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教学设计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对象 高二上学期学生教材 分析 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目“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主要阐述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二目“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主要阐述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如何引导经济全球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发展更有活力。两目内容遵从“怎么样”到“怎么办”的逻辑展开,即经济全球化怎么样,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学情 分析 通过对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有了基本的了解,理解了自己身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中,享受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可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学生思考不到这样的深度,所以,通过这一框的学习,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理解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方向,建设新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治理。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认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科学精神: 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要认识到当今困扰世界的众多问题根源并不是经济全球化。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推进经济全球化,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公共参与: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持续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走向。教学 重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难点: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动型世界经济以及包容型世界经济新课 导入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珠江三角洲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如今,这里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制造业中心。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充分发挥了本地区的优势。 思考: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哪些机遇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1)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 (2)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外贸结构的优化,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它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对外贸易。 (3)迫使发达国家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等。新课 讲授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机遇) (1)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图示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发展】 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可以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比较优势。)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挑战) (1)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 “微笑曲线”——全球性的价值创造和分配链条 (2)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人为风险、治理失灵带来的风险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两种主要的风险类型。 材料一:据联合国资料,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2001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材料二: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银行贱卖、摩根斯坦利寻求合并。它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导致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3、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民生福祉提高;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各国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当然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发达国家长期占据高端,获取了大部分利润,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无比艰难。又如,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时,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尖锐,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更加突出。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因噎废食。以经济全球化存在缺陷为借口而根本否定经济全球化,甚至把自己国内的矛盾和问题归咎到经济全球化和别的国家头上去,显然是错误的。 二、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1、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措施: (1)开放:要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合作与国际分工协作; (2)包容:要关切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协调发展, 建立更加合理 的利益分配体系; (3)普惠:要反对歧视性的贸易投资条款和待遇,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 (4)平衡:要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南北失调问题; (5)共赢:要反对零和博弈,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 2、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 3、要完善全球治理 (1)原因: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问题越来越多,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跨国问题越来越多) ②现阶段全球治理机制主要是二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由于自身存在不足,需要加以变革和完善,从而为各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现阶段全球治理机制存在弊端) (2)措施: ①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解决跨国问题; ②变革和完善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全球治理机制,创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 ③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如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等。 中国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1)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2)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改变了自己的面貌与命运,也通过改变自身助推全球化发展,深刻地影响和造福了世界。 (3)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例,作为推动各方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来自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最新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合作将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1%~2.2%,推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上的贸易成本降低10.2%,还促进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至少提高0.1%。板书设计课堂练 习 1、(2021·全国·高考真题)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当( ) ①发挥内需潜力,更好联通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②建立独立的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应对外部经济波动 ③立足自给自足,逐步降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 ④强化开放合作,提升国内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目前,5G领域在很多国家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国对5G标准的贡献率超过30%,有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挑战。这说明( ) 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竞争不可避免 ②竞争加剧导致各国贸易关系极度紧张 ③中国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优势 ④中国科技发展威胁到其他发达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