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作业设计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新课标)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作业设计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简介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从世界看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目 录
一、单元信息 1
二、单元分析 1
(一) 课标要求 1
(二) 教材分析 2
(三) 学情分析 3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3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3
五、课时作业 5
第一节 疆域 第一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5
第一节 疆域 第二课时 中国的行政区划 8
第二节 人口 10
第三节 民族 13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17
学习小组交流汇报 17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 组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疆域”第一课时
2 中国的行政区划 “疆域”第二课时
3 人口 人口
4 民族 民族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中国地理” 中“疆域与人口”部分,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的要求,本章内 容属于“认识中国”中“认识中国全貌”的部分,将两个不同版本的课标具体要求进行 比较分析,具体内容见表 1。
表 1 “疆域与人口”2011 年版和 2022 年版课标具体要求比较分析
版 本 2011 年版 2022 年版
内 容 要 求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 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 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 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1.运用地图,描述中国地理位置与疆域特 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 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 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 政区域单位,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 心。 2.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 34 个省级 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运用中国人口分布 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 基本状况和变化。
4.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 布特征。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 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
比 较 分 析 相同点:1.两个版本的课标都对我国地理位置和特征、34 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识别、 人口基本状况和民族分布特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本次作业设计中应全面覆 盖。 2.均强调对地图的运用能力和相关资料的分析能力。 不同点:1.相比较 2021 年版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 权益意识,强调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重对人口变化的分析。这部分 要求在本章节的作业设计中应重点体现。 2.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 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这些在作业设计中都有所侧重。
(二) 教材分析
1.思维导图
2.知识内在逻辑
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作为世界第三领土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是当今世界上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增强国家认同感,增强对中国在世界中作用或是地位 的认识,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新生 代打下基础。
本单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包括“疆域”“人口”和“民 族”三部分内容,学好第一章这个开篇之章,才能更好的学好中国地理。第一节内容由 “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 个省级行政区划”三个部分组成,对中国疆域基本概 况的了解和认识,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第二节内容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东多西少”组成,是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政策、人口分布等问题的 简单阐述,应充分结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和人口政策的改变进行补充学习。第三 节内容由“56 个民族”“民族分布”组成,是对我国多民族国情的简单阐述,从树立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本章内容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对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的了解,同时也使 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从而逐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和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观,并为学习以后各章内容打下基础。
(
从世界看中

中国的疆域
中国的人口

越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行政

中国的民族
)
(三)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的学习,已对学习地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并且已具备 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但是,学生在利用资料和图表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转化能力,抽象思维、概括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有 待加强。在世界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世界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分布规律有了一定 的认识,但是对于中国人口,只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我国人口的增长 趋势、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还不是很了解,对民族和疆域的了解亦是如此。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结合章节知识, 设置了如下作业目标:
1.学生阅读地图和描画地图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 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 识;实现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更关注社会,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让核 心素养落地生根。
2.通过练习熟悉并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运用中国人口分布 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结合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分析并描述 中国人口变化;提高数据图表的分析能力,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科 学的人口观。
4.了解中国各民族文化特点和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激发爱国之情,培养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增强民族情感; 关注自然与社会,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开放的问题,实现对学 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在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对本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 基础加拓展,习题要精选
课后的作业是课堂作业的延续和补充,此类作业设计要做到质高而量精,要让学生 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所以每课时的作业时间尽量限制在 10 分钟内,其中基础型作 业须全员完成,拓展型作业可以有选择的完成,减少机械性、死记硬背性作业,做到不 重复考查知识点。习题的选择上,结合学情特点,既有对经典问题的改编,也有结合时 事新闻的创编题,更有立足于社会生活的调查题,力求提高习题质量,丰富习题种类。
(二) 能力和情感,素养得体现
本次作业设计,增设画图题、调查题,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可加强知识与生活的的 联系,较好的提升了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方面的素养;在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课 时中,设计了自主调查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相关知识,加强记忆的同时,可以增强地 理实践力;在人口这一课时中,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关于人口现状和人口 政策的分析,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科学 的人口观都渗透在作业设计的很多角落里。
(三) 类型多样化,题目层阶性
地理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 学习需求。”本次作业设计在拓展性作业中都设计了两到三个的题目可供学生选择,从 画图题到自主调查,从独立探究到小组合作,在形式上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从 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作业“要我 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四) 批改有标准,评价要全面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 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等。依据多渠道评价, 设置 A、B、C 标准;评价主体与手段上,设置了教师评价、同学自评和同学互评等环节。 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及 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五、课时作业
第一节 疆域 第一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时长】基础型作业预计 5 分钟,建议当堂完成;拓展型作业 6-8 分钟,建 议课后完成。
【作业目标】
①学生阅读地图和描画地图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 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
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④实现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更关注社会,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 公民打下基础,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关心世界的态度。
【作业内容】
基础型作业
读图 1,回答下列各题。
图 1 中国疆域图
1.“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1 年 12 月 9 日是戍边烈士陈祥榕 20 岁生
日,该同志于 2020 年 6 月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印度是 (填序号) ;据 悉,陈祥榕烈士是福建南屏人,福建是④地,其濒临中国 海;中国海岸 线的长度是 千米;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 平方千米,中国的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 (作业目标②④)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作业目标①②④)
A.我国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B.大部分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以热带为主
C.我国东部和北部均濒临太平洋
D.我国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上
3.2017 年 8 月 21 日, 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 14 部门联合启 动全国范围的“问题地图”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明确表示错绘、漏绘我国台湾岛、
海南岛、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等重要岛屿不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南海诸岛是我国最南方的领土,是南海中许多
岛、礁、沙、滩的总称。北起北卫滩,西起万安滩,
南至曾母暗沙,东至黄岩岛。按其所处位置一般分
为四个群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
沙群岛。其中,东沙群岛归广东省管辖,其余都属
海南省管辖。
请你在图 1 中圈出台湾岛、钓鱼岛和东沙群岛
的位置。 (作业目标①③④)
(
图 2
南海诸岛位置示意图
)拓展型作业 (在 1 和 2 中选择一道题完成)
【作图题】
1.请画出中国疆域图。 (作业目标①②③)
要求:①画出中国疆域轮廓;
②用▲标注出中国四至点;
③标注出北回归线、40°N 纬线、90°E 经线和 120°E 经线;
④保存好此图并分享。
提示:可以找到相应大小的地图描画,避免错绘、漏绘。
【资料分析】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表。 (作业目标③④)
材料一 钓鱼岛附近海域水深不足 150 米,是我国东海主要渔场之一,历史 上台湾、福建、浙江渔民经常在此捕鱼,还上岛休憩。钓鱼岛是我国东南沿海从 海上到日本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海军通向太平洋纵深地区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按照《大陆架公约》确立的“同
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
钓鱼列岛毫无疑问归属中国。钓鱼岛,黄尾屿
和赤尾屿却与台湾岛一起都坐落在水深只有二
百米的大陆架上。
材料三 1562 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
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绘有地图《沿海山
沙图》,上面标明了中国福建省沿海各岛,其中
就有“钓鱼屿 (钓鱼岛)”、“黄毛山 (黄尾屿)”、
“赤屿 (赤尾屿)”等岛屿。可见早在明代,中
国政府就已经把钓鱼岛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列入其海防区域。
材料四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
国际法律文件规定, 日本必须无条件归还其窃
取的中国领土。上述文件还对日本领土范围作
了明确界定,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 日本试
图侵占钓鱼岛,实质是对《开罗宣言》和《波
茨坦公告》等法律文件所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严重违背了日本应承担的 国际法义务。
请你结合材料,从以下维度分析为什么说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情感上
地理上
历史上
法理上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基础型作业由教师根据正确率进行评价 90%以上 75%-89% 60%-74%
拓展型作业 1 (规范 作图) 由学生依据作 图要求进行自评 画出疆域轮廓
准确标出四至点
准确标出经纬度
完成度
拓展型作业 2 由学 生互评 分析准确
表达完整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
给出中国疆域及邻国分布图,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去获取中国的空 间范围和位置信息,同时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和濒临的 海域的考查,帮助理解并建立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陆兼备的国家。
将时事热点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在完成作业目标的同时,为培养热爱祖国、 有责任感和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作图题增加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 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画图可以更直接了解到中国的疆域轮廓,标注出关键经纬 线,可以直观了解中国的纬度位置。资料分析以钓鱼岛为载体,多维度分析钓鱼 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落实课标中增强国家版图意识和海洋权益意识的要求。
第一节 疆域 第二课时 中国的行政区划
【时长】基础型作业 4 分钟,拓展型作业 1 约 5 分钟,建议当堂完成;拓展 型作业 2,时间不限,课后完成。
【作业目标】
①通过练习熟悉并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及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②在生活中将遇到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名称和行政中心一一对应上。 【作业内容】
基础型作业
1.下列我国行政区域划分,我国有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请你举例写出两个直辖市和两个自治区。 (作业目标①)
直辖市:
自治区:
2.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地理知识。
从四幅图所显示的信息,判断其所属省区的简称正确的一项是 ( ) (作
业目标①②)
A. 甲一藏 B.乙一渝 C.丙一冀 D.丁一皖
3.2022 年 4 月,上海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暖援助持 续抵达,共克时艰,共同守“沪”。据此完成下题 (作业目标①②)
下列援沪医疗队中,省级行政单位简称与其省级行政中心相一致的是( )
A.“鄂”沪同心,爱沪有珈——郑州 B.沪“皖”一家亲,抗疫一体化——贵阳 C.“苏”沪同心,众志成城——南京 D.沪“陕”连心,守望相助——沈阳
拓展型作业
【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完成下图展示的省级行政区域拼图小游戏后,回答下列各题。 (游戏资料教师可自行查找,也可以在以下百度网盘中下载) (作业目标①②)
(https://pan./s/1Ux675fYbhUWS-iArYBpLdA pwd=qmx4 提取码 qmx4)
(1) 拼图游戏准确完成后,进行下一轮问题回答。
(2) 找邻省 (写全称) 。
①找内蒙古自治区的邻省:
②找陕西省的邻省:
③找安徽省的邻省:
(3) 看沿线 (写简称) 。
①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②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③110°E 经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
(4) 比轮廓 (写简称) 。
①找出轮廓像动物的省级行政区:
②找出轮廓像食物的省级行政区:
③找出轮廓像四边形的省级行政区:
注: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数量自行增加或删减问题。
【生活调查】
2.在家里或学校找到来自不同省区的 5 件生活物品,完成下表。 (作业目标 ①②)
物品名称 显示地区 该地简称 该地行政中心
(举例) 教室的门 浙江永康 浙 杭州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教师和同学合作,完成评价)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基础型作业由教师根据正确率进行评价 90%以上 75%-89% 60%-74%
拓展型作业 1 由学 生进行自评 游戏拼图时间
答案准确程度
拓展型作业 2 同学 互评 准确程度
完整程度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
基础型作业主要用于考查我国行政区划划分的识记和掌握情况,将生活中常 见的现象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在完成作业目标的同时,让学生感知到地理是对生 活息息相关的,并且是有用的。结合疫情,考查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帮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拓展型作业,增加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拼图小 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找邻省”“看沿线”和“比轮廓”进一步熟悉 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落实课标要求,将简称和各省级行政区域更好的对应,减 少后续学习中混淆。在开放的作业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切实加强地理知识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去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 能力;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增 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节 人口
【时长】基础型作业 5 分钟,建议当堂完成;拓展型作业 6-8 分钟,建议课 后完成。
【作业目标】
①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②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③结合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分析并描述中国人口变化;
④提高学生对数据图表题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帮助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作业内容】
2021 年 5 月 11 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 141178 万
人,比 2010 年增加 7206 万人,年平均增长率 0.53% ,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 平均增长率下降 0.04 个百分点。其中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 18.7% ,65 岁及以上人 口占 13.5%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近 10 年来的变化趋势是 ( ) (作业目标①③④)
A.总数减少 B.总数不变 C.高速增长 D.低速增长
以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准来衡量,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
口, 占到了该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的 10% ,或者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了 该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的 7% ,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整体处在老龄化 的阶段。
2.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 (加深/缓解),下列措施对缓解老龄 化有积极作用的是 ( ) 作业目标①③④)
A.提升医疗水平 B.倡导男女平等
C.推进三孩政策 D.保护生态环境
2021 年 8 月 20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 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3.该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了 ( ) 作业目标①④)
A.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B.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导致人口迅速减少
C.人口政策的调整无需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D.人口政策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图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分布图(单位:千万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人口数量超过 1 亿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 ) (作业目标②④)
A .鲁 、冀 B .冀 、鄂 C .豫 、 川 D .鲁 、粤
5.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从黑龙江 市到云南 市,该线 人 口稠密,西北部人口 。(作业目标②④)
拓展型作业 (在 1、2 和中选择一道题完成)
【作图题】
1.在中国疆域图的基础上画出中国人口的分布图。
要求:①找到云南省腾冲市和黑龙江省黑河市,用黑色直线连接两地;
②根据左图数据找到人口超过 5 千万的省级行政区,并用铅笔在图上相应 位置画斜线标注;
③根据左图数据找到人口低于 1 千万的省级行政区,并用铅笔在图上相应 位置画网格线标注;
④思考:比较一下标注区域与人口地理分界线的关系;
⑤保存好此图并分享。
地区 人口数量 (单位:人) 地区 人口数量 (单位:人) 地区 人口数量 (单位:人)
北京 21893095 山东 101527453 安徽 61027171
天津 13866009 河南 99365519 福建 41540086
河北 74610235 湖北 57752557 江西 45188635
山西 34915616 湖南 66444864 青海 5923957
内蒙古 24049155 广东 126012510 新疆 25852345
辽宁 42591407 广西 50126804 西藏 3648100
吉林 24073453 海南 10081232 陕西 39528999
黑龙江 31850088 重庆 32054159 甘肃 25019831
上海 24870895 四川 83674866 宁夏 7202654
江苏 84748016 贵州 38562148 云南 47209277
浙江 64567588 (注:不含港澳台)
提示:①找准两个城市,画直线即可。
②应标注的区域是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和四川省;
③应标注的区域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自治区;
④人口超过七千万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都位于人口分界线以东,人口低于 一千万的都位于人口分界线以西。
【家庭调查】
2.在父母和其他家家庭成员的帮助下,结合下图做一个关于家庭人口的小调 查。
注:文化程度这一栏按按实际学习程度填写: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 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等。
提示:对于出现差异原因思考可结合新中国成立,计划生育等人口政策考虑。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教师同学合作,完成评价)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基础型作业由教师根据正确率进行评价 90%以上 75%-89% 60%-74%
拓展型作业 1 (规 范作图) 由学生自 评 画出人口分界线
准确填涂省级行政区域
完成度
拓展型作业 2 由学 生互评 填写完整
思考全面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
基础型题目系改编,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对于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 政策体系和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题结合最新调查结果和人口相关政策 进行作业目标的考查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也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 1 问重点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人口增长趋势;第 2 问通过相关知识拓展, 分析中国现阶段主要的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的变化;第 3 问,结合中国当前具体 的人口政策,深度理解“三孩政策”只是计划生育国策下的调整;从趋势现状到 问题到解决措施,问题的完整呈现有助于帮助学生较为全面的认识中国人口现状。
拓展性题目系原创,增加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 画图可以更直观看到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对于人口稠密和人口稀少的地区 建立了初步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实现对作业目标的考查;结 合的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数据较新,具有现实讨论意义。第 (2) 题主 要考查的内容是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的 作用,实现对作业目标的考查;作业形式上选择家庭调查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孩子与家庭成员的交流;加强学科知识 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根据调查 结果写出相应的思考,构建开放的作业形式,较大程度开发校外资源,培养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内容上,文化程度,是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 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展程度,对文化程度的考查是 对人口概况的拓展学习。
第三节 民族
【时长】基础型作业 5 分钟,建议当堂完成;拓展型作业 6-8 分钟,建议课 后完成。
【作业目标】
①通过资料分析, 了解中国各民族文化特点;
②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找出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位置;
③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获取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业内容】
基础型作业
2021 年 3 月 6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内蒙古代表团全团会议上, 一名头戴“小鹿”样式帽子的全国人大代表被现场镜头捕捉到。有网友留言:“帽 子太可爱了,真想摸摸看。” 会场上这顶“鹿角”样式帽子的主人名叫代喜院, 是内蒙古鄂伦春族人。
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作业目标①②③)
A.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B.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C.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读四 幅图回答问题:
2.A 图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__,B 图主要位于我国 ________ (西北/东北/西南) 地区,C 图的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 D 图的少数 民族是________族,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是图中________ (填字母)。
拓展型作业 (在 1、2 中选择一道题完成)
【作图题】
1.结合下表按要求完成。 (作业目标②③)
部分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
河北 3221143 江西 219266 福建 1121470
山西 121855 山东 904959 西藏 3204730
内 蒙 5113618 河南 1155481 新疆 1493224
辽宁 6421790 湖北 2771099 宁夏 2589690
吉林 2087614 湖南 6685216 陕西 222744
黑 龙 1121476 广东 4752138 甘肃 2656393
江苏 621214 广西 1880798 青海 2930423
浙江 2217714 贵州 1405026 海南 1582991
安徽 432548 云南 1563603 (注:上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21)
要求:①之前选了作图题的可选本题;
②结合上表找出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六百万的省级行政区;
③在找到的省级行政区上用铅笔涂色;
④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它们的位置特点,
⑤保存好此图并分享。
提示: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六百万的有辽宁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贵州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他答案略。
【资料分析】
读下列三则材料,浅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材料一 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是一种由中原、四川等地传入,蕴含着古代中原文 化内涵的文化事项。关于洞经音乐的乐谱,当地采用洞经会的曲子来填词,如元 始腔、奉圣乐等,但其词谱却不是《大洞仙经》的内容,而是换成了白族文化中 “词记山花碑”的文字内容。
材料三 自秦始皇用兵岭南以来,汉族文化慢慢进入壮族世
居的岭南地区。当壮族人发觉汉字并不能较好地记录壮语时,
他们便以汉字为形体基础、仿“六书”为造字法来创制古壮字,
使得古壮字与汉字在形体上呈现出“书近文”现象。
材料二 1917 年 3 月刊行的《筹边纪略》是清末民初西藏
方志的典型代表,作者萧剑秋在书中写到 “四川为中国极要屏
藩,而西藏又为蜀西第一门户” ,又指出如若外敌人侵出现边
陲危机,“则救藏即所以救川,救川即所以救中国”。
提示:从音乐、文字和制度三个方面强调自古以来,各民族在文化交流和交往中 不断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方面呈现。洞经会乐曲已经被运用于当地其他 组织活动,并且融入了白族文化“山花碑”的内容,这是洞经音乐文化传入大理 后,与白族文化交融,形成大理白族洞经音乐文化的具体表现,大理白族洞经音
乐文化是汉族文化与白族文化交融后形成的。
壮族作为拥有自己悠久语言的少数民族,创造与汉字“书近文”的古壮字就 体现了其维护中华民族这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的文化自觉,更是其共同体意识 萌生的体现。
萧剑秋在西藏险象环生之时上书,他将我国川边藏地面临的危机与四川、与 全国联系起来,高瞻远瞩地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召,期待青年为中 华民族四万万同胞而抵御外辱、固守边疆、振兴中华。在民族危亡之际,萧剑秋 富有强烈家国情怀的号召,体现了对中华各民族共同命运的深刻认识,不仅增进 了民族间的情感,还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基础型作业由教师根据正确率进行评价 90%以上 75%-89% 60%-74%
拓展型作业 1 (规 范作图) 由学生自 评 涂色区域准确
美观
完成度
拓展型作业2 由同 学互评 材料理解
描述全面 (音乐、文字、制 度)
表达准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
基础型作业侧重于考查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和分布特点,完成了对作业目标的 考查,通过填空的方式可以加深记忆和对困难字体的练习,增加多少数民族的认 识。
拓展性题目系原创,作业形式上,在作图题的基础上加入了思考,培养学生 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以增强问题的启发性,既能获取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 维品质;作业内容上,结合官方最新数据,更直观明确的考查了少数民族分布的 特点;能力培养上,26 个省级行政区数据的比较对于部分八年级学生来说有一 定难度,考查并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拓展型作业 2 是一道材料分析题, 结合相关史实材料,地理与历史相结合,多维度认识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 体。材料理解和文字表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完成难度较大,是挑战也是提升,有 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学习小组交流汇报
【作业目标】 ①能够系统性的整理某一区域或国家疆域、人口和民族等知识;
②准确陈述整理某一区域或国家疆域、人口和民族等知识;
③结合除语言陈述外的其他形式完成小组汇报,形成创新探究精神;
④组内成员确定选题后,合作学习,提升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主题选择】
在父母或其他途径的帮助下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印度、 美国和日本四个国家中选择一个国家做关于关键词的一个知识梳理和报告,并尝 试建立三者间的联系。
【关键词】 疆域 人口 民族
【时长】准备时间一周,汇报时间约 10 分钟。
【组队】五人一组, 自行组队,完成关于关键词的汇报。
【汇报方式】小组成员可采取演讲、表演等多种方式在班级汇报,汇报完成
后需提交纸质版材料。
【组内分工】各位同学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资料收集与梳理,组长可参照以下 模式进行分工:
①组长给每位同学编号:一号同学、二号同学、三号同学、四号同学和五号
同学;
②一号同学负责收集汇报国家疆域方面信息;
③二号同学负责收集汇报国家人口方面信息;
④三号同学负责收集汇报国家民族方面信息;
⑤四号和五号同学负责汇总、整理前三位同学收集的信息,对于遗漏的重要
信息进行必要补充;
⑥五位同学根据整理的信息合理推测该国家疆域、民族和人口之间的联系,
共同商议后确定汇报方式。
注:①分工模式仅供组长参考,组长可根据组员自身特色进行合理高效分工;
②纸质版材料需要按照附件中的格式完成,请各小组在以下附件中找到本组
汇报的国家,按要求规范填写。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教师和同学合作,完成评价) 水平
优秀 90%以上 良好 75%-89% 合格 60%-74%
学生自评(10%)
教师评价 (40%) 纸质材料内容完整 (20%)
形式丰富 (10%)
表达流畅 (10%)
同学互评 (50%) 每位同学有一票投票权,可 以选择投或是不投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
该作业设计综合考虑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要求,落实中国疆域、人口和民族 等核心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为 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 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在学生汇报过程 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 视信息反馈。
加强对中国、或是其他国家的了解,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区域认知,有助于学 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认识不同的区域极有既有特色又相互联系,增强国家认同 感,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初步分析不同区域的能力,逐步形成人类 命运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