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爱祖国我爱家乡》第2课《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材分析】《我爱北京天安门》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根据同名歌曲改编,以变奏的手法创作而成。乐曲由前奏、主题、变奏1、变奏2、尾声构成。在手风琴活泼、欢快的前奏之后,木琴奏出《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主题旋律。第一次变奏是在第一、第二乐句的结尾处做级进的旋律填充,后两个乐句由手风琴演奏主题,木琴伴奏。第二次变奏是在主题基础上“加花”而成。尾声在木琴奏出歌曲前两个乐句后,旋律由低向高级进,力度渐强而结束。乐曲结构紧凑,木琴独特的清脆音色为乐曲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常在隆重集会、国际交往仪式等场合演四或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川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为G大调,进行曲风格。歌曲以分解的大三和弦“135”为骨干音,以紧缩扩充、重复等多种方法发展变化,简洁而统一,音乐形象坚定有力。歌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是由六个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一年级属于小学段的低学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情绪和对祖国的热爱与赞扬(二)艺术表现能跟着钢琴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用响板和碰铃为歌曲伴奏(三)创意实践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去表演唱歌曲(四)文化理解通过学唱歌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唱好歌曲(二)教学难点:1、表演唱歌曲2、能用响板和碰铃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教师: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北京都有哪些景物让你记忆犹新,谁能描述一下?预设: 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天安门广场是祖国的象征,今天我们欣赏一首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同名改编的木琴作品《我爱北京天安门》。书写板书《我爱北京天安门》。【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教师:之前我们学唱过学唱过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同学们还记得吗?(播放歌曲)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下面我们集体演唱一遍预设:演唱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根据同名歌曲改编,以变奏的手法创作而成。乐曲由前奏、主题、变奏1、变奏2、尾声构成。这首作品出现了两种乐器,一种是木琴,一种是手风琴,下面我们通过图片认识一下它们。(展示图片)预设:欣赏图片教师:下面我们听听它们的音色有什么不同?(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下面老师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我爱北京天安门》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根据同名歌曲改编,以变奏的手法创作而成。乐曲由前奏、主题、变奏1、变奏2、尾声构成。在手风琴活泼、欢快的前奏之后,木琴奏出《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主题旋律。第一次变奏是在第一、第二乐句的结尾处做级进的旋律填充,后两个乐句由手风琴演奏主题,木琴伴奏。第二次变奏是在主题基础上“加花”而成。尾声在木琴奏出歌曲前两个乐句后,旋律由低向高级进,力度渐强而结束。乐曲结构紧凑,木琴独特的清脆音色为乐曲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情绪。下面我们聆听音乐,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感?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这首作品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天安门的场景,下面我们聆听音乐,数一数主题音乐在整首作品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主题音乐在整首作品中一共出现了3次,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哼唱一遍预设:跟音乐哼唱【教学建议:①哼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旋律。②聆听木琴独奏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能初步分辨木琴与手风琴的音色。③初步记忆乐曲主题,能听出乐曲的主题旋律及其变奏。】教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爱国的歌曲呢?预设: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我们每周一升国旗的时候都会唱起那首爱国的歌曲叫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这首作品,首先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川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为G大调,进行曲风格。歌曲以分解的大三和弦“135”为骨干音,以紧缩扩充、重复等多种方法发展变化,简洁而统一,音乐形象坚定有力。歌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是由六个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下面我们先聆听整首作品,说说你的感受?(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这首歌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先辈们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下面我们聆听前奏部分,听听这段旋律给你什么感受?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歌曲前奏是用分解的大三和弦“135”为骨干音与三连音节奏构成的号角式音调仿佛在召唤人们奋起战斗。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一乐句预设:演唱教师: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歌曲第一乐句以弱起上行的四度大跳音程开始,坚定有力而富有推动性,仿佛在召唤“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二乐句预设:演唱教师: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发展,仍以大三和弦“135”为主,旋律向上进行,突出了大调式明亮的色彩。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三乐句预设:演唱教师: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三乐句出现了歌曲的最高音使人们的情绪变得紧张,突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紧迫感。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四乐句预设:演唱教师: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四乐句旋律由低到高,情绪逐渐高涨。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五乐句预设:演唱教师: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五乐句用渐强的力度,把情绪推向了高潮。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六乐句预设:演唱教师: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六乐句是一个带扩充的乐句,坚定有力,三连音的运用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像一声冲锋号,激励者人们冒者敌人的炮火前仆后继,奋勇向前!仿佛再次吹响的集结号;结尾三次重复了"前进!前进!前进!进!呼应,最后结束在主音上,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斗争意志,集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下面我们整体聆听,跟着音乐哼唱预设:哼唱【教学建议: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师指导学生跟录音轻声哼唱。不喊唱。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演唱或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指导学生要肃立致敬,行注目礼。】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预设:上台伴奏【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歌曲?预设:欣赏视频教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预设:分享感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板书设计】《我爱北京天安门》木琴独奏曲手风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电影《风云川女》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为G大调进行曲风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第二单元《我爱祖国我爱家乡》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北京都有哪些景物让你记忆犹新,谁能描述一下?天安门广场是祖国的象征,今天我们欣赏一首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同名改编的木琴作品《我爱北京天安门》。之前我们学唱过学唱过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同学们还记得吗?下面我们集体演唱一遍今天我们学习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根据同名歌曲改编,以变奏的手法创作而成。乐曲由前奏、主题、变奏1、变奏2、尾声构成。这首作品出现了两种乐器,一种是木琴,一种是手风琴,下面我们通过图片认识一下它们。下面我们听听它们的音色有什么不同?下面老师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我爱北京天安门》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根据同名歌曲改编,以变奏的手法创作而成。乐曲由前奏、主题、变奏1、变奏2、尾声构成。在手风琴活泼、欢快的前奏之后,木琴奏出《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主题旋律。第一次变奏是在第一、第二乐句的结尾处做级进的旋律填充,后两个乐句由手风琴演奏主题,木琴伴奏。第二次变奏是在主题基础上“加花”而成。尾声在木琴奏出歌曲前两个乐句后,旋律由低向高级进,力度渐强而结束。乐曲结构紧凑,木琴独特的清脆音色为乐曲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情绪。下面我们聆听音乐,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感?这首作品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天安门的场景,下面我们聆听音乐,数一数主题音乐在整首作品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主题音乐在整首作品中一共出现了3次,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哼唱一遍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爱国的歌曲呢?我们每周一升国旗的时候都会唱起那首爱国的歌曲叫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这首作品,首先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川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为G大调,进行曲风格。歌曲以分解的大三和弦“135”为骨干音,以紧缩扩充、重复等多种方法发展变化,简洁而统一,音乐形象坚定有力。歌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是由六个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下面我们先聆听整首作品,说说你的感受?这首歌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先辈们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下面我们聆听前奏部分,听听这段旋律给你什么感受?歌曲前奏是用分解的大三和弦“135”为骨干音与三连音节奏构成的号角式音调仿佛在召唤人们奋起战斗。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一乐句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歌曲第一乐句以弱起上行的四度大跳音程开始,坚定有力而富有推动性,仿佛在召唤“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二乐句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发展,仍以大三和弦“135”为主,旋律向上进行,突出了大调式明亮的色彩。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三乐句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第三乐句出现了歌曲的最高音使人们的情绪变得紧张,突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紧迫感。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四乐句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第四乐句旋律由低到高,情绪逐渐高涨。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五乐句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第五乐句用渐强的力度,把情绪推向了高潮。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唱第六乐句这一句给你什么感受?第六乐句是一个带扩充的乐句,坚定有力,三连音的运用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像一声冲锋号,激励者人们冒者敌人的炮火前仆后继,奋勇向前!仿佛再次吹响的集结号;结尾三次重复了"前进!前进!前进!进!呼应,最后结束在主音上,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斗争意志,集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下面我们整体聆听,跟着音乐哼唱我的大舞台同学们,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再见!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003001.mp3 01003002.mp3 01403001.mp3 01403002.mp3 01403003.mp3 01403004.mp3 96d2d01f3d01e891b1e86628ddae7543.mp4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docx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pptx 静音.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