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题 明确概念的方法一、理论基础和依据明确的概念能让思维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形成正确判断、精确进行推理、合理开展论证提供必要的前提。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科学把握概念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明确概念的方法,既需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又需要明确概念的外延。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内涵方面的歧义,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无论是在科学理论中,还是在日常思维中,定义都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逻辑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定义,人们能够把对事物的已有认识总结、巩固下来,作为后续认识活动的基础;通过定义,人们能够揭示一个概念的内涵,从而明确它的使用范围,进而弄清楚某个概念的使用是否恰当;通过定义,人们在理性的发言、对话、写作、阅读中,对于所使用的概念、命题能够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从而避免因误解、误读而产生无谓争论,大大提高成功交际的可能性。种差加属概念是最常用的下定义方法。定义的目的就是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并因此判定该概念的某一次具体使用是否适当。一个好的定义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或标准,遵守一定的规则:(1)定义必须揭示被定义对象的特有属性或区别性特征。概念是用来代表、指称对象的,是特定的事物在思维中的代表者。为了做到特定的概念与特定的事物相配,概念的定义就必须反映一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那些特性或特征,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思维中造成混乱。(2)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3)定义不能恶性循环。(4)定义不可用含混、晦涩或比喻性词语来表示。(5)除非必要,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或负概念。划分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n个小类,以进一步明确该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包括三个要素:划分的母项,即其外延被划分的那个属概念;划分的子项,即由被划分的属概念中划分出来的若干个种概念;划分的标准,即划分赖以进行的依据。应该注意,划分不同于分解。所谓分解,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部分,它的对象一定是单独概念,分解出来的部分属于原来那个整体,但它“不是”原来那个整体,原来整体所具有的性质,其部分不一定具有。划分的对象一定是普遍词项,或者说是类词项,所分出的那些子项仍然“是”母项,它们是该母项底下的小类,原来母项所具有的性质它们仍然都具有。恰当的划分至少要遵守以下规则:(1)划分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违反这一规则,会犯“子项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2)每次划分只能有一个标准。违反这一规则,会犯“混淆标准”的错误。(3)划分不能越级。违反这一规则,会犯“越级划分”的错误。违反规则进行定义和划分,便不可能准确地理解、把握和使用概念。二、课标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1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2.4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教学提示:以“如何掌握明确概念的方法”为议题,探究准确把握概念的逻辑方法。可结合热点或趣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内涵,运用划分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外延;可通过辨析生活中的逻辑错误,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下定义和划分应遵循的逻辑规则;通过列举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要随着认识活动的深化自觉推动概念的发展,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三、学情分析从学生认知来看,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形式逻辑问题,但是对于一些逻辑的形式和内在的联系缺乏系统的认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正确掌握明确概念的方法,学会科学表达概念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从教材逻辑来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明确概念的方法,包括明确内涵的方法和明确外延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是特别高,需要教师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实现理论知识的生活化。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较差,逻辑混乱的情况较为普遍,更需要加强对逻辑基础知识的学习。四、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1.科学精神借助典型案例,分析确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方法,从而为准确把握概念打下基础;通过思维训练,进一步理解概念这种逻辑思维形式,培育自觉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科学精神。2.政治认同借助情境创设和案例分析,感受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文化认同。3.公共参与在学习概念的基础上,能正确运用概念,掌握科学规则,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学科能力目标1.学习理解把握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方法,知道下定义和划分的具体要求和应遵循的逻辑规则。2.实践应用能够运用所学概念的知识,分析典型案例中存在的逻辑表达错误,学会正确运用概念,表达自我意识。3.迁移创新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加清楚明确地表达概念,修正现实生活中因为混淆概念出现的逻辑错误。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概念的方法明确概念包括明确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外延,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掌握下定义和划分的方法。正确把握定义的构成和要求,划分的构成和要求,是我们判断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的基础。学生正确理解定义和划分的内容,有利于其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教学难点:正确下定义和划分的要求下定义是用来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种差加属概念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下定义的方法,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划分是用来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属划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六、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形式逻辑中基本形式之一-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和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起来,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2.合作探究法本节课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直接目的,而科学思维的形成离不开有效的思维训练。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合作探究法,以“如何掌握明确概念的方法”为议题,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七、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材料一 播放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的视频。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国家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让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倍感自豪,三位航天员所展现的新时代载人航天精神也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对于“载人航天精神”,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小明:载人航天精神意味着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小王: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信仰。小何:载人航天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教师:同学们,上述关于载人航天精神的争论聚焦点在哪?你能够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困惑吗?【设计意图】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引入课题,通过学生熟悉的社会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生活化场景的创设,消除学生学习逻辑专业知识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为议题的探究作好心理铺垫。(二)新课教学环节一:从“航天精神”看概念的内涵-如何明确概念的内涵?教师:上述同学发生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是载人航天精神”,他们对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理解有所不同。结合教材第26页,你们认为上述同学有关载人航天精神的解读有没有歧义?为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学生1:我认为这些同学的表达都存在歧义,除了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其他精神也有这样的特点,这不是载人航天精神特有的属性。学生2:我也认为这些同学的表达存在歧义,在给航天精神下定义的过程中,没有用简明的语句解释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明确概念的方法之一-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必须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这就需要用到下定义的方法。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第26页,自主学习理解下定义的方法。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三小组,前两组分别尝试给“航天精神”和“精神”下一个定义,第三小组对前两个小组的定义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小组1:航天精神是航天员在航天事业中呈现出来的反映航天活动实践的一种心理活动。小组2:精神是不同于物质的人的精神活动。小组3;我们评价组认为小组1的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航天精神的内涵,但是小组2的定义还存在反复,没有很好反映出“精神”的准确定义。教师小结:同学们在初步自学中已经领会了下定义的基本方法,那就是“种差加属概念”,我们一起回到书本学习一下,以“文学”为例(见图1):图1通过对“文学”概念的图示,我们了解了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①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②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③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小试牛刀,结合教材内容与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几个定义是不是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并说明理由。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哲学不是文学。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学生:“商品是劳动产品”中定义项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的范围要大于“商品”的范围,所以出现了“定义过宽”的错误;而第二句中“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的范围小于“商品”的范围,商品也可以用美元等形式来交换,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哲学不是文学”犯了“否定定义”的错误。“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教师小结:经过探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的知识,正确认识对象,还需要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教师:请同学们找找日常话语中下定义犯的错误,并相互交流。学生活动:纠错升华。【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大量的学生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明确概念内涵的理解。学习下定义的知识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环节二:从“航天英雄”看概念的外延-如何明确概念的外延?材料二 春秋数载,圆梦太空。从2003年开始,我们的神舟五号首次开启载人任务,到2021年的神舟十三号,我国研发的宇宙飞船已经先后将许多优秀的航天英雄们送上太空,探索太空的奥秘。有同学这样描述这些航天英雄们:①他们中,有的人获得了一级航天功勋奖章,有的人获得了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有的人是巾帼英雄。②他们中,有的人舍小家为大家,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③他们中,有的人开启了天宫课堂,有的人为女儿从天上摘回了“星星”。有同学认为,这些话将我国所有的航天英雄都涵盖其中,但其中没有一句话可以涵盖所有的航天英雄。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该同学的话说得有道理吗?并说明理由。学生1:我认为①没有涵盖所有的航天英雄,因为中国航天员的划分有特级航天员、一级航天员、二级航天员和三级航天员。学生2:我认为②涵盖了所有的航天员,因为他们都舍小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生3:我认为③没有涵盖所有的航天员,开启天宫课堂和为女儿摘“星星”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做过的。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要明确一个概念,必须正确划分概念的外延。以上几个描述都没有很好地划分“航天英雄”的外延。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明确外延的方法。学生活动:分三组,自主阅读教材第28-29页,找出以上三句话中划分外延时依据的划分标准以及划分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学生1:我认为①的划分标准是获得航天功勋奖章的类别,但错误在于“划分不全”;同时“巾帼英雄”划分的是男航天员和女航天员,所以这句话出现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问题。学生2:我认为②的划分标准是航天员有没有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其实我国所有的航天员都为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所以这里的母项和子项实质上是重合的,是无效的划分。学生3:我认为③的划分也存在两个标准,即有没有在太空授课和有没有为女儿摘“星星”,这也是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已经解释了我们今天划分概念外延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结。划分概念的外延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与此同时,要注意在划分中遵守以下规则,避免相应的错误: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避免“划分不全”和“多出子项”;②只能用同一个标准-避免“划分标准不一”;③逐级进行,不能越级-避免“越级划分”。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航天员”这个概念,设计三个划分外延的标准,描述“航天英雄”这个概念,由此对我们的航天英雄致以敬意。学生:我们的航天员有堂堂须眉,也有巾帼英雄。(划分标准:男女)······【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辨别和讨论,让学生亲历思维的碰撞,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深化理解。同时,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身认识的偏差,并增强对我国航天英雄的敬意,形成政治认同。环节三:从“航天事业发展”看概念的发展-如何坚持内涵与外延的统一?教师: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关于中国航天的新名词、新概念,如“天宫课堂”“梦天舱”等。你还能举一些其他的例子吗?并运用逻辑知识,说说它们的内涵和外延。这对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准确把握概念有什么启发?学生1:天宫亦名紫微宫,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现在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计划中的一个大型空间观测和实验平台。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千米,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9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学生2:天舟是中国货运飞船的统称。主要用于对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提供补给支持。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包括天舟一号、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等。学生3:羲和号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全称为“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17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此名取义“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得出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对象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不是固定的,也会发生变化。像“天宫”等新词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展中,我们只有与时俱进,自觉推动概念的发展,才能更深刻而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2000多年前,屈原叩问苍天,“冥昭瞢暗,谁能极之?”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始终不忘仰望星空,将深邃的视野投向遥远的太空,以“其生也有涯”的有限人生来思考无限浩瀚的宇宙星辰与日月阴阳。经过我国几代航天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呕心沥血,敬业奉献,中国航天事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不仅让中国人为之振奋和骄傲,也让世界为之瞩目和震惊。请同学们围绕“我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题,运用所学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书写一份简短的倡议书,抒发同学们的理想与抱负。示例:航天事业是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活动,我们要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加快实现航天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扬帆起航,逐梦九天,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以航天事业为话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到逻辑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看到作为学子,我们同样与我国的航天事业息息相关,或为之自豪,或认识到为航天事业作贡献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检测学习成果,进行学习评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科学精神的培育打下坚实基础。(三)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明确概念的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至关重要。掌握明确概念的方法能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帮助我们合乎逻辑地表述自己的思想,从而使自己观点的表达、文章的写作论旨明确,条理清楚,论证严密、有说服力。同时,运用明确概念的方法,掌握科学思维,可以使我们在交流中避免一些逻辑错误,使沟通更畅通有效。概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应保持思维的开放性,长远地看待事物及其变化发展,避免思维定式、固执不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