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无答案)

资源简介


1.自然界中的硫
(1)物理性质
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硫黄 黄色晶体 不溶于水 微溶于酒精 易溶于CS2
(2)化学性质
H2 O2
①与金属反应表现氧化性
②与非金属反应
硫化氢(H2S):臭鸡蛋气味、有毒
③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S+2H2SO4(浓)3SO2↑+2H2O,表现还原性。
④与NaOH溶液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
[提醒] 
①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Cu2S、FeS)。
②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2.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②氧化性(如与H2S溶液反应):
SO2+2H2S===3S+2H2O

④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提醒] ①工业上可利用SO2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但不能用于食品的增白。SO2还用于杀菌、消毒等,可用作干果的防腐剂。
②SO2不能漂白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变红色。
③ Cl2水的漂白原理与SO2不同, Cl2水的漂白原理是 Cl2与H2O反应后生成了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的物质氧化为无色的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④SO2能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SO2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3)实验室制法
①固体Na2SO3与较浓H2SO4(70%)反应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②铜与浓H2SO4混合加热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提醒] 用70%左右的浓硫酸而不用98.3%的浓硫酸或稀硫酸的原因:若用98.3%的浓硫酸,因其含水少,硫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H+浓度很小,难以反应。若用稀硫酸,则含水量多,因SO2易溶于水,不利于SO2的逸出。
(4)SO2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
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含硫矿石的冶炼
危害 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
防治 开发新能源、燃煤除硫、处理工业废气
(5)SO2和CO2的鉴别
试剂 现象及结论 原理(化学方程式)
品红溶液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 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
KMnO4溶液 使紫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溴水 使橙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Br2+SO2+2H2O===2HBr+H2SO4
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3SO2+2HNO3+2H2O===3H2SO4+2NO↑ Ba(NO3)2+H2SO4===BaSO4↓ +2HNO3
FeCl3溶液 使棕黄色变为浅绿色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FeCl3+SO2+2H2O===FeCl2+FeSO4+4HCl
澄清石灰水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原因是二者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O3/SO2/CO2的检验
[典例] 已知:2H2SO4(浓)+CCO2↑+2SO2↑+2H2O,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三氧化硫(SO3)
(1)物理性质
熔点16.8 ℃,沸点44.8 ℃,在常温下为态,在标准状况下为态。
(2)化学性质
反应 化学方程式
与水反应 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
与氧化钙反应 SO3+CaO===CaSO4
与氢氧化钠反应 SO3+2NaOH===Na2SO4+H2O
[对点训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纯氧中燃烧生成SO3( )
(2)试管内壁上附着的硫黄可用热的碱液清洗( )
(3)SO2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漂白( )
(4)将SO2通入BaCl2溶液,能产生白色的BaSO3沉淀( )
(5)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
(6)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
(7)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
2.将SO2和SO3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其结果是(  )
A.两种气体都被吸收,有BaSO4沉淀生成
B.只有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
C.生成BaSO3和BaSO4两种沉淀
D.只生成BaSO3沉淀,SO3从溶液中逸出
3.(2017·海南高考)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
A.CO          B.SO2
C.HCl D.CO2
4.如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和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5 mL 0.10 mol·L-1的E溶液与1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硫酸 硫酸盐
1.硫酸的性质
(1)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难挥发。
难挥发性:用于制挥发性酸(如HCI、HNO3)
H2SO4(浓)+NaClNaHSO4+HCl↑
强酸性:Ca3(PO4)2+3H2SO4(浓)===3CaSO4+2H3PO4
(2)溶解性:浓H2SO4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
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 ,能与指示剂、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3.浓H2SO4的特性
①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能力,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甚至能吸收结晶水合物的水,故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干燥一些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如用浓H2SO4,可干燥O2、H2、 N2、CO2、 Cl2、HCI、CO2、CO、CH4等气体,但不能干燥NH3、H2S、HI、 HBr 等气体。
②脱水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按氢、氧原子2:1的比例脱去纸、棉布、木条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如:C12H22O11 12C+11H2O,在蔗糖的脱水实验,浓硫酸既体现 又体现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与脱水性有很大关系,如浓硫酸会使蓝色石蕊试纸 。
③强氧化性: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浓硫酸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常见的氧化剂。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3)常温下,铁、铝遇浓H2SO4钝化,可用铝(或铁)槽车运输浓硫酸。
金属(如Cu、Zn等)与浓H2SO4反应时,要注意H2SO4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开始阶段产生S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变小,最后变为稀H2SO4,Cu与稀H2SO4不反应,Zn与稀H2SO4反应生成H2而不是SO2。
4.硫酸的工业制备
(1)工艺流程
[提醒] 工业上用98%的硫酸吸收SO3,可以避免用水吸收SO3产生的酸雾腐蚀设备,并且可以提高吸收率。
(2)反应原理
①燃烧硫铁矿(FeS2)或硫制备SO2:
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
②SO2转化为SO3:2SO2+O22SO3。
③SO3吸收生成H2SO4:SO3+H2O===H2SO4。
5.SO、SO的检验
(1)SO的检验
①向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2H+===H2O+SO2↑。
②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加入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Ba2+===BaSO3↓,BaSO3+2H+===Ba2++SO2↑+H2O。
(2)SO的检验
①检验方法
检验SO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加足量盐酸酸化,取清液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SO)
②检验误区
误区1 只加BaCl2、而不先加盐酸酸化 将导致CO、SO、Cl-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SO3、AgCl白色沉淀
误区2 误将Ag+判断成SO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而含Ag+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Cl-===AgCl↓(白色)
误区3 误将SO判断成SO 如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或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该错误是未注意NO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将SO氧化成SO而产生干扰
典例
1.某无色溶液中的阴离子可能是Cl-、Br-、 I-、SO、SO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仍为无色将试管中的溶液分成两份,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BaCl2溶液,均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
[对点训练]
1.(2019·蚌埠月考)宋代《图经本草》中有记载:“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其也。看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按为末,色似黄丹。”文中“矾”的化学式是(  )
A.ZnSO4·7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CaSO4·2H2O
2.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不可贮存在铝、铁容器中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下列关于该溶液所含离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SO
B.含有SO和Ag+
C.可能含有SO、Ag+、SO中的一种或两种
D.可能含有SO或CO
4.用硫及其化合物制硫酸有下列三种反应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SH2SO4
途径②:SSO2SO3H2SO4
途径③:FeS2SO2SO3H2SO4
A.途径①的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
B.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
C.由途径①、②、③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
D.途径②、③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论
5.(1)用过量的锌与浓H2SO4反应,某同学认为除了生成SO2外,还有H2产生,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量铜片与含0.2 mol H2SO4的浓H2SO4共热足够长时间(只考虑铜与浓H2SO4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甲认为产生的SO2少于0.1 mo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乙同学认为产生的SO2为0.1 mo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证明在低温下铜不能与O2反应,也不能与稀H2SO4共热发生反应,但工业上却是将废铜屑倒入热的稀H2SO4中并通入空气来制备CuSO4溶液的。铜屑在此状态下被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铜制备CuSO4的另一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上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前”或“后”)者较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硫
B.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产生
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SO2、CO、Cl2等气体
2.保罗·克拉兹等三位科学家因在氟利昂和臭氧层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O—Cl—Cl—O
C.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
D.过程②中一氧化氯断键形成过氧化氯
3.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铝罐槽车储运浓硫酸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B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C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 浓HNO3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NO2能溶于浓硝酸
D SO2能使溴水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4.下列物质的检验中,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HNO3后,白色沉淀不溶解,也无其他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或SO
C.取少量久置的Na2SO3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足量盐酸酸化,然后加BaCl2溶液,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加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
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5.下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此装置可减少导致酸雨的气体的排放
B.装置内发生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C.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2SO2+2CaCO3+O2===2CaSO4+2CO2
D.若排放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排放的气体中含SO2
6.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  )
A.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B.溶有NH3的酚酞溶液
C.溶有SO2的酚酞溶液
D.溶有Cl2的品红溶液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2Cl2+3H2O===2SO+4Cl-+6H+
B.用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Cu2++H2S===CuS↓+2H+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Al3++4NH3·H2O===AlO+4NH+2H2O
D.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稀溶液与NaHSO4稀溶液混合:
Ba2++2OH-+2H++SO===BaSO4↓+2H2O
8.葡萄酒中常加入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为检测某葡萄酒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通常以酒样中SO2的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还原性:SO>I->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试剂A选择氯水,则试剂B可选择NaOH标准液
B.通入N2和煮沸的目的是为了将产生的气体从溶液中全部赶出
C.葡萄酒中加亚硫酸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氧化,利用了亚硫酸盐的还原性
D.若试剂A选择碱液,调节吸收后溶液为中性,则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液
9.浓硫酸分别和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
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
D.③中浓H2SO4被还原成SO2
10.(2019·长春联考)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11.下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B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可能变为红色
B.溶液B转化为溶液C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H++2Fe2++O2===2Fe3++2H2O
C.溶液酸性A>B>C
D.加氧化亚铁可以使溶液C转化为溶液A
12.高锰酸钾(KMnO4)和过氧化氢(H2O2)是两种典型的氧化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2O2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臭碱(Na2S)      B.小苏打(NaHCO3)
C.水玻璃(Na2SiO3) D.酒精(C2H5OH)
(3)高锰酸钾、双氧水、活性炭常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但三者联合使用时必须有先后顺序。
①在稀硫酸中,KMnO4和H2O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2O2-2e-===2H++O2↑
还原反应:MnO+5e-+8H+===Mn2++4H2O
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处理饮用水时,活性炭应在高锰酸钾反应结束后投加,否则会发生反应:KMnO4+C+H2O―→MnO2+X+K2CO3(未配平),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1.(2017·北京高考)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现象 结论
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2SO3>H2SiO3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与浓硫酸共热制取SO2并完成相关性质探究(不考虑水蒸气)。
(1)有同学认为制得的SO2中可能混有杂质,其化学式为________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气体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为验证并吸收SO2,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装置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G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H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验证S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取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高考新载体——常考4种含硫化合物
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它是无色透明的晶体,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呈碱性。
1.Na2S2O3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生成单质硫,放出SO2气体:
S2O+2H+===S↓+SO2↑+H2O。
(2)Na2S2O3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能被I2、Cl2、KMnO4等氧化剂氧化:
①2Na2S2O3+I2===Na2S4O6+2NaI,此反应用于定量测定碘。
②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此反应在纺织和造纸工业上作脱氯剂。
③5Na2S2O3+8KMnO4+7H2SO4===8MnSO4+5Na2SO4+4K2SO4+7H2O。
(2022福建模拟)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作分析试剂及还原剂,受热、遇酸易分解。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模拟古法制硫酸,同时利用生成的SO2气体制备硫代硫酸钠。
II.硫代硫酸钠性质的探究
①取Na2S2O3晶体,溶解,配成0.2mol·L-1的溶液。
②取4mL所配溶液,向其中加入1mL饱和氯水(pH=2.4),溶液立即出现浑浊,经检验浑浊物为S。
实验小组研究S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 Cl2等含氯的氧化性微粒氧化了-2价硫元素。
假设2: 酸性条件下,Na2S2O3分解产生S(不考虑空气中氧气氧化)。
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所加试剂 现象
第①组 1mL饱和氯水+4mLNa2S2O3溶液 立即出现浑浊
第②组 1mL某试剂+4mLNa2S2O3溶液 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且浑浊度比①组小
(4)第②组实验中的某试剂是 。
(5)依据现象,S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Na2S2O3的制备方法
将Na2S和Na2CO3以2∶1的物质的量比配成溶液,然后通入SO2,反应大致可分三步进行:
(1)Na2CO3和SO2反应生成Na2SO3:Na2CO3+SO2===Na2SO3+CO2。
(2)Na2S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H2S:Na2S+SO2+H2O===Na2SO3+H2S,
H2S是强还原剂,遇到SO2时析出硫:2H2S+SO2===3S+2H2O。
(3)Na2SO3和S作用生成Na2S2O3:Na2SO3+S===Na2S2O3。
将上面三个反应合并得到总反应: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至293~303 K时即析出Na2S2O3·5H2O,用上述方法制得的Na2S2O3中常含有Na2SO4和Na2SO3等杂质。
[提醒] 制取硫代硫酸钠的另一种方法是在沸腾的状况下,使Na2SO3溶液同硫粉反应:Na2SO3+SNa2S2O3。
过二硫酸钠中S为+6价,含有1个过氧键(—O—O—),性质与过氧化氢相似,具有氧化性。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时,过氧键断裂,过氧键中的氧原子由-1价变为-2价,硫原子化合价不变,如S2O+2I-2SO+I2、5S2O+2Mn2++8H2O10SO+2MnO+16H+。过二硫酸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Na2SO4、SO3和O2。
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能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不溶于乙醇。S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具有还原性。
吸收空气中氧气的方程式:2Na2S2O4+O2+2H2O===4NaHSO3
或Na2S2O4+O2+H2O===NaHSO3+NaHSO4。
焦亚硫酸钠又称二硫五氧酸钠
1.性质
成品为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露置空气中易氧化成硫酸钠,与强酸接触放出二氧化硫而生成相应的盐类,加热到150 ℃分解,通常用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其方程式为2NaHSO3===Na2S2O5+H2O。
2.用途
①医药工业用于生产氯仿、苯甲醛等;
②食品工业用作漂白剂、防腐剂、疏松剂、抗氧化剂、护色剂及保鲜剂;
③印染工业用作棉布漂白后的脱氯剂、棉布煮炼剂;
④制革工业用于皮革处理,能使皮革柔软、丰满、坚韧,具有防水、抗折、耐磨等性能。
[典例1]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作分析试剂及鞣革还原剂。它受热、遇酸易分解。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物是____________。
(3)d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4)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5)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 (2018·全国卷Ⅰ)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_______。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 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g·L-1(以SO2计)。
[课时跟踪检测] 
1.如图是硫在自然界的循环,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
B.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三氧化硫进入大气
C.化石燃料中的硫来自于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
D.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能是导致雾霾的成因之一
2.某硫酸厂废气中SO2的回收利用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可能含有2种盐
B.a是SO3
C.Y可能含有(NH4)2SO4
D.(NH4)2S2O8中S的化合价不可能为+7
3.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Cl3溶液中,取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A 加入NaOH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
B 加入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
C 加入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D 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 有蓝色沉淀
4.(2017·江苏高考)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5.为确定某纯净的气体X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几种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现象) 结论
A 闻X气味(有刺激性)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X一定是SO2
B 闻X气味(有刺激性)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X一定是SO2
C X品红溶液(褪色) 变红色 X一定是SO2
D X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X一定不是SO2
6.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
B.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速率和HI的平衡转化率
C.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4H2O+I2===H2+2H2SO4+2HI
7.某校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Na2SO4与焦炭高温加热后的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Na2SO4与焦炭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先通入N2,然后加热,直至反应结束,整个过程中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气体产物中可能含有CO2、CO及SO2,并进行验证,选用上述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实验装置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装置H中黑色粉末是________。
②能证明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含有SO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3)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固态产物,能证明固态产物中含有Na2S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中发现固态产物完全反应后,锥形瓶底部还产生少量黄色沉淀,说明固体产物中除含有Na2S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填一种可能的物质)。
8.广泛用于纺织工业的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一种强还原剂,可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
Ⅰ.工业上制备保险粉的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生成的沉淀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③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保险粉的方法为________、洗涤、干燥,洗涤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Ⅱ.工业上也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NaHSO3溶液制备Na2S2O4。
(4)惰性电极a连接电源的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不加阳离子交换膜,则得不到Na2S2O4,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探究Na2S2O4的性质:
某课题小组常温下测得0.050 mol·L-1Na2S2O4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6)0~t1主要生成HSO,写出0~t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t1时溶液中Na2S2O4全部被氧化成NaHSO3,此时溶液中c(SO)-c(H2SO3)=________(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9.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填字母)。
实验二 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填字母)。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