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教案书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蓝本,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书写应包括以下内容:
⒈ 课题:所授课的章、节。
⒉ 课型:分理论讲授课、实验(实训)课、实习(见习)课等。讲授课又分新授课或复习课。
⒊ 教学目的:本课题教学应达到的目的。
⒋ 教学重点:本课题(章节)的教学重点分别列出。
⒌ 教学难点:本课题(章节)的教学难点分别列出。
⒍ 教学方法:指本课题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⒎ 课时安排:本课题(章节)总计划课时数。
⒏ 教学内容:本课题(章节)主要内容。
⒐ 作业及实践:包括思考题、讨论题、实验题目、实训题目等。
⒑ 教学后记:授课结束后的教学小结、心得体会等。
思想政治 教案
授课题目 第13课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 13 次课
教学目的 1.了解个人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熟悉维护国家安全的举措。 2.树立正确导向,充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了解个人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熟悉维护国家安全的举措。 难点:树立正确导向,充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
一、组织教学 5
二、课程导入 10
三、新课讲授 50
四、小结 15
五、作业布置 10
板书设计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认识治理 打造社会治理格局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 业 教材:学习探究
教学反思 让学生充分了解并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要有大安全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加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安全治理新格局的观念并认真践行。
附------教案讲稿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认识治理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合理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同时,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式和环境更为复杂,如果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各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激化,严重的就会影响发展进程。这对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
打造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走近生活”,思考并讨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情景创设
播放剪辑视频,请学生思考:
以上一系列做法借助什么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这些做法有何积极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在课堂进行交流学习。
总结建构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激发全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社会治理各类人才队伍。
情境创设
播放视频,学习任务:
如何理解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如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并对如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建构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编制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课堂小结
加强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依托市政服务平台,市民反映问题与相关市政部门处理问题更加便捷,提高了社会治理响应速度与治理效能。
课后作业
教材:学习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