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二框题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一、理论基础和依据
思维形态一般是指思维形式,即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具有不同结构的判断形式、推理形式、证明形式,也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在具体思维中,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既不存在没有思维形式的思维内容,也不存在没有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但是思维形式对于思维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逻辑学可以把思维形式抽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是三种普遍的思维形态。解决一个问题,做一项工作或某个思维过程,至少是两种思维并用。两种,就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所谓三种,就加上灵感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亦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提取其本质,是合理展开、科学抽取事物本质的过程。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亦称直感思维。由于艺术家、文学家在进行创造活动时较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艺术思维。形象思维有以下三个特征: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从客观世界获取材料并且运用想象;形象思维不
像抽象思维中的归纳和演绎那样直接,它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灵感思维又称为顿悟,是借助直觉启示,快速进发领悟或理解的思维形式。
从思维的方向上,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形态。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它可分为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层次。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上,可将思维分为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两种形态。分析思维用于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就是把客观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加以研究。分析思维方式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功能分析、信息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流程分析等。综合思维是把对事物各个部分、侧面或属性等统一为整体的思维方式,旨在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是按事物的内在联系把事物整体在思维中再现出来。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的统一的,两者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依存。一方面,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思维就不能具体深入,不能把握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的具体规定性,当然无从综合;另一方面,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分析总是要以某种综合的成果为指导进行的,并且以综合为目的。没有综合,思维的信息材料是零碎、片断的,不能统一为整体,也难以对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有确切的了解。
二、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1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1.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教学提示:以“思维的形态及特征”为议题,探究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可在班级设计思维训练活动,精选能启发思维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思维形态的差异;可联系数学、文学等学科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运用,引导学生探究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认知水平在不断发展中,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大部分高中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极大程度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利用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素材,运用创设情境、活动设计、故事启思等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应用,对培养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有清晰认知,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推动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1.科学精神
通过参与小游戏、故事阅读分享等课堂活动,正确认识不同的思维形态;在解读不同人的思维中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练习用辩证思维认识和分析事物,意识到思维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能够主动锻炼和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2.公共参与
通过活动体验,认识到人的思维方式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影响,学会用分析思维等看待社会现象,尝试用辩证思维等为社会治理建言献策,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增强参与公共事务的素养和能力。
(二)学科能力目标
1.学习理解
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把握区分不同思维形态的依据。理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含义,认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各自的功用,把握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2.实践应用
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游戏中训练思维,在故事中获得启发,感悟辩证思维的价值,对比不同人的思维表达,综合归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3.迁移创新
领会不同思维形态的特征,在生活和学习中合理运用不同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征
根据思维运用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基本形态,两者有自身的特殊性。前者伴随着形象,灌注着情感,充满着想象力,是富于个性的思维方式;后者则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两种思维,但对于各自的特殊性缺乏认知。把握两种思维的特征,从概念、基本特征、主要表现等方面对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进行全面区分,有助于学生学会用辩证思维分析和把握事物,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发展和培养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各有其独特的功能。教材中重点对两种基本思维形态进行了区分。在实际思维活动中,两者是相对的,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初学两种思维,容易忽视两者的联系,误以为进行某项活动只运用了一种思维,如认为“科学家用抽象思维来思考,艺术家则用形象思维来思考”。教师需要在解读这两种思维的区别后,结合具体实
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意识的整体性活动,两种思维在不同性质的工作中都得到运用,只不过各有侧重。理解两种思维形态的关系也是具体运用辩证思维的过程,考验学生的思维水平。
六、教学方法
1.体验教学法
参与和体验是活动型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创设“畅谈我和我的班级”“分享故事启发”等活动,丰富学生情感、促进思维成长,使课堂教学由“被动灌输式”向学生“主动参与式”转变。
2.情境教学法
思维具有抽象性,理解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具有一定难度。运用情境教学法,寓抽象的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学生在融入情境、辨析观点、参与活动后,对思维知识的把握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小组合作法
针对教学难点,设计“不同人的思维解读”和“观点评析”等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与分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被动接受的“学”转为主动自觉的“学”。同时,小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彰显集体的智慧,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七、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班级是大家在学校的家,是我们最熟悉的集体。如果用一段文字介绍你的班级,你会写些什么呢?请大家来看两位同学写的文字,比较两段文字在思维表达上的差异。
材料一 小贾与小弈的班级介绍
学生小贾: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高二(1)班由43名同学组成。全班同学思想积极,进取向上,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宿舍团结友爱,师生关系融洽,在高一学年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生小弈:逐梦路上,有你有我。43个精彩而又跃动的音符飘到了美丽的生态城市,在弥漫着书香与人文气息的校园天空中汇聚在一起,谱写出了一曲积极向上又昂扬奋进的青春之歌。我们是前进路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是生活油画上那抹最鲜明的色彩。
学生活动:分享交流读后感。
学生1:小贾的班级介绍很直白、朴实,小弈的文字很文艺,有画面感。
学生2:第一段文字用“积极”“向上”“融洽”等词汇概括了班级的特色,第二段把班级个体比喻成音符、风景、色彩,文字形象生动。
学生3:两段文字表达的主题都是班级风貌,小弈是用形象思维的语言表达,把班级想象为音符,而小贾主要用“融洽”“积极”等概念介绍班级,用的是抽象思维的语言。
教师小结:三位同学都找到了两段文字的不同,相同的主题却运用了不同方式来表达。我们把目光聚焦文字背后反映的思维形态,可发现两段文字的差异体现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差异。小贾运用的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思想的抽象思维,小弈运用的是以感性形象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思想的形象思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相同主题的两段班级介绍在思维表达上的差异,初步直观感受和对比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感悟两段材料差异的基础上,认识到思维方法的区别,为课堂第一环节的参与和学习思维形态的内容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畅谈我和我的班级
教师:请一个同学上台,在心里想一个班级同学,台下的同学通过用“是不是······”的句式提问,来猜人物。
学生活动:参与游戏“提问猜人名”,并思考玩这个游戏的秘诀是什么。小李同学上台确定一个人名,其他同学提问。
学生1:是不是男生?
小李:不是。
学生2:是不是戴眼镜的?
小李:是。
学生3:是不是热情外向的?
小李:是。
学生4:是不是学科课代表?
小李:是。
学生5:是不是身高很高的?
小李:不是。
学生6:是不是爱笑的?
小李:是。
学生7:是不是地理课代表?
小李:是。
教师:我们换一个玩法,先说一个同学的名字,请大家说说对这位同学的认识。
学生活动:参与活动“说人名畅谈”,并思考该活动与上个活动有何区别。小王同学上台确定一个人物,其他同学从外貌性格、优点缺点、兴趣特长、学习表现、校外表现等不同角度对该同学进行描述。
小王:我们的班长。
学生1:热情开朗,乐于助人。
学生2:爱好运动,工作负责,喜欢讲笑话。
学生3:成绩优异,特别是数学天赋突出。
学生4:有爱心,热心参与校内校外志愿服务活动。
教师:请大家对比两个活动,想一想这两个活动有什么差别。
学生活动:交流分享。
学生1:第一个活动通过提问一步步缩小范围,不断聚焦目标任务,范围足够小,猜出的可能性越大。第二个活动,没有固定标准答案,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从多角度评价人物。
学生2:“提问猜人名”游戏是在班级范围内,将提问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一步一步思考,最终确定答案。“说人名畅谈”活动中,一个问题有多个解答,信息来源可以多样化。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掌握了游戏的精髓。第一个活动,用提问不断缩小范围,综合考虑信息,最终确定唯一答案,是一种聚合思维。第二个活动,大家从多个角度去表达了对该同学的认识和评价,没有固定答案,正如“条条道路通罗马”,体现了一种发散思维。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
教师:每个人都期待在好的班级中学习,在良好的班风中成长。假如你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你会如何管理班级呢?
学生活动:角色体验,思考和分享班级的管理方法。
学生1:班主任是管理班级的核心力量,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也要联合其他学科老师、家长一起管理。同时,学生是班级的主体,需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
学生2:班级管理以学风建设为抓手,重日常、抓落实,建设优良学风班风。通过将日常督查和特色活动相结合,将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学生3:我想到一个完整的工作方法-班级管理“四部曲”:约之以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教师小结:有同学把班级看作一个由家校生(家长、教师、学生)有机结合的学习成长系统,提出班级建设需要三方共同努力,从整体对班级进行顶层设计,运用的是综合思维。班级建设的建议中,有同学重视学习氛围和考试成绩,有同学关注环境卫生和文化氛围,也有同学强调活动开展和行为规范,大家关注的是管理班级的不同具体层面,体现的是分析思维。从思维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综合思维强调整体和归纳,如我们熟悉的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运用身体脏器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从全局着眼。而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的西医,则更多注重分析思维,强调部分和个体,把人体的生理结构分为几大系统,从而解释病理现象。
【设计意图】结合学习内容,以“我和我的班级”为生活化情境,开展“提问猜人名”“说人名畅谈”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深刻体会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不同。以“如何管理班级”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不同管理方案的对比中把握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区别。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讨论,让核心素养之花在活动型课堂中绽放。
环节二:分享故事里的启示
材料二 一位老婆婆去找大师说:“我每天都很忧愁,大师能否帮帮我?”大师问是为何。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伞的,小女儿嫁给卖帽子的。如果是晴天,我就担心大女儿家没生意。如果是雨天,我就担心小女儿家没生意。因此,每一天都很忧愁。”大师笑笑:“你应该每天都开心呀。如果是晴天,小女儿家生意好。如果是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好。这样来看,天天是好天。”
材料三 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做了两个梦。一是梦见墙上种白菜;二是梦见自己戴斗笠又打伞。于是秀才请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说:“墙上种白菜是白费劲;又戴斗笠又打伞是多此一举。”秀才很失望,准备回家放弃赶考,收拾行李退店。恰巧店老板也会解梦,说:“墙上种白菜是高中(种);梦见又戴斗笠又打伞是有备无患。”听店老板一解,秀才精神倍增,继续进京赶考。后来,秀才获得了第三名。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材料二中老婆婆和大师、材料三中算命先生和店老板的思维有何不同,谈谈从两个故事中收获的启示。
学生活动:分享故事启示。
学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应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生活中看待事物时,不能只看到一面。材料中的老婆婆和算命先生只是片面地关注事物消极的一面,而大师和店老板能用辩证的眼光审视事件。
学生2:材料二中老婆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属于形而上学思维。大师能够一分为二看待天气,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属于辩证思维。材料三中算命先生用消极的心态考虑不好的一面,店老板以积极的心态关注事物好的一面,积极的心态能把坏的事情变好,消极的心态能把好的事情变坏。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能联系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知识点,精准看到了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的差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应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事物。辩证思维正是上一框题中提到的重要科学思维方式之一,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熟知的《盲人摸象》故事的主人公把部分当成整体,《刻舟求剑》故事的主人公静止地看问题,都是形而上学思维,应该反对。
【设计意图】故事是开展思政教学的有效载体。通过精选两个生动具体、诠释哲理内涵的小故事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有意体验和关注,启发学生思考,提升科学素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环节三:解读不同人的思维
材料四 有一道数学题,题目是一个笼子里装了鸡和兔子,从上面数,可以数到10个头,从下面数,可以数到34只脚。请问,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来看一位低年级小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想象一下,所有的小兔子突然都抬起前脚、站起来了,从下面数,就能数到20只脚。从原来数到的34只脚变成20只脚,少了14只脚,那应是兔子抬起来的前脚,所以兔子有7只,鸡有3只。
教师:作为高中生的你会如何解这道题?
学生活动:展示解题方法。
学生1:我们要从每只鸡有2条腿、每只兔子有4条腿这个差上面入手,每只兔子比鸡多出2条腿,算出来的总的差14除以个体的差2就是兔子的只数。兔子的只数有了,有几只鸡就自然知道了。
学生2:用方程式解答,假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
算出x是3,y是7。
教师:请对比小学生和高中生的解法,思考小学生和高中生分别运用的是何种思维。
学生活动;对小学生和高中生不同解题过程背后所体现的思维形态差异进行分享交流。
学生3:小学生凭借想象兔子“站起来”找出答案,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运用的是形象思维。高中生或从差人手,推算出一个组的个数,得出另外一组的个数,或用方程式推理计算,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思维,运用的是抽象思维。
教师小结:说得很对,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我们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这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
材料五 草地上有2只羊,在艺术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眼中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是他们的描述。
艺术家:“蓝天、碧水、绿草、白羊,美哉自然。”
生物学家:“雄雌一对,生生不息。”
物理学家:“大羊静卧,没有位移;小羊漫步,在做机械运动。”
数学家:
文学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师:结合材料,小组讨论,这些人的思维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态?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小组1:艺术家和文学家借助具体的事物描绘具有自然美的画面,运用的是形象思维;生物学家关注生命,物理学家关注运动与静止,数学家从色彩、性别、状态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这些属于思维抽象性的体现,运用的是抽象思维。
小组2:我们的归类和第1小组一样。艺术家、文学家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文学与绘画是形象思维的典型表现。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的思维为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小结:在此情境中,两组都有效区分了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抽象思维是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将其巩固下来,形成概念。抽象思维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指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形象思维是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教师:有人提出“科学家用抽象思维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思维来思考”,该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学生活动:小组继续讨论、辨析。
小组1:该观点是片面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家,它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态。没有抽象思维的运用,艺术工作就不能聚焦,就无法通过某个主题表达其思想和情感。同样,科学研究工作也无法抛弃形象思维,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都离不开形象思维的作用。
小组2:观点不科学。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功能和作用,但又是相辅相成的。
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艺术家用诗词表达时,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也会运用抽象思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些诗虽然以借助意象表达情感为主,但也用“愁”“怨”“怜”等感情词进行抽象表达,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兼有。
教师小结:两个小组说得都很有道理。形象思维不仅属于艺术家,同时也属于科学家,艺术家也有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只能说,不同性质的工作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运用方面各自有所侧重而已,就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这样描述他的思维过程:“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
【设计意图】融汇多学科,讲好思政课。抽象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数学题,体会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运行的方式。通过对不同专家的描述进行思维形态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将生活和原理结合起来,分小组充分讨论材料。教师点拨小结等方式紧扣主旨,讲清原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理解两种思维形态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促进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养成。
(三)课堂总结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希望我们不断追求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智慧,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 引用名家名言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两种思维基本形态的深刻感悟和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