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知识梳理全册知识点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知识梳理全册知识点复习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地位: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生活状况: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通过氏族会议管理集体事务。
5.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6.解体:贫富分化的加剧,氏族地位越加不平等
奴隶社会
1.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奴隶劳动成果及人身自由被占有,无人身自由,被迫强迫劳动(最凄惨)
2.奴隶与奴隶主产生原因:战争,债务
3.人类社会最早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
5.奴隶社会迈入文明时代门槛原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成生产力发展。
封建社会
1.出现时间:奴隶社会后期
2.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并有一定劳动成果,工具,土地等(相对于奴隶第二惨)
3.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离不开土地)
4.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
5.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政治,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
1.产生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生产关系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只能出卖劳动力,资本家压榨工人剩余价值。
3.资本主义关系的建立基本条件:
①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大量货币当做资本
4.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实际是相对过剩。
6.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个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地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创立唯物史观。
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十月革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生产过程中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鸦片战争后中国境地: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内因:封建制度的落后,加之长期的闭关自守。
外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入侵。
3.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资本道路走不通的原因:由基本国情决定
5.中国共产党诞生日期:1921.07.01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辩证关系: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一化三改造”
2.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贡献: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规定,为社会主义的事业指明了方向。
4.社会主义改造完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无法满足的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伟大的改革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
意义:确立马克思思想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实行改革开放。
2.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1984.标志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1980 深珠汕厦 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4 大连 青岛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 1988 海南
1990 浦东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001 加入世贸 2013 上海自由试验贸易区 十九大 对外开放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有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地位: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三个代表”:和党有关 地位: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3.科学发展观:和发展有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
最新理论成果 不是最终 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包含毛爷爷)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强大精神力量
四者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5.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 新时代内涵:①历史脉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夺取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奋斗目标:共同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③国际地位:走进世界舞台,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 新时代伟大意义:
①历史意义: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政治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两个不变:①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
②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本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三者关系:①国家富强 中国梦的实现基础 ②民族振兴 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③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要以人民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靠人民来实现。(不能够说中国梦就是世界梦)
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伟大斗争,伟大工程(起决定作用),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6.2020-2035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2050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行动指南,开辟了新境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