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地理作业设计
一、章节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章节名称
地理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居民与聚落
章节 组织方式 自然章节
章节信息 序号 章节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人口与人种 人口、人种
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语言、宗教
3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 聚落 城市 乡村
二、总体构想
本作业设计是在“双减”背景下撰写,不但要解决学生为什么 要做作业,还要解决做什么样的作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的 本质是发展人,提高人的素养,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创新。因此作 业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利用人能自我嬗变的特点。
三、实施步骤
本章作业设计成 3 课时,每课时分四个阶段:预习作业、课堂巩 固作业、拓展作业、反思作业。按等级赋分评价。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一、作业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比较主动,热情较高。通过大量的图文作业设计,能让绝 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方式,强化读图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对 层次较好的学生,通过设计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乃至亲身体会的所见所闻的作 业,可以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分层作业设计的思路,主要是面 向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使相关习题置于各种层次的最近发展展区,体现作业 的自主性、可选择性和层次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反思作业有助于帮 助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提升;也有助于帮助老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作业总体达标要求:根据课前、课堂和课后各个习题的分值,分为优秀、良 好、合格。
二、作业设计
( 一) 课前预习作业
1.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思考: 曲线平缓表示人口增长快还是慢? 曲线变陡 呢?将变陡、变缓的时间点标注在图表上。
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将人口稠密地区用A B C D 标注 在图上,将人口稀疏地区用 1 2 3 4 标注在图上。
3 .读“世界人种分布图”标注人种的分布。
1.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阅读课文,将重要知识点标注在地图上,既直观 形象又培养了读图能力。 2. 建议完成时间:利用周末时间或两天课余时间。 作业评价: 教师主评,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打 1-3 分。
(二) 课堂巩固作业
1 、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当一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从②到③的 这种变化时,一般会产生的问题是 ( )
A .劳动力过剩 B .住房紧张
C .国防兵力不足 D .交通拥挤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
A .高原 B .丘陵 C .山地 D .平原
4 .2000 米以上地区占世界人口比例较低的原因是 ( )
A .炎热干旱 B .温和湿润 C .资源贫乏 D .交通不便
5 、2021 年 5 月 1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结合下图, 回答问题。 四个地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
A. 东部地区 B. 东北地区 C. 中部地区 D. 西部地区
设计意图:“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是本课重点:题目以 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1、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小及产 生的影响。考查“折线统计图”读图能力。2-4、考查人口分布知识点,考查条 状统计图读图能力。5、结合时事,联系生活,了解我国现如今人口分布情况。 建议完成时间:5 分钟 作业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自己判断是否选择正确,同伴交流并 根据答题情况相互打分。
6.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人口/亿)。
材料二:三幅关于人口问题的漫画。
探究主题: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及带来的问题。
探究方法: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探究过程:
(1) 根据材料一:从 1830 年开始,世界人口每增加 10 亿人口所需时间越 来越 ,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 。
(2) 材料二中三幅漫画揭示的问题:
①漫画一:人们为了满足生存的需求,要消耗更多的 ,给环境带来更大 的压力。
②漫画二:如果短时间内增加的人口太多,会产生 现象。除此之外, 还会产生 、 、 等社会问题。
③漫画三: 如果人口增长过缓, 现象会严重 。除此之外,还会 有 、 等现象加重。
思维延伸:
(3) 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欧美国家与非洲 国家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提示:欧美国家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意图:本题主要通过对图表的归纳总结和对漫画的延伸探讨,让学生

认识到人口增长的不均衡性及所带来的不同问题,深刻体会人口政策应与经

发展、资源环境相协调。

议完成时间:课堂时间,6
分钟。

业评价:学生自评。
)
7、(选做题) 辩一辩:人口增长快好?人口增长慢好?
课前准备:
(1) 按学生自己自己的兴趣划定正方 (人口增长快好)、反方 (人口增长慢 好);
(2) 用课前收集准备的材料来支持己方的观点。
课堂实践:
正方、反方选定代表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课堂巩固:
总结出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是不好的。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 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并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认识到人口增 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带来危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建议完成时间: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材料搜集,课堂时间巩固验收。 评价方式:学生互评。
(三) 课后拓展作业
1 、 (必做题) 2021 年 5 月 1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 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 数 (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 (%) 城市人口比重 ( %)
0~14 岁 15~59 岁 60 岁及以上
第六次(2010 年) 133972 16.60 70. 14 13.26 49.68
第七次(2020 年) 141178 17.95 63.35 18.70 63.89
(1)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城市人口数已经超过乡村人口数。乡村 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包括城市 、 等。
(2) 老龄化社会是指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 10%或 65 岁 及以上人口达到 7%的社会。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 些负面影响:例如: 、 等
(3) 根据图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近十年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B. 建国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攀升
C. 八十年代开始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
D. 进入二十一世纪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2 、(必做题) 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A 是_____色人种、B 是_____色人种、C 是______色人种的主要分布 地区。
(2) 黄色人种分布最多的国家是______ ,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______人种。
(3) 图中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_____色人种和______色人种。黑色人种主要分布 在_________洲,但美洲也有一部分黑人分布,他们是欧洲殖民者从_______洲贩 卖去的黑人后代。
(4)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三大人种是_____种人、_____种人和 _____种人。
(
设计

图:两道题都是人口与人种的扩展提升题。第
1
题通过第七次人口
普查数据,考查“人口问题”这个知识点。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第
2
题立

课本

习,强调了黑人被贩卖这个知识点。设计两道题的目的都是要将时事要
闻、

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紧密融合,实现跨学科课程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完成时间:课后拓展,建议利用周末完成,具体根据学生自身完成情

而定。
评价

体:第
1
题:
教师批改,了解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过程。

2
题:学生互评,同伴交流并根据答题情况相互打分。
)
2. (选做题) 对所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要求:
(1) 周末对自己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进行一个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附近 农贸市场中的各种摊位各种外来人员、小区附近的餐馆、理发馆及清洁、环卫等。 调查统计出你们家的这个小区里的外来人口都做着多少种不同的工作?随机问 几个人,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来了多长时间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2) 整理好资料后,在全班讨论会上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找出有共性的 资料,汇总出一份我们所在城市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活动方案,让学生自主或组队完成 对小区周边外来人口的调查实践活动。 旨在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分 析能力。 建议完成时间:利用周末时间。 评价方式:师生互评。
(四) 反思作业
1、通过学习《人口》,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你觉得学习人口增长差异及带来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理 解?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有助于理解的愿意和同学们分享吗?
3 、在遇到学习内容冗长,内涵深奥的知识点时,你是怎样学习的?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作业分析
课前预习作业主要是针对课本的内容: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课 堂巩固作业主要以必做的基础题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是对教材重点内容的及时 巩固和学习效果的检查。课后拓展作业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展开, 主要以提升题为主,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意愿自主选择。反思作业主要引导学生 对做作业本身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悟自省的能力。作业采取等级赋分,分为优秀、 良好、合格。
优秀:30 分 良好:25 分 合格:20 分
二、作业设计
( 一) 课前预习作业
1. (必做题,3 分) 春节期间,外地好友来安庆探亲,希望你能带他参观一 下本地的宗教建筑,并且说说它们的宗教文化和传统,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 的宗教建筑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课前以开小会的方式整合资料,课堂上分别描 述它们的宗教文化和建筑特色:
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文化 建筑特色
(


意图: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宗教建筑并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并初步了解
不同

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和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完成时间:利用周末时间或课余时间。
作业评价:
教师主评,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打
1-
3
分。
)
(二) 课堂巩固作业 (必做题,每题一分)
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 2022 年 2 月 4 日至 2 月 20 日在北京市 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据此完成 1 ~ 2 题。
1.为了更好地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 要原因是 ( )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
D.英语的发源地是美国
2.届时会有众多欧洲国家运动员参加冬奥会,他们大多信奉 (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孔子学院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截至 2020 年 7 月,全球已有 162 个国家 (地区) 设立了 541 所孔子学院,其中,亚洲 39 国 (地区 ) 135 所,非洲 46 国 61 所,欧洲 43 国 187 所,美洲 27 国 138 所,大洋洲 7 国 20 所。下图左图为孔子学院的标志,右图为孔子学院开办的 剪纸课程,据此完成第 3 题。
3.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下列关于海外掀起学习 汉语的热潮不正确的是 ( )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汉语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汉语是联合国常用工作语言之一
D.学习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2020 年 10 月 19 日至 22 日,20 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驻华使节和外交官访问
我国新疆。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
也有着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结合材料完成 4 ~ 5 题。
4.贝贝通过互联网认识了沙特阿拉伯的小朋友,为了更好地与他进行语言交流, 贝贝应学习哪种外国语言 ( )
A.阿拉伯语 B.法语 C. 英语 D.葡萄牙语
5.有人说:“我是阿拉伯人,我们的宗教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这个人信仰的 宗教最有可能是 (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喇嘛教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 工具问题手册》,世界上查明的有 5651 种语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 语言,语言是民族重要特征之一,据此完成 6 ~ 7 题 ( 必做题,每题 1 分)
6.下列语言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
A.西班牙语 B.德语 C.阿拉伯语 D.汉语
7.关于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佛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C.基督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D.法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


意图:本部分题目难度系数小,为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
目的在于
夯实

础。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知道联合国的
6
种工作语言,
以及汉语和英语在
世界主要语言中的重要地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出部分地区和国家的语言


。了解一些国家的常用语言。
建议完成时间:10
分钟。


评价:学生自评,答对得
1
分,答错不得分。
)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 识形态。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据此完成 8 ~ 9 题 ( 必 做题,每题 1 分)
8.我国名著《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经” 属于 (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佛教
9.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 ( )
A.基督教 B.佛教 C.印度教 D.伊斯兰教
10.2020 年 3 月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欧洲时,中国毅然派出抗疫专家组飞赴意大 利,协助防控疫情,中国抗疫专家在与意大利居民的交流中发现,当地的人种和 他们信仰的宗教主要是 ( )
A.黑色人种和基督教 B. 白色人种和伊斯兰教
C.黄色人种和佛教 D. 白色人种和基督教
设计意图:本部分题目难度系数小,为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 目的在于 夯实基础。要求学生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的分布地区,了解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并且,能够将语言和文化与人种的知识联系起来, 建议完成时间:10 分钟。 作业评价:学生自评,答对得 1 分,答错不得分。
(三) 课后拓展作业
1 .(必做题,6 分) 读“世界语言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是 语分布区,该地居民大多信 教。
(2) B 是 语分布区,以该种语言作为国语的欧洲国家是 。
(3) C 地区说 语,该地区的居民多信仰 教。
(4) D 是 (国家),居民说 语。
(5) E 是 国,该国家居民所说的 语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 言。
(6) F 地区的居民说 语,欧洲的 (国家) 是该种语言的源地。
设计意图: 能够运用世界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 主要分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空间意识及了解语言文化扩散的历史背景。
2. (必做题,6 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A 、B 、C 三个人同乘一辆飞机去非洲救助难民,A 、B 、C 三人都信奉宗教, 途中三人交谈,A 说我是英国人,每个礼拜都去教堂做礼拜;B 说我是穆斯林,
我们的宗教活动在清真寺进行;C 说我来自泰国,在我们国家,寺院遍布全国。
(1) A 信奉 教,这一宗教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 洲。B 信奉 教主要分布在 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洲的北 部和东部,C 信奉 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 。
(2) 写出以下建筑属于哪种宗教风格。
① 教 ② 教 ③ 教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及分布,从宗教建筑 的样式告诉学生宗教文化是有差异的,都是特定时代特定地点文化发展的产 物。
3 .旅行见闻 是真是假 (选做题,6 分)
小强、小林和小明三位同学,暑假期间随父母到国外旅游,小强去了欧洲, 小林去了西亚和北非,小明来到了新、马、泰.回来后三人都写出了自己的 旅行见闻,三位同学所写的见闻中有假的,你能辨别出来吗?
小强:这里大街上行走的大都是白种人,在欧洲通用英语,欧洲居民普遍信 仰基督教,每个星期都到教堂做礼拜.
小林:这里的居民大都穿白色的长衫,头上缠着白头巾,当地居民普遍信仰 伊斯兰教,穆斯林教徒用西班牙语虔诚地诵读《古兰经》.
小明:新、马、泰的华人华侨很多,许多人会说汉语,当地居民大多信仰佛 教,佛教寺庙随处可见.
你的分析: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是对人口、宗教和文化知识的补充和扩展,设置具体的 情境能够增加题目的趣味性,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难度较高, 属于提升题,不要求全部学生准确完成,面向基础较好的大部分同学。学生可 选择性完成。 建议完成时间:5 分钟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了解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过程,必要情况下向全班学生 讲解。
(四) 反思作业
1 、你在做本课时作业时翻书及查阅资料了吗?请谈谈做作业时查资料的利与 弊?
2 、在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节课时,你有没有和同学讨论对于本节内容 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有没有和同学分享很高效的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意识,提高对学习规律的认知,让自我归纳, 自我总结落实到具体的作业中去。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作业分析
课前预习作业主要是针对课本的重点内容: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这一知识 点展开,旨在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初步掌握新知。课堂巩固作业主要以必做的基 础题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是对教材重点内容的及时巩固和学习效果的检查。课 后拓展作业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展开,主要以提升题为主,以“作 业盒子”的形式提供多道选做题,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意愿自主选择。反思作业 侧重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方法意识。
二、作业设计
( 一) 课前预习作业
1. (必做题,3 分)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分组:城市组和乡村组。
现有一居民想要购置一房产,请你就自己所选择的组别,收集相关图片和资
料,分别描述自己的优势和对方发展中的问题,课堂上将以小组辩论的形式争取
居民 (购买小组) 的购买意愿。
我的选择意向:
我的优势:
对方的发展问题:
(


意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学生自主选择袭击感兴趣的组别并搜


关资料,整理并初步了解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完成时间:利用周末时间或两天课余时间。
作业评价:
教师主评,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打
1-
3
分。
)
(二) 课堂巩固作业
聚落与环境
1. (必做题,每题 1 分) 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 沟洫志》中 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古代“耳”字,②为叉子,③表示三 个人在一起; ④是草的意思,⑤表示水源,⑥是口, 表示易守难攻的峡口,⑦为反文旁, “攻”字的右边,有进攻的意思。
图 1
甲 乙
图 2
(1) 结合图 1“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称为聚落 ②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③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交通密切
相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读图 2,比较甲、乙两幅聚落图片,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比乙交通便利
C.甲比乙房屋密集
B.乙比甲道路宽广
D.乙比甲房屋低矮
(3) 甲与乙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聚落的概念以及城市、乡村景观的差异两 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结合古代“聚落”两字各偏旁的含义,增加题目的趣 味性,图文结合,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基本素养以及读图析图能力。 建议完成时间:2 分钟。 作业评价:学生自评,答对得 1 分,答错不得分。
2. 选择理想的聚居地:
(1) (必做题,1 分) 请在下列条件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适合定居的地方:
①交通闭塞、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
③干旱的撒哈拉沙漠
⑤水网密集的长江流域
②平坦肥沃的华北平原
④气候酷寒的南极地区
⑥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
(2) (必做题,2 分) 结合上述选项,请你简述最理想的聚居地应具备哪些条 件?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的是本课重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题 目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题目难度系数小,为基础题, 面向全体学生, 目的在于夯实基础。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有利于聚落形成与 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能够运用相关知识选出合适的选项并说明理由。 建议完成时间:2 分钟 作业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自己判断是否选择正确,同伴交流自 己的理想聚居地条件并根据答题情况相互打分。
3. (必做题,3 分) 立足课本,教材第 83 页活动探究:认识居民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资料,分 析下面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东南亚的民居: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人们充分利 用当地的竹木资源,搭建竹楼。屋子通常没有门窗,下层空着或放杂物,上层住 人。
西亚的民居:地处热带沙漠气候,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因纽特人的民居: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为防风雪御寒冷,因纽特人
就地取材建造“冰雪屋”,迁入地下生活。
你的分析:
设计意图:立足课本,探究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本题是教材呈现的题
目,为必做题。这道题目需要学生整合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当地的自然
地理环境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具体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很好地检
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议完成时间:3 分钟
作业评价: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自评后教师评阅。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 (必做题,1 分) 北京四合院以中轴为对称,大门开在正南方向的东南
方向,大门不与正房相对,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
方便,北京四合院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下
列关于北京四合院的建议,哪种更合理? ( )
A.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要悉数保护下来,不
能拆除
B.太破旧了,影响市容,干脆全部拆除
C.对四合院进行合理化改造,加入新功能,方便现代生活
D.把四合院拆除后再选取统一地点照原样重建
设计意图: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 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学习聚落与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题以北京四合院为 例,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民居,明确对于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的正确态度: 保护与发展。 建议完成时间:1 分钟 作业评价:学生自评。
(
2.
(
必做题,1 分) 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
A
.中国平遥古城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B
.上海浦东新区、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
C
.

国丽江古城、中国横店文化影视城
D
.上海世博园、安徽皖南古村落

计意图:聚落并非都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


、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本题考查的是学生
是否熟悉常见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聚落尤其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


传统聚落。传统聚落多为文化遗产,而并非所有聚落都是文化遗产,这是学
生需要明确的基本概念

建议完成时间:1
分钟


业评价:学生自评。
)
(三) 课后拓展作业
聚落与环境
1. (选做题,3 分)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城市分布图”,在该地的四周是由 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冲积形成的冲积扇平原,请你观察塔里木盆地地区城市形态呈
( ) 分布。
A. 团块状 B.条带状 C.网状 D.环状
请你简述这塔里木盆地地区城市分布的原因:
2. (选做题,3 分) 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无一不深深打上了环 境的烙印,下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 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1)~(2)题。
(1) 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
状状可能为( )。
A.团聚状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设计意图:这两题主要考查聚落形成的条件和聚落形态的知识,同时考查 了学生对于地图的读图分析能力,需要学生有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发展意识, 难度较高,属于提升题,不要求全部学生准确完成,面向基础较好的大部分同 学。学生可任选一道题完成。 建议完成时间:每道题 2 分钟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当面了解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并适当讲解。 在必要情况下作为知识巩固提升面向全班讲解。
3. (选做题,5 分)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民居包含住宅以 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 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 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从南方的青砖蓝瓦马头墙,到北方的四合院,直 到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的毡包,西藏的碉楼……这些民居无不显示着中国丰 富的历史人文,传承着千年的建筑智慧!
相信你肯定有已经了解或者很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民居,请你选择其中 2 种, 查找资料、图片和视频,分析当地传统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

计意图:本题主要是对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的扩展,让学生联系生
活,体现地理学习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同时通过作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



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加强学生对

国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

议完成时间:8
分钟


方式:教师先批改,了解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并适当讲解。然

作业展示并投票,将老师选出的较好作业编号,
由学生投票选出优秀作业并
展览

)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 (选做题,3 分) 课本第 85 页活动题: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 (选做题,5 分) 请结合自身经历,你去过或你感兴趣的并被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聚落,收集并整理材料,制作一份地理小报。
小报要求:1.你所感兴趣的传统聚落的主要特色、发展问题。
2. 你对聚落未来发展和保护的想法或建议。
作业要求:两道题任选一题完成。
设计意图:两道题都是对于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扩展提升题。第 1 题立足课本练习,第 2 题通过地理小报的设计,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设计两 道题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将生活中的地理与地 理知识紧密融合,实现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从而缓和学游失衡的矛 盾。 建议完成时间:课后拓展,建议利用周末完成,具体根据学生自身完成情 况而定。 评价主体:第 1 题:教师批改,了解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过程。 第 2 题:作业展示并投票,将学生作品编号,由学生投票选出优秀作业。
(四) 反思作业 1 、学习本节课后你有没有实地参观下安庆的传统建筑?你觉得 实地参访文化建筑对于理论学习有帮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 、和同学交流一下如何很快地掌握本课主要知识点。你喜欢一
点一点归纳还是提纲挈领式归纳?谈谈它们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反问,让学生觉得知识从实践中来,也会回到实践 中去,要学与做相统一;学会方法归纳,培养思维条理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