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地理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陆地和海洋单元 组织方式 重组单元 自然单元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及对应的教材内容1 大洲和大洋 1 课时2 海陆的变迁 1 课时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世界地 理中的海洋与陆地部分,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表 1“海洋与陆地”的课程标准和活动建议标准 活动建议1. 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 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 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 的分布。 2. 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 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 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 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 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自选实验材料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海底 扩张、大陆漂移(二) 教材分析1. 知识框架2. 内在逻辑本节内容是从地理角度让学生去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知识, 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做好必需的准备,其中陆地和海洋贯穿于世界地理的始终, 是学习陆地和海洋、海陆的变迁乃至整个世界地理的基础与铺垫。在第一节介绍 了海陆轮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之后,可能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地球表面的 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第二节以海陆 变迁为主体,着重阐明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一些基本观点,因此,第二节教 材可视为第一节陆地和海洋的延续和深化。同时通过学习海陆的变迁也让学生了 解到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位置和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海陆是在变迁的,板块是 在运动的,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不断质疑不断求证中进步的。(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分 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学习 方法、读图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应用地图, 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地图记 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依据课标,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1. 能够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2. 通过识图,让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和名称,加深对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图的印象。3. 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有关的实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位置在不断运动和变 化之中,使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4. 通过实例分析,搜集相关的证据,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 观点。5. 通过时事分析火山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以及掌握一定逃生知识。6. 通过实例和动手制作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说明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 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选取的主题“陆地和海洋”,属于世界地理的一部分,结合《义务教 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要求和其他部分课标要求。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本单元课时作业由 2 课时组成。 基于双减的背景,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出发点,每个课时由9 道题组成,其 中 4 道 A 组基础知识选择题。4 道 B 组能力提高选择题和 1 道 C 组素养扩展综合 题。基础知识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 能力,能力提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培养推理能力,想 象能力,素养扩展综合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整体关联,迁移,同时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精神。本单元作业体例见表 2。表 2“陆地与海洋”单元作业体例课时作业 单 元 质 量 检 测 作 业题量 大洲和大洋 9 题 选择题5 题 综合题3 题海陆的变迁第 1 课时 9 题海陆的变迁第 1 课时 9 题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8 题题型 绘图、填图、选择题、实践题、活动题10 分钟以内 30 分钟以内五、课时作业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作业 1:一、作业内容【A 组基础知识题】1. 地球从外太空俯瞰就像一颗美丽的蓝色弹珠,你认为 下面关于这颗蓝色弹珠表面海陆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表面 21%被海水覆盖。B.表面海陆分布非常均匀。C.海洋集中分布在南半球,而且南极附近也是一片海洋。D.无论我们怎样平分这颗弹珠,其中任何一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上面 积。设计意图:本题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海陆分布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世界海洋 和陆地的分布特点。本题答案为 D。七大洲的外部轮廓是我们认识大洲的基础,下面是其中四个大洲的轮廓,请依据 你的判断回答下面 2-4 小题。2. 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北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B.北美洲、亚洲、大洋洲、欧洲C.亚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D.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3. 图中①大洲东临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4. 图中全部在北半球的的大洲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设计意图:本题设计主要考察学生对大洲、大洋轮廓,位置等基础性识记情况。 本题答案为 1.D 2.D、3.B、4.B。【B 组能力提高题】读南半球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回答 1-4 题1. 图示四个大洲中哪一个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 )A. D B. C C. B D. A2. 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3. 依图可判定地球的自传方向为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①→②→③4. 图中C 大洲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分界线是 ( )A. 白令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土耳其海峡设计意图:本题设计主要考察学生大洲、大洋空间思维的构建,能够读懂半球 图,并通过半球图联想另一半球大洲大洋的空间位置分布状况。根据半球中大洲、大洋的位置判定半球自传方向,检测学生地理知识综合能力的运用。 本题答案为 1.A、2.A、3.D、4.B。【C 组素养扩展题】1.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于 2022 年 2 月 4 日晚在国家体育馆 隆重举行。开幕式上“冰雪五环”代表五大洲,五环中,黄色代表亚洲,黑 色代表非洲,蓝色代表欧洲,红色代表美洲,绿色代表大洋洲,五环环环相 扣,象征着五大洲人民的团结,共振奥运精神!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1) 如果根据奥运五环的颜色给右图的大洲图着色,图中哪一个大洲没有 被着上颜色________ (填字母和名称),它是跨________最广的大洲 (选填“经 度”或“纬度”)。(2) 被称为“青蛙公主”的我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出生在美国,她 出生地所在的大洲属于________洲(填字母和名称),该大洲与我国隔着________ 洋(填字母和名称);与谷爱凌出生地属于五环颜色中同一颜色的大洲是________ (填字母和名称),这两个“红色”大洲在它们中部的最窄出开通了一条________ 运河,成为了这两大洲的分界线。(3) 冬奥会上有一位来自“蓝色”大洲的运动员,你能说一说该运动员所 在大洲与“黄色”大洲的分界线吗?①_______ 山脉 → 乌拉尔河 →②_______海 →③_______ 山脉 → 黑海 →④ _______海峡本题答案:(1) G 南极洲 经度(2) E 北美洲 M 太平洋 B 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3) ①乌拉尔 ②里 ③大高加索 ④土耳其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答题正确知道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知道主要大洲的分界线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世界地理海陆分布部分的课标要求:一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 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二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 洋的分布”。通过基础题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球表面基本海陆分布特点,识 记大洲和大洋的名称、轮廓等基本知识。其次,通过能力提升练习,让学生构建 大洲、大洋的空闲思维,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和相关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 养。第三,综合题,意在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事例相结合,学以致用, 并通过冬奥会这一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国家、世界时事,增强地理素养, 和爱国主义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作业 2一、作业内容【A 组基础知识题】1. 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南海永暑礁从一块随时会被潮水淹没的 礁石,经过围海造田,到 2015 年时,永暑礁的岛陆面积仅次于美济礁和渚 碧礁的,为南沙群岛第三大岛,面积约达 2.8 平方公里。据此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人类对地球表面的改造是海陆变迁最主要的原因B. 围海造陆的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C. 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主要原因D. 地壳的变动不会造成海陆的变迁设计意图:本题设计主要考察海陆变迁的原因。本题答案为 1.B2.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 人。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依据不包括 ( )A. 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几乎是吻合的B. 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古老底层相似C. 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D. 海洋在缩小,陆地在扩大设计意图:本题设计主要考察大陆漂移提出的依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 论证精神。本题答案为 2.D3. 20 世纪 60 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关 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表层是整体一块B. 全球大致分为七大板块C. 板块内部地壳活跃D.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4. 图 1 中六大板块的名称全都被字母覆盖了,你还记得它们的名称吗?那么板 块 F 为 ( )图 1A. 亚欧板块 B .南美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设计意图:本题组设计主要考察板块构造假说的主要内容和六大板块的轮廓, 位置等基础性识记情况。本题答案为 3.D 4.D【B 组能力提高题】1. 在中国河南省登封嵩山中发现了古老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说明 ( )A.嵩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的B.嵩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三叶虫从海洋里爬到嵩山去的D.古老海洋生物三叶虫一直生活在陆地上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的原因,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位置在不断运 动和变化之中,使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本题答案为 1.A2. 2005 年珠峰测量,获得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 8844.43 米,2020 年 12 月 8 日,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 8848.86 米。喜马拉雅山脉在不 断升高是因为 ( )A. 非洲版块和亚欧板块在不断碰撞挤压B.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不断碰撞挤压C.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在不断张裂D.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不断碰撞挤压3. 全球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 洋火山地震带,其中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 )A. 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4. 2021 年,当地时间 1 月 23 日,南美洲西海岸国家智利发生 7.0 级地震,随 后发生多次余震。智利此次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张裂分离B. 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C.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D.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设计意图: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以及对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的应 用。掌握世界著名山系及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本题答案为 2.D 3.D 4.B【C 组素养扩展题】1. 当地时间 14 日、15 日,太平洋岛国汤加连续两天发生剧烈火山喷发,多个 卫星捕捉到火山喷发的瞬间:海面大面积“炸开”,巨大波纹向外迅速扩散。 汤加火山喷发后,当地华人华侨的生命安全牵动人心。下图 2 是汤加的地理 位置图。图 2 汤加地理位置图(1) 汤加位于四大洋中的__________洋,本次地震的发生,是由于汤加位于 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恰好位于________________ 火山地震带上,地壳不稳定引起的。(2) 火山爆发后,由于互联网和通讯网全部中断,汤加长时间处于“失联”状态, 无法报告详细的伤亡数字,当火山发生时,当地的居民应该 ( ) (多选) A.用口罩、湿毛巾或者潮湿的东西捂住口鼻B.逃离的过程中要用其他物品保护头部,例如头盔,防止被砸伤、烫伤。 C.站着不动,等待救援D.尽快离开火山喷发区(3) 汤加和英国同是岛屿国家,而英国却很少地震发生火山喷发,请用板块构造 学说对此进行解释。设计意图:意在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事例相结合,学以致用, 并通过汤加火山喷发这一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国家、世界时事,增强 地理素养,增强正确逃生思路。本题组答案为:(1) 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 (顺序可调换);环太平洋。(2) ABD(3) 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而英国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较为稳定。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答题正确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板块的分布掌握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 动的关系知道正确的逃生技能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课标海陆的变迁部分的课标要求要求:一是“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 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二是“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 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通过 A 组基础题的设 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六大板 块的分布、名称、位置的识记。其次通过 B 组能力提高题,让学生学会分析 海陆变迁的原因 ,以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的应用。C 组素养扩展题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和论述 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以及对在危险情况下能做 出正确反应的选择。单元质量检测作业1.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美洲东西两岸 濒临的海洋分别是 ()A. 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大西洋 C.北冰洋、大西洋 D.大西洋、太平洋2. 下图中①②③④中,①是北冰洋,②是太平洋,③是亚洲,④是美洲,则 A地是 ()A. 马六甲海峡B. 苏伊士运河C. 巴拿马运河D. 白令海峡3. 地球自从形成以来,在地表和内部就进行着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下列地形 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 台湾海峡的形成B. 荷兰的围海工业坝C.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D.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4.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下列地形单元中,与喜马拉雅山脉成因相同的是( )A. 台湾海峡B. 长江三角洲平原C. 红海D. 科迪勒拉山系5.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我们应该及早掌握地震逃生技能,为自己 的生命安全健康做好保护措施。在学校里,一旦发生地震,不幸被埋在废墟 里,我们应该 ( )A. 冷静观察,尽量自救,保存实力,等待救援B. 大声喊叫,拼命挣扎C. 不需要救援, 自力更生D. 惊慌失措,听天由命参考答案:1.D 2.D3.B 4.D 5.A二、综合题6. 画一画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将七大洲抽象呈几何图像绘制在地图上, 有助于认识七大洲的位置及各洲之间的相对关系。请你仿照教材 P36 页的活动题, 绘制一幅简单的七大洲分布图,并在图中表明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7. 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对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有了更深的了 解,现有艘货轮从地中海出发来到我国的东海岸,共有几条线路?对照世界 地形图,说出每条线路其途径的海、洋、海峡。(1) 请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写在图 1 相应位置。图 1 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2) 请在下图中画出路线图。(3) 你画出了几条线路?依照你画出的路线图,该货轮依次经过的海、洋、海峡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略(2) 略(3)线路一: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 我国东部海岸;线路二: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 洋-我国东部海岸;线路三: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北冰洋- 白令海峡-太平洋-我国东 部海岸8. 根据图 2 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 小明教科书上的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不小心被墨水污染了看不清,请你帮它 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板块名称。图 2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2) 就大陆的分布而言,A 地属于_________大陆;就板块的范围而言,A 地属于 ________板块;从大洲的分布角度而言,A 地属于______洲。(3) 沟壑纵横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是图中数码______代表的山脉,山脉②是由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 块相互________ (运动方式) 形成的。(4) 请登录“中国地震台网”,查阅近一年以来 6 级以上的地震,并将发生 6 级 以上的地震点根据经纬度,在上图中标出大致位置,最后参照你标出的地震 分布图,说明地震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参考答案:(1) 略(2) 亚欧大陆;印度洋板块;亚洲(3) ①;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4) 略序号 类型 对 应 单 元 作 业 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 成 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1 (择) 选 题 1 √ 易 改编 52 (择) 选 题 2 √ 中 原创3 (择) 选 题 3 √ 易 改编4 (择) 选 题 4 √ 中 原创 255 (择) 选 题 5 √ 易 原创6 (合) 综 题 2 √ 易 原创7 (合) 综 题 2 √ 难 原创8 (合) 综 题 6 √ 难 原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