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1.1 国家是什么1.全面理解国家的内涵:①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②从构成要素看,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③从国家的性质看,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④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⑤从国家的职能看,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专政和民主的关系(1)区别:①专政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②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2)联系:①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②民主与专政是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3.当今世界主要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1)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2)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民主的本质看,资本主义民主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民主的主体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是广大人民,代表少数人的利益。(3)共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不同的国家都实行现代民主制度,都与专制相对。※4.国体与政体(1)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2)联系:①国体与政体都属于国家制度,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③政体的变化: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④政体的相对独立性(影响政体的因素):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外来势力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5.代议制(1)含义: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2)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3)意义: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1.2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产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3)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4)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①划分标准(依据):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划分看②民主共和制: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当代主要国家美、俄、中、法、德、印等都是民主共和制)③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在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大体相同。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①划分标准(依据):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②议会制(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总揽行政权力,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受议会监督。(议会可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应对不信任案政府可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国家元首(总统或君主)没有实权。代表国家有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③总统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有任期限制。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代表国家有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④半总统制:既有总统制特征,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不是政府首脑;又有议会制特征,政府首脑由内阁总理担任,政府对议会而不对总统负责。代表国家有法国、乌克兰等。1.3 政党和利益集团1.政党(1)产生: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地位: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3)目标: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谋求执政,但积极致力于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4)主要手段:在代议制政体下,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5)类型: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有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新型的政党制度2.利益集团:(1)含义: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2)目标:利益集团不同于政党,它们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3)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4)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5)利益集团的类型:根据其诉求性质的不同,分为自利型利益集团和公益型利益集团。【易错易混知识点】国家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 × )改: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2.国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政权。改: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3.所有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 )改: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4.任何民主制国家都是民主和专制的统一体( × )改:任何民主制国家都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体5.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 )改: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全民民主/超阶级民主。6.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一定相同。( × )改: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7.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国家政体的差异。( × )改:国体决定政体,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因素对政体不起决定作用。8.代议制的本质是直接民主。( × )改:代议制的本质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 )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10.在议会制国家中,议会不仅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还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 )改:在议会制国家中,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11.在议会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 × )改:在议会制国家中,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12.在总统制国家里,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所以,总统行使权力不受议会的干涉。 ( × )改:在总统制国家里,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13.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两国元首称谓上的差别反映出两国国家性质上的不同。( × )改:两国元首称谓上的差别反映出两国的政体不同,而不是国体不同,他们的国体即国家性质是相同的。14.总统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家都是总统制国家。( × )改:在总统制下,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还是政府首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独立于议会之外,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有些国家的总统只是国家元首,不担任政府首脑,政府由议会产生且只对议会负责,这属于议会制,不是总统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权,同时仍设内阁总理并向议会负责,这是半总统制。15.政党与阶级是同时产生的。( × )改: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6.政党往往通过发展经济实现执政的目标。( × )改:在代议制政体下,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17.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以取得政权为目标。( × )改:利益集团不同与政党,他们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向社会或者政府提出诉求,借以影响公共政策,来争取团体或成员个人利益。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1.国家主权(1)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2)重要性: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3)表现: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2.中央和地方:(1)中央和地方的分权: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②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2)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①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2.2 单一制和复合制1、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单一制和复合制(包括联邦制和邦联制)2、单一制(1)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2)特征: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3)分类: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3、复合制:(1)联邦制组成单位: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特征:在联邦制国家,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都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联邦各组成单位的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2)邦联制含义:邦联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组成的国家联盟实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4、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①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②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易错易混知识点】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改:国家的结构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政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 )改: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3.平等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 )改:独立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4.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管理形式改: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5.我国是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中央不干涉地方具体事务改:我国是中央集权型的单一制国家。6.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 )改: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7.法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 )改:法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英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8.台湾属于中国,它只是有相对主权的政治实体,而非主权国家改: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台湾属于中国,它没有相对主权。9.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由联邦整体所授予。( × )改: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10.邦联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 )改:邦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在解答有关 “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分析中国某种国际主张和行为的原因(中国与XX合作的依据/原因)、做法” 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和国际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的XX主张和行为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当今国际形势: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中国的主张和行为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客观趋势。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3.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内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XX符合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和宗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4.国际竞争的实质: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XX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多极化趋势3.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1、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①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②意义: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反对单边主义,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③长期性: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2、世界主要力量①世界若干个力量中心:美国虽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②中国作用::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③广大发展中国家作用: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推动健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3.2 国际关系1、认识国际关系(1)含义: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4)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5)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3.理解国家利益(1)阶级性: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3)国家利益如何决定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4)合理维护国家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主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4.中国坚定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什么: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怎样做:★国家的做法:①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②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补充:③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补充)公民的做法:①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③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④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⑤敢于并善于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易错易混知识点】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意味着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 )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2.世界多极化就是指世界上出现了若干个力量强大的主权国家。( × )改:“世界多极化”中的“极”不仅包括力量强大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还包括国际组织(如欧盟)。3.发展中国家登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成为了国际秩序的领导者。( × )改: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而不是“领导者”。4.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 )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5.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 )改: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6.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改: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导致国际冲突的加剧。( × 1 )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8.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 )改:世界多极化格局是一种发展趋势,未形成。9.中国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主导力量。( × )改:中国在世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能说领导、主导。10.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正在形成。( × )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11.综合国力的变化是国家问合作与冲突的根源。( × )改:国家利益的变化是国家问合作与冲突的粮源。12.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 )改: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不是内容。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4.1 时代的主题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①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护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②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3.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各国相互依赖。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2)力量之间的制衡: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3)谈判与对话: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随着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4.2 挑战与应对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①个别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的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2)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3)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当今世界,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2、解决和平与发展的的有效途径:(1)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2)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3)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3、国际关系民主化(1)内涵: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2)为什么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①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②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③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④只有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才能尊重国际社会多样化的事实,保护和尊重各国在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3)怎样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① 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② 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③ 维护国际关系民主化,就应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④ 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垄断国际事务⑤ 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积极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易错易混知识点】1.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饥饿问题。( × )改: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2.局部冲突和国际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 )改: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不是局部冲突和国际恐怖主义。3.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 )改: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 )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5.各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立场上是一致的。( × )改:各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立场上存在分歧,许多国家在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上只顾本国国家利益而不顾人类共同利益。6.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已经瓦解,新秩序已经建立。( × )改:当前国际秩序仍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旧秩序,新秩序还没有建立。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外交政策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4)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5)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6)基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也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加活跃的时期。(2)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了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必要性: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内涵: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3)要求: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4)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4.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实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易错易混知识点】1.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 × )改: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 )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坚持这一准则。3.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领导国际新秩序的责任担当。( × )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但中国承诺永远不称霸,主张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所以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4.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 )改:中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并不是所有国家。5.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 )改: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当我国领土受到侵犯、国家主权受到干涉时,我们一定会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还击。6.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了同沿线成员国以共同发展为特征的结盟伙伴关系。( × )改: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搞结盟、搞对抗,而是要以合作共赢的态度欢迎世界各国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中国所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只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 )改: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利益分歧是一种常态,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不同国家人民共同的利益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有国家都坚持的外交思想。( × )改: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但这一思想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坚持的,一些国家的外交行为仍然追求单边绝对优势,无法考虑他国合理关切。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在考虑共同利益的同时关切自身利益。( × )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符合各国共同利益,但是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合理关切他国利益,努力寻求各国共同利益。10.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要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 )改: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中国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世界多极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建设性力量但非主导力量。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走进经济全球化6.1 认识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1)含义: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2)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2.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1)积极影响: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2)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影响)(P65)①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②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④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消极影响)(P66)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3.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P66)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4、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P67-P68)举措:①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②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③要完善全球治理,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原则。【易错易混知识点】1.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 )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2.跨国公司以母国为基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分公司。( × )改:跨国公司以母国为基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不是分公司。3.跨国公司把公司的内部分工发展为国家间的分工,把内部贸易发展为国家间的贸易。( × )改:跨国公司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4.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一定会使各国普遍受益。( × )改: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并不一定会使各国普遍受益。5.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向发展。( × )改: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平等、开放、合作、共享是完善全球治理机制需要遵循的原则。6.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不占有优势,故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应尽可能避开。( × )改: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不可能避开,应积极参与,趋利避害。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1.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我国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总体要求)(2)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①依托优势: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②推动升级: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③缩减清单: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④深度参与: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具体要求)(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P72(4)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P73(5)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49-50)(6)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把 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 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实行对外开放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1)必要性: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2)要求:①我们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③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7.2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1)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获得国内的发展成就: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1)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大多数,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2)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②.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3.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①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国态度)②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③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主张)④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中国行动)【易错易混知识点】1.我们要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改:独立自主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才谈得上真正对外开放。2.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对外开放为辅。( × )改: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3.实行对外开放意味这放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 )改: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4.中国的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 × )改: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中国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结果。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5.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单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 改: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6.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制定全球经济规则,与相关各国共同应对挑战。( × )改:全球经济规则是相关各国共同制定的,中国是其中积极参与者。7.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传统思维,坚持见利思义、以义制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 )改: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主要的国际组织8.1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1)含义:国际组织指的是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某种目的,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2)地位: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3)分类:①成员性质: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APEC)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红十字会、奥委会)②地理范围:区域性国际组织(欧盟、东盟)世界性国际组织(联合国、WTO)③职能范围:一般性国际组织(联合国)专门性国际组织(足联、世界卫生组织)(4)机构:①议事和决策机构: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②执行机构;③秘书处;④司法机构(5)特征:国际性、目的性、组织性、自主性 P86(6)作用:①积极作用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消极作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8.2 联合国联合国(1)地位: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3)原则:①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②各会员国应忠实履行根据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③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④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⑤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使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⑦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此项规定不应妨碍联合国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的行为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4)主要机构①联合国大会: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大会关于重要问题,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通过。 ②安全理事会主要责任: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中、美、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决策原则:程序性问题(例如:通过议事规则)以15个理事国中至少9个理事国同意通过;实质性问题(例如:解决争端)也需9票通过,并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体现大国一致原则。常任理事国所拥有的这种权力通常被称为“否决权”。③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④托管理事会;⑤国际法院: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 ⑥秘书处:行政机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2.联合国的作用:①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②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③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联合国发展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④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8.3 区域性国际组织1、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①地位: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②宗旨: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③最高决策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首脑会议)④最大的特点:欧盟是由成员国组成的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组织,成员国向欧盟让渡了大量主权。2、亚太经合组织①地位: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②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③方式:通过独特组织方式推进成员国的合作。即: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3、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地位: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4、非洲联盟①地位: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②最高权力机构:首脑会议③非盟的作用: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易错易混知识点】1.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基石。( × )改: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2.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基于其公益性和一定程度的志愿性特征,在国际事务中总是发挥着积极作用。( × )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一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为个别大国服务,成为个别大国向其他国家渗透的工具。3.按照成员性质,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 )改:按照成员性质,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4.联合国是凌驾于各国之上的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 )改:任何国际组织都是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联合国也不例外,联合国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不干预主权国家内部管辖的任何事务。在联合国组织内,各成员国主权平等。5.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 )改:联合国大会是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的审议机构,安全理事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6.中国支持联合国开展的各项活动。( × )改: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7.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是东盟发展的基本原则。( × )改:东盟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协商一致、循序渐进;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是亚太经合组织方式。8.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 )改: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而联合国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9.欧盟成员国都是欧元区的成员。( × )改:欧元区总共包括19个国家,而欧盟成员国中的丹麦、瑞典等国在是否加入欧元区进行的全民公决投票中没有得到本国人民的支持,没有成为欧元区的成员。10.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包括亚洲国家、大洋洲国家、南北美洲国家和俄罗斯,因而它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组织。( × )改:虽然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包括亚洲国家、大洋洲国家、南北美洲国家和俄罗斯,但其成员始终离不开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这一特征,非这一特征的其他国家不被其接纳,因而它不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组织。11.亚太经合组织在每次非正式首脑会议举行前,都要通过艰苦的谈判达成协议,通过落实协议来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 )改:亚太经合组织不同于世界贸易组织等其他贸易组织,它以磋商代替谈判,以论坛承诺代替法律协定,避免高度机制化和强制性对各方形成约束,从而平衡不同发展水平的成员的权益和要求,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12.中国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在东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改:中国与东盟是战略伙伴关系。13.非洲联盟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 )改:非洲联盟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9.1 中国与联合国1.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①二战中,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筹建,是创始国之一。②1949年中国政府要求参加联合国工作,但美国对新中国恢复席位设置重重障碍。③1971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④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2)作用: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①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②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③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1.二十国集团:(1)讨论议题: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2)中国与二十国集团: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2.金砖国家:(1)地位: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2)中国与金砖国家: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2017年,中国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3.上海合作组织:(1)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2)模式: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3)作用: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地位: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2)成立:亚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运营,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3)宗旨: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4)运行原则和目标:公开、透明、独立、问责,目标是精简、廉洁、绿色。(5)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易错易混知识点】1.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决定权。( × )改: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而不是决定权。2.联合国的会员国在内政外交上服从联合国的管理。( × )改:联合国的会员国支持联合国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工作,不需要在内政外交上服从联合国的管理。3.联合国安全机制已经与时代发展完全脱节。( × )改:联合国是一个按照传统安全理念设计的国际组织,当世界的发展使安全的概念越来越扩大化和复杂化的时候,联合国安全机制已经与时代发展部分脱节并非完成脱节。4.联合国改革就是推进安理会改革。( × )改:联合国改革包括安理会改革、财政改革、危机处理机制改革等。5.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 )改: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6.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 )改: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7.金砖五国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 × )改: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着上海合作组织。8.亚投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 )改: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