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耻》中的《1不可无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耻》中的《1不可无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耻》中的《1不可无耻》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知耻”的含义,认识“无耻”的行为表现。
2. 能力目标:能够分辨出“知耻”与“无耻”的行为,学会在生活中实践“知耻”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耻》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围绕“知耻”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学习本单元,帮助学生理解“知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但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知耻”的精神,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重难点
重点:理解“知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知耻”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耻》中的第一篇课文《1不可无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会做出一些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伤害到自己,也会伤害到别人。那么,什么是“无耻”的行为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和改正这些行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无耻”的含义
1.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标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2.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无耻”的理解。
4. 教师总结:“无耻”是指一个人没有羞耻之心,做出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到自己,也会伤害到别人。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知耻近乎勇”,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做出无耻的事情。
(三)、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讨“无耻”的根源和应对方法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无耻”行为的根源是什么,并提出应对的方法。
2. 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
3. 教师总结:无耻行为的根源有很多,比如个人道德修养不够、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影响等。要避免和改正无耻行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社会应该加强对道德教育的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辨别“知耻”与“无耻”行为
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比如一个人偷窃别人的财物、一个人插队不遵守公共秩序等。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属于“无耻”行为。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知耻”与“无耻”的行为。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而个人行为的正确与否也关乎着自身的修养和未来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耻”的重要性,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达标检测
1. 选择题:关于“知耻”的含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无所不知 B. 毫无羞耻之心
C. 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D. 一无所长
2. 填空题:请在下列句子中填上适当的词语,以表达“知耻”的含义。
他犯了错误,但是他不以为( ),反而继续做同样的事情。
3.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 )知耻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品质之一。
( )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六、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了“知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强调了树立正确荣辱观和良好道德品质在成长中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在生活中能够以“知耻”的精神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品格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