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教学设计
章节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课题 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世界多极化阐述了推动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的因素,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决定因素,以及如何在多极化的世界维护好、发展好我国的国家利益。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积极应对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代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框聚焦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以及实现举措,并介绍了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实践。要求学生通过本框内容学习能够深刻感受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的中心,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能够掌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二、学情分析: 本框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是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但是学生较少有人可以真说出其内涵,且因为理论较为空泛,学生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实效。
三、学习目标: 1.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2.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内涵。 3.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以及意义。 4.了解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和外交理念,理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意义,增强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理解新型国际关系,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世界意识。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以及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内涵。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是在国际和地区面临诸多挑战之时应运而生的,在进城中形成了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 “上海精神”,有利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本节课,我们将通过上合组织去学习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议学活动1:共同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师活动1: 播放《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视频,创设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展示议学提示: 上合组织,是在国际和地区面临诸多挑战之时应运而生的。2013年首次出席上合峰会时,习主席作出明确回答:“对这些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应对。我们必须加强合作,联合自强。” 在2020年的上合峰会上,习主席说,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 在今年7月4日的讲话中,他再次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 展示议学问题:观看视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从上合的进程中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内涵和要求。(过渡语:7月4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最初6个成员国,到如今涵盖26个国家,上海合作组织承载着国际社会的期待,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边观看视频和阅读材料,一边思考:从上合的进程中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内涵和要求。) 议学活动要求: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问题,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1: 观看视频和阅读议学提示,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中,通过视频导入,感受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珍惜当下,坚定中国自信。并且,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还可以通过时政资讯的展示,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大局观。
议学活动2:大国担当,点赞中国智慧实践
教师活动2: 1.展示关于习主席在上合峰会中讲话的题目图片,创设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展示材料: 每次出席上合峰会,习近平主席都发表重要讲话,为上合组织发展壮大擘画蓝图。 在今年的峰会上,习主席发表了题为《牢记初心使命 坚持团结协作 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谈到两个“10周年”,一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另一个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上合组织未来如何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点建议:把牢正确方向,增进团结互信;维护地区和平,保障共同安全;聚焦务实合作,加快经济复苏;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 3.展示议学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小组讨论:从习主席上合峰会的发言中,体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上对世界有什么贡献,以及中国是如何践行的? (提示:后面的课件一个一个呈现) 4.议学活动要求:结合材料思考问题,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2: 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的学习中,与上一环节环环相扣,通过展示习主席在上合组织上讲话的相关内容,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理解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明白中国正在进行的中国实践,认同中国的大国形象,增强政治认同。
知识总结:
学以致用: 1.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开启了中国——中亚关系新时代。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与物流合作基地建成,“中亚第一长隧”贯通,中欧班列“钢铁驼队”一路西行。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提前实现700亿美元贸易目标;今年4月,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一组组新数据、新纪录,见证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务实合作持续深化,贸易畅通惠及各方。由此可见,中国与中亚五国( ) A.通过经贸合作,实现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同步发展 B.共同建立了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新体系 C.携手建设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D.将开启合作新时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详解】D:一组组新数据、新纪录,见证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务实合作持续深化,贸易畅通惠及各方,可见中国与中亚五国将开启合作新时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D正确。 A:同步发展说法错误,应该是共同发展,A错误。 B:全球治理新体系尚未建立,B排除。 C: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C排除。 故本题选D。 2.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积极与各方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正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共享绿色福祉,让绿色切实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上述事实表明( ) ①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已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维护各国利益 ②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维护全球绿色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③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④中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①: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①说法正确,但“已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维护各国利益”说法错误,排除。 ②: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维护全球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能夸大为“主导”作用,②错误。 ③:10年来,中国积极与各方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说明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③符合题意。 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共享绿色福祉,让绿色切实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说明中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2023年全国两会闭幕后,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以及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纷纷访华,北京又一次成为令人瞩目的世界“会客厅”,彰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当前,世界并不太平,动荡与变革交织、团结与分裂碰撞、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一系列抉择与行动,表明中国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得到各方认同和高度评价。材料表明( ) ①中国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②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③中国以合作代替竞争,以交流代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④中国把发展合作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携手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①②: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以及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纷纷访华,北京又一次成为令人瞩目的世界“会客厅”,彰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材料表明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①②符合题意。 ③:合作、竞争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因此中国不可以以合作代替竞争、以交流代替冲突,③说法错误。 ④: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