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教案教学课程 第9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认同“一国两制”方针;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要求。过程与方法 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纠纷的途径和方法;知道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和方式。情感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拥护党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自觉为民族团结作贡献。教学重点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难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用具 教材、教辅书、课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知识框架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知识框架 第一课时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导课: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什么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为什么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补充: 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板书)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81页的阅读思考,播放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社区治理和服务情况,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 【呈现任务】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你对“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理解. 【学生活动】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我国的民主具体地、生动地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 (1)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四个“相统一”: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 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 三个“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 三个“最”:最广泛(强调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参与,权利内容广泛); 最真实(强调的是必须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 ); 最管用(强调的是途径畅通、合理高效。 ) 教师课件播放2022年3月5日央视朝闻天下节目《热词里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频),结合视频,谈谈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2)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和特点。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在我国,国家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这些制度程序,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大渠道: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相关链接】阅读82页材料,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通过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 在我国,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4)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板书) 课件展示2021年2月18日《今日说法》节目《民之法典——应运而生》精彩片段,带领学生初步感受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思考: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83页的阅读思考。 【呈现任务】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如何体现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学生活动】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 (1)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性: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 有机统一 人民当家作主 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 基本方式 【相关链接】阅读84页材料,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素养提升】作为中职学生,我们有哪些方式能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中? 【启思导行】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在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里,人民往往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结合材料,对比西式民主的局限性,谈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发展全过程 人民民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二课时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板书) 1.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85页的阅读思考。分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香港、澳门回归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 【呈现任务】香港和澳门是在什么方针下回归祖国的?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 【学生活动】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 (1) “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国两制”就是在统一的国家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依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2)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相关链接】阅读86页材料,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观察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你想到了什么? 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 (3) “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地方行政区域拥有全面管治权。坚持“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把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 这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是保证香港、澳门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相关链接】阅读86页材料,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视频1:搜索2020年7月1日新闻联播节目《国新办发布会介绍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视频2自行搜索2021年3月12日新闻联播节目《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全国人大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结合视频1和视频2,想一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是在什么方针的指导下制定的?如何理解“爱国者治港”? (4)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实现形式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感情。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相关链接】阅读87页材料,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九二共识” 1987 年年底,长达 38 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逐步展开。在此基础上,党中央稳步推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92 年 3 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开始进行事务性商谈。1992 年 11 月,双方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是两岸有关方面授权商谈达成的,核心意涵明确、形成过程清楚。在两岸之间固有矛盾一时难以解决的历史条件下,“九二共识”的达成,体现了两岸双方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确立了两岸商谈的政治基础,为两会开展协商并取得成果提供了必要前提。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双方开启了协商谈判,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 (5) 祖国统一的前景: 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习近平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87页的阅读思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哪个)开在(吔)阳光下,党把雨露洒下来哎,万紫千红放光华啰,就像是连根的树开出并蒂花,开出并蒂花啰哎,同为祖国增春光啰哎,装点江山美如画啰哎……”这首《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创作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爱国歌曲,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呈现任务】你还知道哪些反映民族大团结的歌曲? 这些歌曲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 (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个共同”)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2)民族团结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启思导行】 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665个模范集体、812个模范个人受到表彰。 查阅资料,了解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作出的贡献。 说一说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 和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教师归纳(略) 《练习册》基础训练板书设计 第9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课时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板书)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板书)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板书) 第二课时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板书) 1.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板书)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书)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