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5 化学方程式【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专题05 化学方程式01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概念解读 参加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各物质 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所有物质,特别注意气体、沉淀不能遗漏。质量总和 是质量之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宏观 微观一定不变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一定改变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可能改变 化合价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02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天平平衡。实验结论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成功的关键 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玻璃管的作用 引燃白磷气球的作用 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细沙的作用 防止锥形瓶炸裂2.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原理 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实验结论 m1=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3.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中的“不守恒”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镁条的燃烧实验现象 白色粉末溶解,有大量气泡迅速产生。天平向右偏转。 产生白色固体(还有少量白烟产生),天平不平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原理 Na2CO3+HCl→NaCl+H2O+CO2 Mg+O2MgO实验分析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所以质量变小 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反应的镁条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总和, 质量变大。但逸散的白烟质量小于大于增加的气体质量,质量变小。实验结论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或者有烟、雾状物质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 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03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意义 读法(以2H2+O22H2O为例)质的方面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量的方面 宏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微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 根据客观事实,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连接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式子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等 把“—”改成“=”标 标明反应条件,标出生成物状态,如点燃、加热、催化剂、“↑”、“↓”等查 检查化学式的书写、配平、条件、生成物状态符号等5.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1)确定起点元素:选择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2)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4)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5)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0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计算依据: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②基本依据:反应中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成正比例关系,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2.步骤:步骤 举例设 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解:设生成的O2的质量为x。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列 列出比例式求 求解答 简明作答3.计算时的常见错误:(1)未知数带有单位。(2)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3)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4)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5)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6)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1.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B.煤燃烧后,灰烬质量比煤的质量小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D.氯酸钾受热分解,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来氯酸钾的质量少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3.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B.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C.4g氢气与4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8g水D.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得出的有关淀粉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5.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6.在反应,Fe,O2,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A.3:2:1 B.56:16:232 C.56:32:232 D.168:64:2327.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图示反应关系的是 A. B.C. D.8.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3 B.46 C.92 D.969.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含有C、H、O三种元素C.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D.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10.同学们前往实验室参观,实验员正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混合,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40 3 2 3反应后质量/g x 3 16 14A.乙可能是催化剂B.x的值为25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生成的丙、丁质量之比为14:111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反应条件是 ,还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硫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一种黑色物质燃烧,只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一种液体通电后会生出两种气体: 。(3)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3.CO2是常用的灭火剂,但金属镁着火却不能用CO2扑灭,因为镁能在CO2中继续燃烧,生成黑色(C)和白色固体粉末(Mg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2Mg +O22MgO;2H2 + O22H2O;2CO + O22CO2。(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① ;②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15.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a=_______。(2)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精确到0.1g)。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详解】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煤燃烧后变成煤灰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C、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A。2.A【详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故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③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⑤分子种类和⑦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故选A。3.C【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A正确。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4g氢气与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36g水。C错。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C。4.C【详解】反应物水由氢、氢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反应后只能确定氧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断淀粉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所以只有C是正确的。故选C。5.D【详解】10gA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10g=2g,所以该反应中,每10gA恰好与2gB完全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0g∶2g=5∶1。6.D【分析】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详解】解: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 则三者的质量比是,故选D。7.C【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反应,且反应物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1;A、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反应,且反应物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1,符合题意。D、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反应,但反应物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3,不符合题意。故选:C。8.B【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解得x=46,故选B。9.B【详解】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该化合物的质量为8.8g+5.4g-9.6g=4.6g,又由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水中氢元素质量为,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该化合物中含碳、氢元素共2.4g+0.6g=3g<4.6g,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B。10.B【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40+3+2+3=x+3+16+14,x=15,符合题意;C、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16-2):(14-3)=14:11,不符合题意。故选B。11. 硫和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32 32 64【详解】解:由化学方程式S+O2SO2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硫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16×2):(32+16×2)=32:32:64.故填:硫和氧气;二氧化硫;点燃;32;32;64.12.(1)(2)(3)【解析】略13.CO2+2Mg C +2MgO【解析】略14. 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都是化合反应 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合理即可)【分析】可以根据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详解】(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反应类型都是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等等.故填: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是化合反应等.(2)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等.故填: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等(以上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均给分).15.(1)4.5;(2)12.3g【详解】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8.2g+4.8g-18.5g=4.5g由于是充分反应,所以是氯酸钾完全分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