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资源简介

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5章 第3节 教学设计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3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目录
一、学习目标
二、必备知识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建设
探究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探究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
四、学习效果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3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一、学习目标
1.结合我国实际,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意义及其划分状况。
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发展的意义。
3.联系我国的海洋国情,掌握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举措及意义
二、必备知识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含义:一个区域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
2.建设意义: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确定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4.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5.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3)限制开发区域
①农产品主产区: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②重点生态功能区: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4)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6. 因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因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7. 将下面的区域与其所属的主体功能区连线。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主要目的: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
2.典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区域概况: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发展优势
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②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③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3)发展规划
(4)发展方向
①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②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③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3. 为什么说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带?
提示: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1.主要目的: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2)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
(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4)海洋灾害种类多。
(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战略举措
(1)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
(2)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
(3)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4)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的区别
海洋环境污染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超过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的海洋环境质量的恶化;海洋生态破坏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的海洋环境质量的退化。
(四)维护海洋权益
1.海洋权益
(1)概念: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2)范围
2.南海诸岛
(1)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2)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
(3)中国最早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4.维护海洋权益
(1)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2)意义:①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②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
5. 举例说明我国在南海拥有哪些海洋权益?
提示:①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②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③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④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6.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海洋被誉为“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 (√)
(2)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破坏仍在加剧。 (√)
(3)渤海、黄海全部沿岸冬季海面都有结冰期。 (×)
(4)钓鱼岛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 (×)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建设
广东出台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首次对广东各区域赋予不同的经济发展功能定位,而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域”。将珠江三角洲核心区28个县(市区)功能定位为“优化开发区域”;珠江三角洲外围片区15个县,粤东沿海片区16个县,粤西沿海片区18个县和山区点状片区15个县,功能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全省18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功能定位为“禁止开发区域”。
问题1 (区域认知)珠江三角洲区域被确定为“优化开发区域”的地理基础是什么?
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问题2 (综合思维)将广东省的粤西、粤东沿海片区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主要看中了哪种优势条件?
提示:主要看中了位于沿海、海运便利且便于开发海洋资源这一优势。
问题3 (人地协调观)分析将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域”的原因。
提示:该区域受人类影响较小、自然生态良好,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归纳提升
1.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及背景
2.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类型 范围
优化开 发区域 国家层面优化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区域
重点开 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天山北坡等十八个区域
限制开 发区域 ①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七大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及其二十三个产业带;②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岭、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 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
探究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1月17日,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八次全体会议,总结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会议要求,要聚焦重点难点任务,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一要坚持不懈共抓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二要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有序推进长江流域保护和发展。三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四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形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合力。
问题1 (区域认知)长江经济带的范围与长江流域的范围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而长江流域涉及19个省级行政区,流域总面积占全国的18.8%。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判断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主要发展轴线。
提示:长江黄金水道。
问题3 (人地协调观)国家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该项定位体现的发展理念是什么?
提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归纳提升
1.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主要成就及特点
①经过多年的调整,特别是一系列重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结构的协调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②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及方式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
表现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主要对策
2.我国的重大国家级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总体思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打造“两核三轴一带”,两核指北京和天津,“三轴”指京—津—塘主轴、京—保—石拓展轴和京—唐—秦拓展轴,“一带”指沿海经济带 确立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地位;定位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为四个基地
长江 经济带 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覆盖东中西11个省市,“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两翼”是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一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二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三是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五是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六是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七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探究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
2022年中国(海南)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11月24日至27日在海口举行。本届海博会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聚焦海洋牧场及深远海高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设有海洋科技及生物医药、远洋自捕水产品、海洋牧场海珍品、优质海(水)产品及精深加工食品、渔业动保及饲料、现代渔业设施设备、海南省市县等展区。截至2022年,中国(海南)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一直以来,该展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积极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为打造全球海洋及渔业产业生态链贡献力量。
问题1 (区域认知)相较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海南省发展海洋旅游独特的自然优势是什么?
提示:纬度低,具有独特的热带海洋旅游资源。
问题2 (综合思维)海南省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时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提示:台风、风暴潮、海啸等。
问题3 (综合思维)应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提示:严格遵循国际法与国际公约,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归纳提升
1.有关海洋权益的几个概念
(1)毗连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2)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3)内水: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4)领海: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5)专属经济区: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2.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四、学习效果
1.《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将全省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Ⅰ、Ⅱ、Ⅲ主体功能区分别是(  )
A.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B.城市化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
C.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D.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市化地区
(2)与Ⅰ、Ⅲ主体功能区相比,Ⅱ主体功能区可(  )
A.依靠大学城,建设科技孵化区
B.限制开发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C.建设示范田,保障农产品供给
D.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1)D (2)C [第(1)题,从左右两图对比可知,Ⅰ主要分布于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Ⅱ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且呈片状分布,为农产品主产区;Ⅲ主要呈斑块状分布,为城市化地区。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Ⅱ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且呈片状分布,为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其他功能,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区域。]
2.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势条件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B.地跨我国三大自然区
C.改革开放起步早 D.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
(2)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优先考虑(  )
A.生态保护 B.经济建设 C.灾害防御 D.城市建设
(3)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辐射范围最广的是(  )
A.上海市 B.武汉市 C.成都市 D.重庆市
(1)D (2)A (3)A [第(1)题,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交通便利。第(2)题,国家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所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所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优先考虑生态保护。第(3)题,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诸如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这些都赋予了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因此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辐射范围最广的是上海市。 ]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第一次对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从而使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下图为主权国家管辖海域的划分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相关区域含义及其空间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权益范围由内水和领海构成
B.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范围以外的海域
C.公海受到国家主权的管辖和支配
D.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向外延伸200海里的范围
(2)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的(  )
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3)下列属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采取的重要举措的有(  )
①发展海洋经济 ②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③巩固海防,维护海洋权益 ④大力开发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B (2)B (3)A [第(1)题,内水和领海属于一个主权国家领土的范畴。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是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全部海域,公海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域;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200海里的范围。第(2)题,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展国家海洋经济产业等,属于海洋经济权益。第(3)题,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采取的重要举措中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①正确;建设海洋强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②正确;提升管控能力,巩固海防,坚决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③正确;大力开发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会破坏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这也不属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采取的重要举措,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