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仁爱《3仁者克己》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仁爱《3仁者克己》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仁爱《3仁者克己》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仁者克己”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仁爱”的第三课,主要讲述了“仁者克己”的道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仁”的内涵,明白“仁者克己”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意义。本课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仁者克己”的道理,培养他们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个人修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启发,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仁者克己”的道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难点
1. 重点:“仁者克己”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仁者克己”的内涵,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仁者克己》这一课。大家知道什么是“克己”吗?
学生:克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
教师:对的,那么“仁者”呢?
学生:仁慈的人,有爱心的人。
教师:很好,那么“仁者克己”就是有爱心的人会克制自己的行为。那么,为什么仁者要克己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二)新课学习
1. 故事导入
教师: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仁慈的人,他看到一只小鸟受伤了,就把小鸟带回家照顾它,直到它康复。这个人的行为体现出了他的爱心和克己。
学生:哇,这个人好善良啊!他为了照顾小鸟,肯定克服了很多困难。
教师:是的,他的行为就是“仁者克己”的体现。他不仅有爱心,而且能够克制自己的行为,为了小鸟的康复付出了很多。
2. 深入学习
教师:那么,为什么仁者要克己呢?克制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克制自己的行为可以让自己更加成熟、更加有责任感。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更加接近仁慈的状态。
教师:很好,克制自己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更加成熟、更加有责任感。同时,克制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更好的人。而且,克制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别人,更好地传递爱心。
3. 课堂活动
教师:那么,我们来做一个课堂活动。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克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你们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1: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了,我想帮助她,但是我又怕她误会我是坏人。后来我克制了自己的恐惧,还是去帮助了她。
学生2:我经常克制自己不去买零食吃,因为我知道吃零食对身体不好。我会想一些其他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教师:很好,大家的分享都很有意义。克制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尝试,就一定能够做到。而且,克制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成熟、更加有责任感。
(四)、达标检测
1. 选择题:
(1)“克己复礼”中的“克己”是什么意思?( )
A. 克制自己的欲望 B. 战胜自己的欲望 C. 放纵自己的欲望 D. 控制自己的情绪
(2)“仁者克己”意味着( )
A. 仁慈的人喜欢克制自己 B. 仁慈的人总是能够战胜自己的欲望
C. 仁慈的人不需要克制自己 D. 仁慈的人会放纵自己的欲望
2. 填空题:
(1)“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的意思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2)作为一个“仁者”,我们应该学会在面对诱惑时保持冷静,做到“_______”。
3. 判断题:
(1)“仁者克己”意味着仁慈的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所有欲望。()
(2)“克己复礼”中的“复礼”指的是恢复周礼的制度。()
(3)“仁者克己”告诉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 )
4. 简答题: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仁者克己”的。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仁者克己”的道理。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做到言行一致、举止得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用我们的善良和关爱去影响和帮助别人。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仁者克己”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