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它分为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部分,其中前2个部分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为此,需将本节内容分为2课时来完成,气候的地区差异作为一课时,后面两部分内容作为一课时。现将第1课时的内容具体分析如后:1、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2、图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都很大,由这两者组合成的气候的地区差异当然也大。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这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教学目标及要求1、区别“天气”与“气候”的术语。2、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3、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4、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来指导生活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从纬度和海陆位置上分别说明)。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前三节有关天气、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三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三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比较,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表格法比较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概念的比较,即“天气”和“气候”比较,进而分析出地理概念的差异性。利用古诗词来区分“天气”和“气候”,体验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兴趣。学法指导通过创设情景,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主动地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比较、概括的思维方式进行概念理解,引导学生读图,养成善于读图的习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手中的资料信息,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流程图1-课堂设计流程附: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教学意图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前面我们学习了“多变的天气”这节内容,通过学习大家知道天气预报的作用,并养成了喜爱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的天气如何? [过渡] 回答得很好,基本上把天气的几个要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天气状况)都说清楚了。那么我们还听说某某地方气候怎样怎样,那么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看观察本节及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插图和课本提供的活动设计中的第1、2两题的相关问题,比较一下天气与气候的差异。 [总结]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天气与气候的差异除了要素与关注的时间不一样外,还有哪些方面也存在差异呢?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板书]一、天气与气候的差别 课件——天气与气候的比较 时间空间稳定性描述词语天气短小不稳定阴、晴气候长大稳定降水气温[转折] 大家说了绵阳的天气,那么绵阳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总结] 刚才大家谈了对绵阳气候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绵阳的气候是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引导深入] 绵阳之外的地方气候又怎么样呢?是不是与绵阳一样“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呢?请去过外地(国外)的同学,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总结] 看来各地的气候不是完全一样的,存在地区差异,那么差异情况到底怎么样呢?看教材提供的“世界气候的分布图”。找到绵阳所在的气候类型区域,并看看别处还有哪些类型。 [板书]二、气候类型的差异 1、世界气候类型多样 [过渡] 刚才大家说的很好,世界各地的气候不一样。存在地区差异。比如,在绵阳进入寒冷冬天的时候,有的地方刚要进入炎热的夏季。而且类型也多样,比如,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终年寒冷,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雨水充沛,有的地方久旱不雨,异常干燥。大家看了课本提供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了解到世界气候类型多样,不下10种。 [引导深入] 世界气候类型是多样的,大家今后到国外留学、旅游、工作,那时你就不能按照绵阳的气候来安排生活了,所以为了以后出国作好准备,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出国活动。了解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板书]2、世界气候的分布 [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是这样的:按小组抽签去国外留学或旅游(签上注明了什么时候去,逗留的时间,去的地方。小组抽到签后进行讨论,首先弄清楚这个地方在哪个大洲,位于世界地图什么位置,对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判断是什么气候类型,再利用所给的降水、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然后从图中分析出气温、降水的特点,确定气候类型的特点,按照气候类型的特点,大致决定准备选取衣服、选取生活中与气候有关的日常必备物品,并想象出自然景观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从发给你的资料中挑选出来,如果材料上没有,自己写上。最后小组汇报,并说出理由(利用从气温曲线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带、从降水柱状图来分析该地是在这个气候带中的气候类型,从结合气温与降水特点试着描述气候特点) [总结]世界气候类型是多样的,除了我们绵阳是温带季风气候外,世界其他地区还存在许多种气候类型。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气温的组合不同,所以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也不同。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为我们今后出国工作、旅游、学习等都有指导意义。 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前后知识的衔接 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以旧带新,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地理概念的比较,进而分析出地理概念的差异性。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结讲述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 善于利用表格法比较差异。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积极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增强感性认识,实现感性与理性认识的整合。 引导读图、养成善于读图的习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对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气候与降水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办法。 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全员参与 充分利用教学材料,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用已经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巩固所学知识 思考以往知识 答:(略) 读图、看书 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过程。 答:(略) 听讲 思考 知识建构 回顾、体验、总结、讲述 答:(略) 思考 记忆 思考、问题探究 答:(略) 读图 了解世界各地气候是存在差异的。 读图 分组探究活动 分析材料。 总结、判断 汇报 组织学生复习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