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阐述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明确价值判断和作价值选择的标准,认识到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会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包含“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两目。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等。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阐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差异性特征,阐明价值选择的标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学习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认同人民至上是党和国家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科学精神: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既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又要站在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 公共参与:以“面对价值冲突如何选择”为议题,探究生活中进行价值选择的标准,针对“价值两难”的情况,辨析价值评价中的“动机论”和“效果论”。【教学重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教学难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胸怀千秋伟业,恰似百年风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本节课我们将通过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起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到“胸怀千秋伟业,恰似百年风华”。新课讲授: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阅读与思考1】2023年7月1日,人民用最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迎接建党纪念日的到来。“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共和于革故鼎新之时,兴百业于一穷二白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进之中,惶惶然成复兴之大气象 ”仰望党旗,抚今追昔,铁一般的事实,让外界当年“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质疑,变成了今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探寻。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伟大的党有坚定的自信,披荆斩棘,继往开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变革图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含义①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②价值选择是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2)产生: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3)要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阅读与思考2】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1)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2)内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3)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相关链接:人的价值观念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比如“忠”,在封建社会它往往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当代中国则表现为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和人民,积极授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①表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②要求:我们要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内容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存在差异,产生冲突。方法论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要求我们自觉站在正确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教师点拨:正确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阅读与思考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描绘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李强总理谈到调研时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一定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运用价值观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人民至上。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1)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2)要求: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教师点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客观标准 要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3.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1)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2)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3)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相关链接: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无数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本课小结:课堂巩固 这题我会1.表达赞美用“YYDS”,好看的舞台一律叫“炸”,高水平竞争称为“神仙打架”,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有人担心:网络语言的滥用会导致语言失范,文字“失语症”;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鲜活生动,凸显个性。这表明( )①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派生的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有人担心:网络语言的滥用会导致语言失范,文字“失语症”;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鲜活生动,凸显个性。这表明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派生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①④符合题意。②: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相背离,②错误。③:材料强调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不涉及真理性认识问题,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2.网购到心仪物品是开心的,可不少人的快递自从发货后就开启了“全国包游”模式:广州发往南京的快递,不直接去南京,非去东北转一圈;无锡发往重庆的快递,非去新疆转一圈……买家吐槽“快递像坐过的黑车”,快递公司却说绕路是为了用更短的路程送出更多的快递。对此,以下评论合理的是( )①快递公司规划派送路线主动顺应了当前变化,把内部联系转化为外部联系②快递公司应坚持从每一个买家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规划快递派送路线③快递绕路问题上买家和快递公司之间的分歧是主体利益差异导致的④“全国包游”看似绕路,实则着眼整体,是在用综合思维方式处理问题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答案】C【详解】①:材料没有涉及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①排除。②:从单个买家的实际需要出发没有立足整体,不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②说法错误。③:快递绕路,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可以用更短的路程送出更多的快递;而对于买家来说,则要等待更长的时间。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因为立场不同,利益不同,二者产生了分歧,③符合题意。④:“全国包游”是基于整体考虑的综合思维方式,强调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2023年五一假期,以快节奏“打卡”为特征的“特种兵式旅游”正在中国受到热捧。有人认为,“特种兵”式旅行能在短时间内游玩更多城市,性价比很高。也有人觉得,这样的旅行方式有些浮于表面、走马观花。这反映了( )①事物的复杂多变会导致对其真理性认识具有反复性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③意识有能动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选择的④对事物的评价受自身经历、情感、立场等因素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性认识没有反复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因为经过实践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不会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①错误。②:对于以快节奏“打卡”为特征的“特种兵式旅游”,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这是由于对事物的评价受自身经历、情感、立场等因素影响,体现了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事物价值的评判没有客观标准,②错误。③:对于以快节奏“打卡”为特征的“特种兵式旅游”,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③正确。④:对于以快节奏“打卡”为特征的“特种兵式旅游”,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这是由于对事物的评价受自身经历、情感、立场等因素影响,体现了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事物价值的评判没有客观标准,这就是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要站在人民立场,④正确。故本题选D。结语:胸怀千秋伟业,恰似百年风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