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二框把握适度原则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课标素养课标要求: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课标素养:科学精神: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公共参与: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公共参与: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探究问题: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导入新课把握适度原则!过犹不及1.以“水”存在的条件,探析对“度”的理解议题2.猴子种葡萄的故事我什么启示?——把握适度原则3.”华为精神“给我们什么启示?—— 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以“水”存在的条件,探析对“度”的理解1议题阅读材料《“水”存在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度?2、什么是适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C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 C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 C或100 C )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探究与分享“水”存在的条件探究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度”的理解。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者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一、适度的含义(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2)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3)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4)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100度0度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有那么一个人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觉得没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吃,吃到一半,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聪明地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饼子,都是白白的浪费。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探究与分享“笨人吃饼”探究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什么?什么是适度?吃饼前吃完饼事物数量和程度的变化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渐进、不显著显著饥质变量 变饿汉吃饼的过程饱引起质变的节点度的范围:0—6.5个饼超出这个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饥 饱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2.什么是适度?一、适度的含义(1)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2)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3)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典型例题例题1:关于“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 ②度是事物保持自己量的质的界限 ③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④质和量的统一为度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④【解析】D。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②表述有误,③中度不是关节点,度的极限是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D典型例题例题2:“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等名言和成语给我们共同的哲学启示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循环往复,不断前进C.前途光明,道路曲折D.脚踏实地,注重积累D【解析】“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说明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故选D。2议题结合下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问题:适度原则的目的、含义和要求猴子种葡萄的故事我什么启示?——把握适度原则猴子很聪明,而且善于模仿人类的动作。猴子想学种葡萄,便走到葡萄园里。它见园丁正给葡萄苗浇水,就说:“原来种葡萄需要水,这还不容易!我要给葡萄苗浇更多的水,让它结更多的葡萄!”于是,它把一棵葡萄苗直接插进了河里,结果葡萄苗被淹死了。猴子又来到葡萄园里,它看见园丁在给葡萄苗施肥料,就说:“哦,原来种葡萄需要肥料。我要给葡萄苗施更多的肥料,让它结更多的葡萄!”于是,它把葡萄苗直接栽在了粪堆上, 结果葡萄苗被烧死了。猴子一脸困惑,不知问题出在了哪里。探究与分享猴子种葡萄探究问题:请你帮猴子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过犹不及!1.适度原则目的:二、掌握适度原则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2.适度原则含义:材料一:《圣子》 一书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例如,遇到盗贼不得已时,可以采取灵活的应变策略,断指保命,舍财保命,取小害而免大祸。材料二: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其特征是不分主次,混淆是非,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原则,模棱两可,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适度原则的理解。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 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 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这里的“得中”,不等同于折中主义,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3.适度原则的要求二、掌握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高三学生高考备考进入冲刺阶段,常用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两句诗中的哲理激励自己。下列成语相同规律的有①造顶之石,不惜肩扛 ②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④铸鼎将成,必足薪炭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小试牛刀同学们!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坚持下去,完成质变!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与飞跃!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促成质的飞跃!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与飞跃3议题观看下面视频结合教材回答问题:促成质变的目的和要求”华为精神“给我们什么启示?—— 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探究问题:“华为精神”,给我们什么启示?导入新课促成质变!华为,永不止步!4.促成质变二、掌握适度原则(1)目的: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2)要求: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知识整合】遵循适度原则①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②遵循适度原则,需要“得中”,就是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③遵循适度原则,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请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理解的分寸感本课小结把握适度原则适度的含义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度的含义适度原则的含义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把握好分寸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状态积极地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随堂练习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液态不变的温度范围为0-100 C。可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①0~ 100 C是保持水为液态的度②0~ 100 C是保持水为液态的关节点③突破0 C或100 C ,水就会变质④超出0~ 100 C的范围,水的状态会发生根本改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解析: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①说法符合度的定义;关节点是引起质变的节点,0 C或100 C是保持水为液态的关节点,②说法错误;突破0 C或100 C,水的状态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即水会变为冰或水蒸气,物理上的相变也属于质变,但质变不等于变质,变质是化学性质的改变,故③说法错误;超出度的范围,事物的质态会发生根本改变,故④说法正确。。随堂练习2.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说法。这一说法蕴含的辩证思想是①若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②若超出事物临界点,质与量的矛盾统一体就会瓦解③要注意把握分寸,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④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促成事物的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解析:“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说法强调适度原则,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都存在一个度,一旦超过度的范围,则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一事物则变为他事物,①②符合题意;③后半句错误,折中主义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④与题意不符,排除。3.在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使用化肥为保证我国种植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过度使用化肥也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侵蚀了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量变的积累是质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量变必然导致事物的质变C.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D.坚持适度原则才能保持事物原有性质【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C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B错误。DDBB4.村支书虽处在治理的“神经末梢”,却管理着国家惠农物资的发放、拆迁、补偿工作等。村支书可插手的机会不少,若对村支书监管不到位,很容易滋生腐败。这说明( )①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要防止小官巨贪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止积小贪成巨贪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加强监管 ④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要防微杜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并不是量变总会引起质变;④错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发展。5.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黄帝内经》中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并称为“五劳所伤”。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 ②要为事物的质变积极创造条件 ③发展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④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过“度”会导致“五劳所伤”。这体现了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因此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适得其反,①④符合题意;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当我们不希望事物朝着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变化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将事物的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质变的发生,②与题意不符;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项。BB6.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但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也会损害身心健康、妨碍学业。对此,我们( )①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认识事物要把握主要矛盾 ③要防微杜渐,坚持适度原则 ④解决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题目中表述了网络技术进步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又表述了网络中存在着不健康内容,对此,我们应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故①入选;“但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也会损害身心健康、妨碍学业”,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坚持适度原则,故③入选;②④表述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BB课堂练习提示:(1)两则材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7.材料一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摘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材料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摘自《荀子·劝学》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2把握适度原则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华为永不止步.mp4 过犹不及.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