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作业设计(五)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作业设计(五)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简介

从世界看中国
教材来源: 初中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
内容来源: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 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 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 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 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 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 生活动, 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单元学习 目标:从世界看中国, 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 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 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 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作业目标
1、在地图上,描述中国所处的位置; 2、通过材料及图片,说出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特点,并举例说出疆域、人 口和人口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读图及材料, 说明人口众多的原因及控制人口的措施;
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
1.收看中国人口方面的报道, 初步了解中国对人口控制采取的措施;
2.读世界地图,简单说出中国所处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疆域大小;
【课中作业】
1.按亚洲的地理分区,中国属于(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中亚
2.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在东半球和( )半球。
A . 东 B .南 C .西 D .北
3.在一次“地理知识竞赛”中,小明同学对我国地理情况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B.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曾母暗沙
D.中国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对应目标 2
4. 下列关于小明对中国地理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C.位于亚洲西部, 太平洋东岸
D.从亚洲地理分区来讲,中国属于东亚地区
5.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
A.我国领土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各地都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
C.东部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洪涝灾害频繁
D.我国海岸线漫长,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海外贸易
6. .我国人口问题严重,其中对我国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是( )
A.人口数量多且增长速度快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人口素质偏低 D.人口趋向老龄化
【课后作业】
读 “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洋名称。
A 海, B 海
(2)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半岛名称。
C 半岛, D 半岛。
(3) 图中 E 代表队省级行政区域是 ,G 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 ,图中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和四 川省。(填名称)
(4) 每年举行那达慕节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省级行政区域) 。
(5) 图中 F 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行政中心是 ;H 省级 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
(6) 2008 年第 29 届奥运会举办城市是 。
单元测评:
第一单元测评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共 60 分)
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是一个( )
A.内陆国 B.岛国
C.海陆兼备的国家 D.半岛国家
2.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
A.美国、加拿大 B.美国、巴西
C.俄罗斯、加拿大 D.俄罗斯、巴西
3.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辽宁、山东 B.河北、山东
C.辽宁、河北 D.山东、江苏
4.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简称是( )
A.琼、桂、粤、 闽
C.滇、桂、粤、台
B.台、粤、桂、琼
D.云、桂、粤、闽
读图 1,回答 5-7 题
图 1
5 .A 、B 阶段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的原因是( )
①国家贫穷落后,社会动荡
②社会医疗保障条件差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
④隐瞒人口的现象普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 .C 阶段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B.多子多福的观念仍然支配着人们的生育观 C.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多
D.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死亡率降低
7 .D 阶段人口增长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生育观念变了,都不愿多生孩子
B.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 D.人口死亡率增高
8.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
A.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与云南省的腾冲县的连线为界
B.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C.以长江为界
D.以黑龙江省的漠河至海南的海口一线为界
9.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D.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10.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相互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11.有关中国人口、民族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人口分布西部密集,东部稀疏
B.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位
C.民族不论大小, 一律平等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广东省 D.甘肃省
13. 长鼓舞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舞蹈( )
A.苗族 B.朝鲜族
C.壮族 D.哈萨克族
14.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将于 2014 年 9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举行。
若按民族人口数分配参赛名额,你认为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
A.壮族 B.汉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15.以下属于汉族传统节日的是( )
A.开斋节 B. 元宵节 C. 火把节 D. 那达慕节
16.下列与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无关的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17.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不论大小, 一律平等
B.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
D.国家强制各少数民族信仰宗教 18.小明在班上做了一次民族成分的调查,他发现班上有五名同学来自不同 的少数民族,这个调查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分区独立居住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C.大散居, 小聚居,交错杂居
D.汉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等边疆地区
19.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 )
A.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B.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C.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D.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20. 下列关于我国行政区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
B.分为县、自治县、自治市三级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D.南部沿海将建立特别行政区
二、 综合题(共 40 分)
21.结合图 2 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图 2
(1) 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 50°,大部分在_________带,小部分在
________带, 没有寒带。我国领土面积达________万平方千米, 在世 界各国中,仅次于_______和__________,居第_________位。
(2) 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_________,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
受海洋气流的影响,雨量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
(3) 同时,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
___________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2.读图 3,完成下列各题。 (14 分)
图 3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
, , ,
,
)E F G H
(
, ,
, ,
)J K M N
(2)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中临海的有 省和福建省。 (填名称)
23.读图4,完成下列各题。 (16 分)
图 4
(1) 在图中的方框内填注城市名称,并画出两城市的连线。
(2) 判断 A 、B 、C 、D 、E 各地的人口密度:
A ,B ,C ,
D ,E 。
(3)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是
和 ,另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也是 我国人口密度比较小的省级行政区域。
(4) 我国人口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如果从黑龙江到云 南画一条直线, 则此线 部人口稠密, 部人口稀疏。
评价标准
字面书写干净整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评价知识等级;全部答 对的可得 A,错 1~3 个的得 B,错 4 个以上的得 C;也要评价学生的书 写等级,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合理性分析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 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 其地理分布特点, 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 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 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 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运输网络和工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 输方式。
5、继续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把班上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 ABC 三个层次,分别完成不同的当堂检测。
补救或改进措施
按学生课堂表现(40 分) 和检测成绩(60 分) ,总评成绩低于 60 分的学生 可以安排课下重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