计算:(1)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醋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4)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023吉林长春中考)23.图1是教材中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装置,图2是化学兴趣小组改进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几分钟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2)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3)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3湖南湘潭中考)2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1)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 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2)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这是因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分子性质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分子运动的特点【操作与分析】(3)按图1连接好实验装置,打开氧气传感器,测得前3分钟曲线为图2中AB段,请从分子的性质角度回答氧气体积分数下降的原因是 。(4)用双手给塑料瓶加热2分钟,测得曲线为BC段,对比曲线AB和BC可知:温度升高,分子 。(5)松开双手并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得曲线为CD段,对比AB段,请分析CD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更快的原因是 。实验二:通过化学反应探究分子数目与压强的关系【操作与记录】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并确保其气密性良好。操作1:将5mL水一次性注入到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滤瓶内,轻轻振荡,发现95℃热水无明显变化。操作2:若将操作1中注入的水改成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相同实验,观察到95℃热水立即沸腾。【分析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6)设计操作1的目的是 。(7)95℃热水立即沸腾的合理解释是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2.A【详解】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元素,因为粗略地描述了物质的组成。故选:A。3.B【详解】A、钢为铁、碳的合金,其中含有铁和碳等,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银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C、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 、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详解】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质量、数目、种类均不变。故选:A。5.A【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符合题意;B、同种元素,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C-12、C-14,不符合题意;C、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与体积无关,不符合题意;D、同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相同,如C-12、C-14,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应,说法正确;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说法正确;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答案:D。7.B【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选项错误;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铁由原子构成,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选项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选项错误。故选B。8.D【详解】A.金属铜属于金属单质,根据“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可知,金属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硫酸铜是由金属铜元素和非金属硫元素、氧元素组成,根据“一般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可知,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根据“碳、硫、磷等部分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可知,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化学式: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9.C【详解】A、碳化硅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没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B、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氧化物;C、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是氧化物;D、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氧化物。故选C。10.B【详解】设NiFe2O4 中Ni 的化合价为x,已知NiFe2O4 中Fe为+3价,O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则有:x+(+3)×2+(-2)×4=0 ,x=+2。故选B。11.B【详解】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X=16-2-8=6,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电荷数=16,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6,大于4,则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微粒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硫原子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为6,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硫离子,硫离子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为8,两微粒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2.A【详解】A、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选项正确;B、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易得2个电子成为氧离子,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选项错误;C、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选项错误;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选项错误。故选A。13.C【详解】A、图中a为质子,b为中子,c为电子,原子中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故A正确;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正确;C、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而中子数不一定和质子数相等,故C错误;D、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故D正确。故选C。14.B【详解】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则金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A错误;B、通过上述实验,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能说明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正确;C、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说明原子核的电性与电子相同,故C错误;D、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因是α粒子在运动中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能说明原子内有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故D错误。故选B。15.D【详解】A. He-3质子数为2,属于氦元素,不是一种新元素,此选项错误;B.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2个电子,此选项错误;C.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He-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氦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此选项错误;D. H-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2个电子,此选项正确。故选D。16.A【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B、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碘元素和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7.C【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①表示 2 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B、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②表示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不符合题意;C、③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③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符合题意;D、由④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为g,不符合题意。故选C。18.B【详解】A、含有一种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原子,即只含一种元素,是单质,不符合题意;B、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是化合物,符合题意;C、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是单质,不符合题意;D、含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19.A【详解】A、SO2可表示:①二氧化硫这种物质,②一个二氧化硫分子,③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等,正确;B、N2表示:①氮气这种物质,②一个氮气分子等,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错误;C、元素符合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值,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错误;D、物质由元素组成,H2O2表示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H2O2是纯净物,不含其他分子,错误。故选A。20.D【详解】A、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说法错误;C、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说法错误;D、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说法正确;答案:D。21.A【详解】①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①正确;②NH4Cl中氮、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4:(1×4):35.5=28:8:71。②不正确;③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NH4Cl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等质量的NH4NO3和NH4Cl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比即为两种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所以等质量的NH4NO3和NH4Cl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比=:=107:80。③不正确;④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0%。所以通过计算可判断出氯化铵标签上的含氮量是虚假的。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即选择A。22.(1)8(2)60(3)6:1(4)40%【详解】(1)由醋酸的化学式CH3COOH可知,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2+4+2=8个原子;(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3)醋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4)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红(2)比较环保,节约药品(3)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几分钟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2)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比较环保,且节约药品;(3)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先聚集在上方。24.(1)原子(2)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4)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5)O2密度大于空气(6)排除水的干扰(7)CO2与NaOH反应,瓶内压强变小【详解】(1)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写:原子。(2)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压缩。故填写:分子间有间隔。(3)按图1连接好实验装置,打开氧气传感器,测得前3分钟曲线为图2中 AB 段,敞口放置,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减小,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故填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4)用双手给塑料瓶加热2分钟,测得曲线为 BC 段,对比曲线 AB 和 BC 可知,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故填写: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5)松开双手并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得曲线为 CD 段,对比 AB 段, CD 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更快,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故填写:O2 密度大于空气。(6)将5mL水一次性注入到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滤瓶内,轻轻振荡,发现95° C 热水无明显变化,设计操作1的目的是作对照组,排除水的干扰,故填写:排除水的干扰。(7)CO2 与NaOH反应,瓶内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95℃热水立即沸腾,故填写:CO2 与NaOH反应,瓶内压强变小。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