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素质调研二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
(试卷页数:6页,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浩瀚星空之中,有一颗小行星被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命名为“林则徐星”,以永久纪念他的禁毒功勋。与林则徐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虎门销烟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2.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并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因为哪一条约的签订( )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
3.“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其中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兴起 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C.义和团运动兴起 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4.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承受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之后的中国开始了(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 D.新文化运动
5.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是日本纺织企业在青岛投资设厂的第一个高峰期,仅1919至1923年,日本纺织业资本相继在青岛投资开设了大康、富士、隆兴、钟渊、宝来等5家机器纺纱厂。这种现象“合法化”是因为(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
6.曾有人这样评价:“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其中的“皇帝”是指(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同治帝
7.《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子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说明清政府( )
A.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C.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D.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8.下列对下图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近代化探索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
9.“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主要体现了义和团( )
A.遭到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D.具有落后的迷信色彩
10.中国近代史时期,西方列强屡次发动侵华战争,曾经侵人我国北京的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1.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了清朝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B.已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12.“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定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该地)清政府已被打垮。”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1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一年 B.民国十二年 C.民国十三年 D.民国十四年
14.抓关键词是历史解题的有效策略之一。下列人物与“宣告云南独立”“护国战争”有关的是( )
A.徐锡麟 B.蔡锷 C.黄兴 D.秋瑾
15.“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是( )
A.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陷入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D.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6.口号不仅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往往也反映出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D.学技术→学思想一学制度
18.从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到形成“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高潮,斗争如燎原之势蔓延全国各界”的局面。这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 )
A.学生是运动的领导力量 B.商人成为运动主力
C.传播新思想是主要任务 D.人民大众广泛觉醒
19.五四运动在斗争过程中凝聚而成一种伟大的精神——五四精神,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百折不挠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20.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制度的创新性 B.斗争的彻底性 C.革命的复杂性 D.斗争的残酷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21题17分,22题17分,23题12分,24题14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觉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英]《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854年)
材料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三: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从条约缔结以来”的“条约”名称及缔结的时间。(4分)英国为什么提出“修约”的要求?(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相关的战争名称并说明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日本长期割占的中国领土是哪里。(2分)你认为这个条约哪一内容体现了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2分)
(4)上述材料和问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会,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到天京协助洪秀全总理朝政,并颁布了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在洪仁玕身上,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具有科学意识与民主精神的政治家,比起魏源在军事方面“师夷长技”的主张已前进了一大步。
材料三:为了对付太平军,清朝江苏地方当局雇佣美国人华尔,招募一批外国人,组成洋枪队。洋枪队与英、法侵略军一起配合清军,在上海周围进攻太平军。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迎头痛击。洋枪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华尔也身受重伤。后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华尔被太平军击伤,不久毙命。
(1)据材料一,指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思想基础综合了哪些因素?(3分)据所学指出,表达“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2分)
(2)据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是指什么?(2分)“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探索”是指什么?(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3分)
(4)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扫除数千年种种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革命军》
材料二:两年(1896-1897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在材料一中,邹容提出了什么思想?(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识到欧洲社会存在的不足。(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在当时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的原因。(3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自洋人构衅以来,至今数十年矣。迨咸丰年间,内患外侮,一时并至,岂尽武臣之不善治兵哉?抑有制胜之兵,而无制胜器,故不能所向无敌耳。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孙中山先生的名字是一个伟大的界碑。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江泽民
材料四: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2分)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发起的这一运动的历史地位。(2分)
(2)材料二中,“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成了怎样的实际行动?(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开启“新时代”的。(3分)
(4)据材料四,分析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2分)请你谈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