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1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课标要求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的第一课时,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不可称量的微观粒子间的联系。物质的量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改变了从初中的定性分析到高中定量分析的一个思路,为后续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对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从未听过,但是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物理量,可以采用类比质量、体积等一些物理量进行类比教学。由于物质的量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具备独自探究的能力,应采用引导和师生共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基本含义和应用。2.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五、学科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六、学业质量要求水平1: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七、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定义、符号及单位;2.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导入和形成,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九、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学法:课前预习、积极思考、分析与推理十、课时安排:1课时十一、教学工具:课件、矿泉水十二、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水是生命之源,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请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定量描述这一化学反应的含义?【展示方程式】【学生回答】从宏观质量的角度,4g氢气和32g氧气反应生成36g水,从微观粒子数的角度,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教师】水是宏观物质,我们可以怎样计量它?【学生】计量它的体积或质量。【教师】那一瓶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呢?【学生】数不清。【教师】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水分子数目极小极多,要如何计量他呢?先来看看生活中是如何计量物品的。【类比、情境】生活中,对于大件的物品,我们是一件一件的数,那么对于小件的物品,我们该如何计量呢?【学生】一包一包的数,一打一打的数。【教师】生活中,计量对象很小、很多时,我们常采用打包计数的方法。并且越小的物品,打包计数就越方便,那微观的粒子是不是也可以用打包的方式计量。【类比、情境】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全中国人民不眠不休要数上四万年才能数完……要怎样计量才方便呢?【学生】打包,将一定数目粒子集合在一起。【教师】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用物质的量来表示。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的基本物理量,规定其单位为摩尔(mol)。【资料卡片】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概念】一、物质的量及单位 (阅读课本53页)定义: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mol【教师】粒子,一般指什么?【学生】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及它们的特定组合(如NaCl)【任务一】物质的量概念辨析及表示方式探究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2)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1mol大米( )(4)1molH( )(5)1mol氢( )【思考】1 mol微观粒子是多少个呢?【教师】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准确包含6.02214076x1023个粒子,约为6.02x1023,由于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对这个数的推算贡献很大,因此规定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二、阿伏加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1mol 粒子集合体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定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A 数值:约为6.02×1023 (近似值)单位:mol-1【感受一下】如果有 6.02×1023 粒大米让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1斤,可吃多少时间? (14万年)所以不能用mol作单位计量宏观物质。【任务二】探究粒子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思考与交流】完成以下表格中的内容,并归纳粒子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结论】 粒子数 =物质的量×6.02×1023N=n·NA【例1】在0.5 mol 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目是多少?氧原子数目是多少?【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转化,那么,物质的量和质量之间能否进行转化呢?【推算】1mol物质的质量要如何计算呢?【任务三】探究物质的量、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计算】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观察】观察下表,你发现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有什么规律?【规律】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概念】三、摩尔质量(阅读课本55页)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2.符号:M3.常用单位:g/mol(或 g·mol-1 )4.数值: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练一练】1.1mol H2的质量是 ;1mol H2O的质量是 ;1mol Cl2的质量是 ;2.Na2CO3的摩尔质量是 ,1mol Na2CO3的质量是 。2mol Na2CO3的摩尔质量是 。【任务四】探究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思考与交流】完成以下表格中的内容,并归纳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完成表格,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有什么关系?【归纳】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m =n ×M【例2】26.5gNa2C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问题回归】我们学习了以下两个公式:是否可以解决开始的那个问题,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含水550mL)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课堂小结】宏观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微观粒子的粒子数(N),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作业安排】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符号:n 单位:摩尔(mol)2.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数值:约为6.02x1023 单位:mol-1n=N/NA3.摩尔质量符号:M 单位:g/mol(或 g·mol-1 )n=m/M十三、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