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4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4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海洋资源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中国疆域》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分布;分析我国海洋资源丰富的原因、四大渔场和四大盐场的形成原因,以及通过认识海洋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1)、读图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2)、掌握我国四大海产、四大渔场、四大盐场等重点知识。2.【综合思维】(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说出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3、【地理实践力】(1)、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阅读及分析能力。(3)、通过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4、【人地协调观】(1)、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2)、通过了解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向海洋进军与图强的地理思维。(3)、通过理解保护和保卫“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一学年对世界自然地理的学习和了解,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尤其是中国的基本概况,使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读图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态度怠慢、不主动思考、积极性不高和不重视地理学科等也有一定的主观原因,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
重点 1. 认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主要类型。2.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难点 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材料准备 教学教案、地图册及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向海图强》,以习主席的语录,引导学生观看,从而导入新课。【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中国的海洋资源》 【学生】:感受视频内容,了解海洋知识。 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中国的海洋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海洋知识积极性的激发。
讲授新课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一)、生物资源【指导提问】:通过前面的课前预习与自主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国有哪些丰富的海洋资源?【明确】:1、生物资源;2、矿产资源;3、化学资源。【教师】:结合书本知识及预习,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什么 2、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就有 3000 多种,那么,形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呢 【明确】1、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展示四大海产)2.(1)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2)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3)海水温度适中。【找一找】:你知道我国的四大渔场吗 其中哪个渔场最大 【明确】: 我国的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 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最大,所在的东海被称为“天然鱼仓”)【过渡】:世界上有很多大型渔场,都位于海陆交界处,都盛产丰富的鱼类等海鲜产品,给沿海国家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丰富的资源和经济价值。【教师】:我国的四大渔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原因如下:1、我国东南部沿海大陆架宽广、海水浅,光热充足,海水温度适中;2、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3、沿岸有大江大河流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二)、矿产资源【教师】:结合书本知识,请同学们说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明确】:石油、天然气、以及滨海砂矿。【过渡】我国有多种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化学资源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资源。(三)、化学源【教师】1.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哪些化学元素 【明确】:海盐、镁、澳、碘等。2.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盐场有哪些 【明确】: 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其中:长芦盐场最大)【讨论】:我国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哪个产盐量大 主要原因是是什么 【明确】:北方海域产盐量大。原因:北方:雨季短,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南方:(气候)纬度低,气温高,降水较少,(地形)地处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过渡】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二、保护“蓝色国土”。【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观看图片完成下列问题1.中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严峻的问题有哪些?(1).海洋灾害频繁发生(2).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3).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你就其中的一个问题开出你的处方,如何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指导提问】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明确】保护环境应该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不乱丢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学生】:结合书本图文知识,自主学习,并回答提问。【学生】:(从地图上找出其位置)【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及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从我国的气候、温度带、海岸线以及河流流向等方面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学生】:阅读书本图文,思考、讨论,总结回答。【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抓取生活中的案例,并加以说明。 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课堂练习 1.、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造成我国海域环境日趋严重的是( )A.化学药品污染 B.工业废水排放 C.石油污染 D.垃圾污染2.、保护“蓝色国土”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退田还湖 C.严禁超载放牧 D.禁止向海洋排放污水3、在各种海洋污染物中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最大的是( )A.城市排放的固体垃圾 B.工业排放的大量废气 C.石油污染 D.工业排放的污水4、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南海、东海5、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分别是( )A.长芦盐场、渤海渔场 B.长芦盐场、舟山渔场C.布袋盐场、舟山渔场 D.莺歌海盐场、渤海渔场6、某同学到超市购买了一条带鱼和一包紫菜,其产地可能是( ) A.四川 B.重庆 C.安徽 D.福建7、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 ( )A.大气污染 B.污水污染 C.固体垃圾 D.石油污染8、下列属于海洋的化学资源的是( )A、海带 B、石油 C、钛铁矿 D、海水 【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并举手回答。 检测学生本节课海洋知识学习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洋里有多种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巨量的化学资源,还有储量的能源资源,但还有很多的资源没有被发现和利用,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勇于探索、认真学习,为人类寻找出更多的资源。同时要加强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和我们生活的环境。
板书设计 《中国的海洋资源》一、丰富的海洋资源:1:多样的生物资源 2:丰富的矿产资源3:巨量的化学资源 二、保护“蓝色国土”。1:海洋存在的问题。2:保护海洋的措施。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拓展】——在时事中学习地理请同学们观看《南海》视频。【思考】: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明确】维护我国领土、领空和领海的合法主权完整,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成果 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从地里学习中了解时事政治中的地理知识。增强维护我国领土、领空和领海的合法主权完整的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特色资源 《南海》视频播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第一次详细、全面的了解我国的主要近海海域和资源的概况。首先,我在课前充分了解我国目前海洋的状况,以习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视频讲话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体会党和政府对海洋资源的重视、引领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国海洋的总面积、资源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尊重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积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且准确的地理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互动环节,着重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团结协作的地理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探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和纠正,促进学生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地理问题,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