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5章 第2节 教学设计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目录
一、学习目标
二、必备知识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二:地方性分异规律
四、学习效果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2.掌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并解释山地景观分异特点。
3.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判断某山地所反映的景观差异。
4.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点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二、必备知识
(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
2.表现: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3.分布特点
(1)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
(2)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4. 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提示: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二)地方性分异规律
1.形成: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举例:温带湿润区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
知识拓展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或不明显。
(2)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普遍、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特殊的。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下,自然界形成了复杂的自然环境。各地的自然环境都具有其所处自然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表达了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诗绝句中的一首珍品。全诗如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问题1 (综合思维)山寺桃花四月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山地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平原地区差,故山寺桃花开放时间晚。
问题2 (综合思维)古诗的描写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归纳提升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高大山脉的水热状况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 热量:一般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因此垂直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分异规律 ①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②同一自然地带内,水热状况、自然景观相似
垂直带谱 ①基带(山麓自然地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 ②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③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地带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地带分异类似 ④同一自然地带的分布高度:同一山体阳坡比阴坡上限(山地自然地带所达到的高度)高;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
2.影响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没有。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气温(热量和纬度) 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阳坡高于阴坡
降水量 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雪线越高;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季节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
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 若一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故雪线低
4.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探究二:地方性分异规律
“生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金秋时节,新疆南部塔里木河流域1 500余万亩的原始胡杨林层林尽染,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金黄,美得令人窒息,迎来一年中最佳观赏期。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近九成的胡杨生长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是目前世界上原始胡杨林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多年来,新疆持续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沿岸生态得以恢复,原始胡杨林逐渐“复苏”,大量幼苗破土而出。每年秋季,塔里木河两岸的原始胡杨林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金色的胡杨已经成为新疆独特的旅游名片。
问题1 (区域认知)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提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
问题2 (综合思维)塔里木河所在区域的典型植被是什么?胡杨林能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塔里木河流域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荒漠。胡杨林这种高大植被之所以能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长,主要是因为塔里木河为其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归纳提升
1.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及表现
2.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案例分析
因素 地区 理想状态 实际情况 成因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是北冰洋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洋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叶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水分 天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四、学习效果
1.大高加索山脉,全长约1 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3°21′,东经42°26′。据此完成(1)~(2)题。
(1)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
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2)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  )
A     B   C    D
B (2)C [第(1)题,大高加索山脉基带主要位于温带草原气候区,自然带为草原带。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降水先增加后减少,有向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苔原带—高山冰雪带的变化过程。第(2)题,厄尔布鲁士山西坡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
2.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体可能位于(  )
A.横断山脉       B.天山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
(2)该山体垂直带谱(  )
A.东坡、南坡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主要是因为山麓气候差异
B.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主要是因为西坡比东坡更湿润
C.北坡冰川带下限比南坡低,主要是因为山顶地形起伏比较小
D.东坡冰川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为地处夏季风迎风坡
(1)A (2)D [第(1)题,由山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可知,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故B项错误;西坡山麓海拔达3 000 m,应该是海拔较高的山脉,故D项错误;北坡山麓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而喜马拉雅山脉没有此自然带分布,故A项正确,C项错误。第(2)题,东坡、南坡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山体相对高度大,故A项错误;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主要原因是西坡比东坡更干燥,若西坡湿润,降水更多,会使冰川带分布的海拔比东坡更低,故B项错误;北坡冰川带下限比南坡低,主要是因为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小,故C项错误;东坡冰川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为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故D项正确。]
3.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距美洲大陆较远,自然环境单一封闭,生物进化慢,特有物种多。第(2)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小;位于热带,海拔较低,气候垂直差异不明显;位于热带但有寒流经过,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动物均可生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