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 挫折教育 积极心理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 挫折教育 积极心理 素材

资源简介

【初中 挫折教育 积极心理】挫折新视角
课程信息
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2)适用年龄:初中
设计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指出,应着重培养初中生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挫折,进入初中后,学生需要面对更多新的挑战和困难,比如考试失败、人际关系难题、被否定等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应对挫折就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新视角,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根据ABC模式,引导学生改变不合理的消极的想法,转而用积极思维看待挫折,能使学生在面对挫折时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ABC模式的含义,认识到在面对挫折事件时自己想法的重要性。
2.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体验在面对挫折事件时不同的想法信念所带来的不同情绪感受和后果,积极思维带来积极的行动。
3. 行为目标:使学生能识别并学会反驳消极的想法,并将其转变为积极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对挫折事件时能及时发现自己头脑中的消极想法并将消极想法转变为积极思维;
难点:能识别出自己面对挫折事件时的消极思维,并依据事实反驳,让自己的积极想法符合实际;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漫画《计划与现实》
1. 展示漫画并分享:
学生描述漫画中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漫画引出生命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2. 课堂调查:
学生在活动单上写出自己经历的挫折事件以及感受。
主题活动一:认识ABC模式
1. 观看视频:
观看《跳跳羊的成长之旅》,学生简单总结视频内容。
2. 提问:
分析跳跳羊是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的。
3. 了解和练习ABC模式:
主题活动二:翻转想法
1. 呈现三个案例:
展现其对应的消极想法,学生思考并分享转变后的积极想法。
2.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常见的消极思维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3. 学以致用:
根据挫折调查表中的挫折事件,写下事件中的ABC:
(1)先写一下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想法及其后果;
(2)再用消极想法来练习,并改变相应的结果;
(3)最后,再用积极的思维来练习;
4. 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识别和转变消极思维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在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不顺利时,能够努力尝试改变头脑中的消极想法,树立积极思维。
总结提升
关于积极思维的小提示
联盟说:
这节课的热身阶段通过漫画引出挫折的话题,转换阶段借助视频动画引导学生认识ABC模式,活动阶段使用翻转想法换个角度看挫折,结束阶段进行总结提升。课程设计脉络清晰,操作性强,是一节新手老师也可以驾驭的心理活动课。
小建议:在课堂实施中可结合学生实际遇到的挫折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避免过于理论化的倾向。
老师说:
1、本节课选取的视频和案例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2、本节课通过ABC模式使他们认识到想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消极想法转变为积极想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