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书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蓝本,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书写应包括以下内容:⒈ 课题:所授课的章、节。⒉ 课型:分理论讲授课、实验(实训)课、实习(见习)课等。讲授课又分新授课或复习课。⒊ 教学目的:本课题教学应达到的目的。⒋ 教学重点:本课题(章节)的教学重点分别列出。⒌ 教学难点:本课题(章节)的教学难点分别列出。⒍ 教学方法:指本课题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⒎ 课时安排:本课题(章节)总计划课时数。⒏ 教学内容:本课题(章节)主要内容。⒐ 作业及实践:包括思考题、讨论题、实验题目、实训题目等。⒑ 教学后记:授课结束后的教学小结、心得体会等。思想政治 教案授课题目 3.7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第 7 次课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奋斗目标和执政理念;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 2.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坚定理想信念,学好本领,勇于担当。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根本宗旨、初心和使命等,坚定理想信念,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 难点: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意识和自觉性。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一、组织教学 5二、课程导入 10三、新课讲授 50四、小结 15五、作业布置 10板书设计 3.7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 业 拓展训练:1.复习教材P66-P72内容 2.完成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教学反思 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启思导 行”活动, 进一步 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附------教案讲稿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视频《我是谁》:“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 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 我是 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 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 我 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 公益广告《我是谁》用温暖朴实的镜头记录了普通平凡 的身边人物故事: 大学生、环卫工人、医生、交警、村 干部等是他们的不同身份,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共产党员。讲授新课【议题描述】《我是谁》镜头记录的中国共产党人, 有哪些共同 的特点和品格?【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 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基 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建构】教师整合学生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他人着想、 坚守到最后、遇事冲在前面、默默承担奉献、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共同的特点和品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情境创设】资料一:张思德的故事张思德, 四川仪陇人, 18 岁参加红军,22 岁入党, 经历长征,多次负伤。 1944 年 9 月 5 日,他在陕北安 塞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年仅 29 岁。按照 毛泽东的指示, 9 月 8 日下午, 张思德的追悼会在枣园后院的干河沟上召开,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亲笔写的 “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 毛 泽东在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和发扬张思德为人民 服务的革命精神。之后, 讲话压缩整理成一篇文章, 以 《为人民服务》为题第一次发表在 1944 年 9 月 21 日出 版的延安《解放日报》上。资料二:《为人民服务》(节选)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 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 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 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 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的死是 比泰山还要重的。中国人民正在受难, 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 我们要努力奋斗。【分享感悟】结合资料及教材第 67 页“相关链接”,谈一谈: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总结建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党 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没有任何 自己特殊的利益, 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 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 共, 始终保持血肉联系, 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 本保证。【资料研学】资料一:古语云: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马克思、恩格 斯指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 东也指出: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从古至今, 人民群众的力量都是不可小觑, 人民群众的 主体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共产党是从人民中来, 根 植于人民,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政 党。“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条件,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 共产党人 自始至终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个初 心和使命是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刻在自己的旗帜上: 人民 利益高于一切; 共产党人的身上始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资料二:数十年如一日守初心杨善洲从 1953 年担任区委副书记起,先后担任过 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 1977 年担任保山地委书记, 直至 1988 年退休。1988 年 3 月杨善洲退休后,婉拒上级安排他到省 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进施甸县大亮山,与 15 名职工 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22 个寒暑过去,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达 5.6 万亩, 经济价值超过 3 亿元。 2009 年, 82 岁的杨善洲把大亮 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施甸县政府决定 奖励杨善洲 10 万元,被他当场谢绝。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励的 20 万元,并捐出 16 万元 用于公益事业。【议题描述】结合上述资料,小组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意义是什么, 并通过例举事实来说明党践行初心和使 命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 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基 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建构】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 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 命运的根本力量, 无产阶级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的政党。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才能够始终得到 人民拥护和支持,才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小结新时代青年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作业拓展训练:1.复习教材P66-P72内容2.完成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