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陆地和海洋》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地理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民教育 出版社 陆地和海洋单元 组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地球?水球? “大洲与大洋”第一课时2 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洲与大洋”第二课时3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4 板块的运动 “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1 年版) 》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世 界”中“陆地与海洋”部分,属于“世界地理”的范畴,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表 1 “陆地与海洋”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标 准 活 动 建 议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 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 布。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 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 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 关系。 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 等活动。例如,开展七大洲、 四大洋拼图游戏; 自选实验材 料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海底扩 张、大陆漂移。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二) 教材分析1. 文本内容《大洲和大洋》、《海陆的变迁》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 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二节,第一节是学生认 识地球的开始,也是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 内容包括海陆分布、陆地海洋一些基本概念、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需要熟练掌握 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其分布对今后学习其它知识十分重要。第二节是第二章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在第一节静态分析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动态分析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 其重点应该放在两个学说上。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 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 知识框架图1“陆地和海洋”知识框架3. 内在逻辑区域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尺度划分来看,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内 容则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者两者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地理学一般的分析综合、 归纳概括、区域对比等方法,展示大洲、大洋、国家 (地区) 的概貌及其内部差异, 并阐明世界主要城市和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点。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海陆分布、海洋、地表、气候、种族和民族。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作为世界地理总论、区域地理的基础,本部分知识的内在逻辑如 图 2 所示。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主要讲 述世界的海陆分布。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第二 节《海陆的变迁》则侧重于科学观念和科学史教育,以及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的培 养。内容包括“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说” 、“板块的运动”三部分。从横向整 合的角度来看,这两节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纵向联系来看,七年级下册 世界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也是本章内容的细分, 也是学习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的 基础。(板块的运动陆地和海洋相互联系海陆分布—大洲和大洋地球?水球?七大洲和四大洋板块的运动七下、八上、八下海陆变迁沧海桑田大陆漂移说基础细分)图2“陆地和海洋”内在逻辑(三) 学情分析智力因素方面: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听说或者了解过七大洲、四大洋,但不 系统。非智力因素方面: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理课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积 极性很高,热衷参与课堂活动并喜欢表现自己,因此教学任务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依据课标,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1.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到全球海陆分布 及海陆面积比例。能够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通过学 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 理问题的习惯,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2.通过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知道世界主要山系及 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能够运用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 象,说出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3.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能够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增 强求知欲,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通过对“地球” “水球”名称的理解,使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体会 到要用科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通过在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团结协作的 力量。4.通过画图,拼图这一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绘一绘、认一认、拼一拼等实 践活动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读图、用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 实现活动育人目标,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5.通过单元作业,加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构建单元内各课时的联系,强化 世界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到地理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构建整体 性观念。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选取的主题是“陆地与海洋” ,属于世界地理,依据新课程标准, 紧扣教材内容。兼顾群体特点与个体差异,设计可供选择的差异化作业,增强 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作业设计的探究性和合作性,让学生学会交流, 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根据学情,合理确定作业难度,做到不同难度作业 题的题量比例分布适应,并且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减负” ,设计合理的 地理作业,确保学生作业时间在合适的范围内,充分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让学 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本单元课时作业为四课时,每个课时都包含的有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书面作业主要注重基础知识考 察,结合地图,重在考查读图、填图、析图、用图能力;实践作业则主要注重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绘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而单元作 业类型则有书面作业和综合作业,其中书面作业有绘图、选择、填空、判断、简答等题型。并且基于双减的背景下,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出发点,本单 元书面课时作业由 1-3组基础性知识选择题和 1 组能力综合体题以及1组合作 实践题组成;分别对应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这三方面培 养。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由 3-4组题组成;选择题和综合题均以综合形式呈现, 重在考查知识的整体关联,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本单元 作业体例见表 2。表 2 “陆地和陆海洋”单元作业体例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 作业题量 地球?水球? 2—3 组 选择题 2-3 组 判断题1—2组 活动题 1 组七大洲和四大洋 2—3 组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3 组板块的运动 2—3 组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绘图、拼图、选择题、填空题、判读题、活动题等时间 15 分钟以内 30 分钟以内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 任务、评价标准和方式设计。五、课时作业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地球?水球?作业 1:题组A 夯基础一、作业内容1. 2021年,我国在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酒泉卫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 船。此次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三名航天员也将在空间站进行时间长达6个月的在轨 任务。那么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航天员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2.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二、时间要求:3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答题正确知道海陆面积比例了解海陆半球分布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地球海陆面积分布比例。通过图片,结合不同半球 能够描述出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进而加深一下,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 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作业 2:题组B 练能力一.作业内容根据下面的半球图,比较各半球海陆面积的大小:(1) 南北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半球,而_____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 广阔。(2) 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半球,而_____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 广阔。(3) 任意半球中,陆地面积_____海洋面积。 (填“>”或“<”) 。(4) 北极周围是_____,而南极周围是_____ (陆地、海洋) 。二、时间要求:4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答题正确能够看图、析图答题正确归纳海陆分布特征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世界的海陆分布,所 以本题目利用半球海陆分布图来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注重考查学生析图、看图、 用图的过程及其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维,延展学生思维, 进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作业 3:题组C 提素养实践作业:设计地理手抄板:简单绘制任一半球海陆分布地图,并向其他组同学作简要介 绍。在此处绘制各半球海陆分布图 :介绍词:二、时间要求:8 分钟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地球海陆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第二课时 七大洲和四大洋作业 1:题组A 夯基础一、作业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020年地球一 小时时间为3月28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 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共同表达呵护地球家园的决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活动凸显"数字化"特色,也更显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而2021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为地球发声"。(1) 熄灯接力是从B____洲开始,经A____ 洲、D欧洲、E___洲、C___洲,最后 到F___洲西海岸结束。(2)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面积最小的洲是___。(3) 因该处无人类定居,熄灯仪式未涉及的大洲是___洲。(4) ①是___洋,它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②是___洋。(5) A大洲和E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运河;F大洲和C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运河。二、时间要求:3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清楚认识七大洲轮廓图,正确说出大洲名称正确归纳七大洲四大洋面积大小清晰知道大洲分界线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关注一下“地球一小时”活动,然后通过大洲大洋图片,结 合所学知识掌握大洲大洋的分布特点及面积大小,大洲分界线;进而加深一下大洲 轮廓印象,这也是课程标准要求作业掌握的要紧扣基础性。作业 2:题组B 练能力一.作业内容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The 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 ,即2022年北 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届时会有来自各大洲的选手来参加运动会。(1) 举办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大洲是________;主要位于_____ (半球) 。它与②___洲的分界线是_____、乌拉尔河、_____、_____、黑海、_____。(2) 北京冬季奥运会举办期间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全在北半球且无 阳光直射的大洲是________。(3) 七大洲中,被赤道穿过大陆的有________、________。(4)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___。(5)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A.北半球陆地面积小于南半球陆地面积 B.西半球陆地面积大于东半球陆地面积C.西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陆地面积 D.任一半球海洋面积大于其陆地面(6) 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______。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二、时间要求:4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答题正确能够结合地球公转答题能够结合经纬度正确认识大洲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地图是地理的语言,读懂图,理解图是做题的关键,结合第一章地球和地 图的内容和本节内容的知识学习,综合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效的把两者内 容融合连接,做到知识迁移,才能更好的学习接下来的地理知识。作业 3:题组C 提素养实践作业: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动手操作:拼图游戏:按图2.1尺寸准备一张白纸,再沿图内分割线将白纸剪成6个三角形, 并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四个洲的名称填注在空白三角形内,最后将6个三 角形按目前大洲分布位置粘贴于下面方框内 (南极洲除外)。并要求在图2.2画出南 北回归线、南北极圈、20°W、160°E经线。二、时间要求:8 分钟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学 生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让学生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因此,设计一些有 利于人际沟通的作业,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创意和成果,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 神。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作业 1:题组A 夯基础一、作业内容1.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C.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南极洲分布的纬度最高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据此,完成 2-3 题。2.下图为海陆分布状况图,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3.下图中海牛和鸵鸟的分布,证明了 ( )A.各大陆一直处于分离之中 B.大陆是在不断漂移的C.两个大陆的自然环境完全相同 D.各大陆一直都是一个整体二、时间要求:3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答案正确规定时间内完成掌握基础性海陆变迁知识点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本组题目的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海陆变迁这一节内容基础知识 的掌握情况,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并能够学以致用,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知道大 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及证据,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作业 2:题组B 练能力一、作业内容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南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二、时间要求:4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运用大陆漂移说清楚的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解释南极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加深对大陆漂移说的认识,掌握科学推理的过程与方法。作业 3:题组C 提素养一、作业内容模拟演示大陆漂移,步骤如下:(1) 准备 1 张纸,一盆水;(2) 把纸随意撕出大小不同的几块,整体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水盆中,轻轻动一下水 盆,观察七大洲的位置是否移动?二、时间要求:8 分钟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活动建议, 自选实验材料,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模拟大陆 漂移的过程,让学生感知教材P40图2.18大陆的漂移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第二课时 板块的运动作业 1:题组A 夯基础一、作业内容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美洲板块 2021年5月21日晚,云南大理漾濞发生多次2.8级至6.4级地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运动3.下列哪个地理事物也是因为上述板块运动所形成的 ( )A.地中海 B.阿尔卑斯山C.红海 D.喜马拉雅山二、时间要求:3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答案正确规定时间内完成知道由于板块运动方向不同会形成山地和海洋等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 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 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 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作业 2:题组B 练能力一、作业内容下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图中①为亚非分界线________运河,位于非洲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处。(2) 新西兰位于________洲,地处________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和地震。二、时间要求:4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答案正确准确读图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能够说出著名山系、海洋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 动的关系。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板块运动学说的掌握,知道六大板块的名称、板块 运动两种形式及其与火山、地震带的关系。通过读图填空,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知 识的技能。作业 3:题组C 提素养提示: 以下题目,任选一题完成。1. 在课本P36已经画完成的图2.12 七大洲几何轮廓图上,参照课本P42图2.22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任务:(1) 简单勾画出六大板块,并填写板块名称;(2) 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2. 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阅读实验方法 及示意图,回答问题。(实验) 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如图1,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图2,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观察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1) 实验中的纸张 (书本) 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图1实验反映了板块的碰撞挤压 运动,这一运动会形成山脉,如下面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中的A、B两座山脉的形 成。A、B两座山脉中,代表喜马拉雅山脉的是____ (填字母) ;图2实验反映了板块 的____运动。(2) 根据上面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甲是____板块,丙是____板块;②C是____海,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C 将会不断____ (填“缩小”或“扩大”) ;③D是红海,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推断,D将会不断____填“缩小”或“扩大”)二、时间要求:8 分钟三、评价设计第1题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规范作图清晰反映六大板块及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第2题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操作规范准确读图答案正确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第1题,考查板块运动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自己画图、填图,既增强学生的绘 图能力,又能加深对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的印象,为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夯实基础。第2题, 以板块运动为材料,考查板块运动运动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对板块 构造学说及板块运动产生影响的理解与掌握。本组题目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动手 实践,让学生感受板块运动的原理,并能借助身边的材料加以实验证明,活学活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一、选择题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大陆、②海湾、③岛屿、④海峡 B.①岛屿、②半岛、③海峡、④海湾C.①半岛、②海峡、③岛屿、④海湾 D.①大洲、②海峡、③半岛、④洋2.读下图,X以东是大洋,以西为陆地;Y以东为北美洲,以西为大洋。XY之间为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日本和厄瓜多尔都是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读日本和厄瓜多尔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图2)3.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洋板块的张裂4.归纳世界地震频发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内部 C.位于大陆边缘 D.位于海陆交界二、判断题1.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大西洋的面积可能会缩小。 ( )2.大陆漂移学说发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东岸与南美洲西岸的轮廓线十分 相似。 ( )三、填空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1) 写出图 1 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A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2) 北美洲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______半球 (东或西),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_____________运河;欧洲、_____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亚洲与非 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运河;(3) 写出图2中板块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4) 根据板块理论分析,地中海的面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活动题根据本章所学知识,尝试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思维导图或知识结构图,并在班级交流展示。(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 解 理 解 应 用1 选择题 1,2 √ 易 改编 30 分钟2 判断题 2 √ 易 原创3 填空题 1,2.5 √ 中 改编4 论述题 1,2, 3,4, 5 √ 难 原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