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题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一、理论基础与依据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的推理结构,可表示如下:在客观现实中,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是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因此,类比推理的方法有对象之间的要素和结构类比、功能类比、条件类比等。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其前提的真不足以确保结论真。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这就要看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如果有,用类比推理所得到的认识就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类比推理的结论应当用实践进一步去验证它,不能将它当作完全正确的认识来运用。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要注意:第一,类比推理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越能表明二者所属的类别可能越接近,因而其结论的可靠性越高。第二,应当尽可能从两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上进行类比。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反之,已知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类比的结论的可靠性越小。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违背常识、结论为假的类比错误,较为常见的是“机械类比”,即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事物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其他属性,本质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越强,结论越可靠,但把两类根本性质不同的对象,按照其表面相似之处,机械地加以类比,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类比推理不同于比喻和比较,它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常常借助某些已经认识的个别事物与其他相似的事物比较,从它们之间已知的共同点,推出另一方面的共同点,从对某些特殊事物的认识过渡到对另一些特殊事物的认识,扩大了人们的认识领域。在科学研究中,许多科学假说最初都是通过类比推理提出的。类比推理使人们的思维富于联想,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有利于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与实践课题。因此,类比推理虽然是或然推理,却被誉为“思维创新的先锋”。二、课标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3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教学提示:以“如何正确运用类比推理”为议题,探究类比推理的含义、客观依据、方法,提高类比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可撷取教材中设置的若干案例,适当地运用在教学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类比推理的推理结构和方法;可引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复杂情境中运用类比推理获得新知;可采用正反案例比较教学,评价学生对类比推理实质、特点等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面对复杂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情分析从思维特点来看,高二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抽象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上,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能够积极回应各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愿意通过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认知发展来看,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经过本模块前面内容的学习,他们对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及其形式结构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对进一步学习逻辑推理相关知识可能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从具体内容来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类比推理的含义、方法,这些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学习中已经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运用推理方法的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条件。四、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1.科学精神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把握类比推理的形式结构、推理方法,从而为正确运用类比推理打下基础;通过思维训练,进一步理解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提高类比推理的结论的可靠程度,培育自觉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科学精神。2.政治认同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形式逻辑学的基本观点,感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力量,增强政治认同;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创设,感受我国的制度优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3.公共参与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主动关心社会生活,学会正确运用类比推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认清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二)学科能力目标1.学习理解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方法,区分类比与比较、比喻,明确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2.实践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的类比推理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增强运用类比推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3.迁移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会辨别和修正现实生活中“机械类比”的错误。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要求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正确运用类比推理,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明确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要求,有助于把握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创新性地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并提高创造性地解决了叩诊法。可见,类比推理能够产生新知识。而D仅仅是对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比较。教师:那么B呢?学生:应该也只是比较,不是很清楚。【设计意图】前置性检测学生对类比推理知识的了解程度,简单地评价学生描述与分类的能力。(二)新课教学环节一:类比推理“比”什么?类比推理探究与分享: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有何特点?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结合图1案例说一说,类比推理是谁和谁比、比什么、是如何推出新知识的?(2)请尝试写出类比推理的形式结构。学生活动:自主思考,交流分享。学生1:案例中将化肥与石煤渣进行比较。首先比较养分,化肥和石煤渣均含有钙镁氮磷钾;其次比较条件,两者呈粉末状或液态情况下能够被植物吸收;最后因化肥有肥料的功能,从而推出石煤渣也应该有肥料的功能。学生2:把化肥所含的主要养分标为属性a,化肥呈现的条件标为属性b,那么化肥具有肥料的功能标为属性c。再比较石煤渣,它也具有化肥所含的主要养分,即具有属性a,石煤渣也具有属性b,那么可以推理石煤渣也可能具有肥料的功能,即属性c。后来被实践证明,这个推理是正确的。学生3:展示推理结构图(见图2)。教师:经过对化肥和石煤渣的案例分析,我们推导出类比推理的推理结构图,现在同学们可以更深入阐述类比推理的内涵和推理方法吗?学生1: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这说明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是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事物属性a、b、c、d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比如,化肥和石煤渣的成分、状态这两个属性对功能这一属性具有重要影响。学生2:类比推理的属性的主要内容包括要素、结构和功能等,所以类比推理的方法有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化肥和石煤渣的类比方法采用了要素和结构类比、功能类比。学生3:类比推理的目的是推出新知识,但是它不是必然推理,具有或然性,所以需要实践证明。教师:何谓或然推理?学生3: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我们在前面学过,事物属性有本质属性和其他属性,如果没有真正抓住事物本质属性进行类比,那么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对的。类比推理是从个别(特殊)到个别(特殊)的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应注意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设计意图】利用书本上“示例评析”,设置简单情境,将石煤渣与化肥进行类比,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类比推理的推理结构。通过分析此案例,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类比推理的内涵、客观依据及方法。评价学生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的能力。环节二: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靠”什么?材料一 中国的人口增长问题表1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中国人口净增长数据,2016年后净增人口逐年下降。表1 2012年至2016年中国净增人口数年份 净增人口(万人)2012 10062013 8042014 9202015 6802016 9062017 7792018 5302019 4672020 2042021 48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中对中国人口进行了预测,预测方案分为高中低3类,其中中方案假定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会从现在的1.6左右逐步回升到1.8左右,通常联合国认为中方案是最符合现实的情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应对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风险中,北欧国家采取尊重性别平等、保障儿童权益以及平衡工作家庭的综合性家庭政策,通过国家提供服务以及男性分担照料责任的方式,使北欧地区生育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减轻了女性就业压力,有效促进了女性发展。北欧国家中瑞典成效最佳。瑞典是“高”发展水平“高”生育水平国家,家庭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儿童补贴政策,二是父母育儿假政策,三是儿童托育的公共服务。教师:请同学们运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推理中国借鉴瑞典的家庭政策是否就能提高生育率。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共识,发言人代表小组展示观点。(教师在课前把搜集到的瑞典人口政策的相关资料作为课前阅读任务提供给学生。课中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小组1:从瑞典的家庭政策来看,儿童补贴力度较大,涵盖16岁以下的儿童,且多子女家庭依据子女个数得到相应的补贴,大大降低了家庭养育成本;父母育儿假共480天左右,其中390天,休假者可以获得之前收入近80%的补贴,休假方式灵活;儿童托育的公共服务完善,婴幼儿可获得每周30小时的全日制托育服务,瑞典市政儿童工作者还可以提供上门看护儿童服务。但是我们这一组仍认为仅仅借鉴瑞典的家庭政策还不足以提高生育率,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瑞典是高发展水平的国家,经济总量较大,人均GDP水平较高,财政支出充裕。其次,瑞典政府强调对儿童的照顾,重视培育优质国民,这种价值取向引导家庭生育。再次,瑞典的性别平等观念普及,瑞典以国家之力帮助职业女性化解自我发展与照料子女之间的冲突,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女性就业的法规,帮助女性在家庭与职业发展之间获得平衡。正因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撑家庭生育政策,瑞典实现了高发展水平下的高生育率。小组2:我们将小组1的发言进行了整理,运用类比推理的推理结构说明瑞典提高生育率的各种属性。表2 瑞典提高生育率的各种属性瑞典A 生育支持政策 社会环境 提高生育率补贴(属性a)、父母育儿假(属 性b)、托育公共服务(属性c) 经济发展水平(属性d)、优质 国民培育意识(属性e)、性别 平等意识(属性f) 实现高发展高生育率 (功能属性g)小组3:这些年我国根据国家实际情况,也借鉴了国际上的有效做法,推行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首先,在补贴方面,有生育补贴和产假工资。其次,延长产假,同时,在子女3周岁内,夫妻双方每年还可以各享受10天左右育儿假。再次,在托育公共服务方面,不断完善学前托育措施,只是,中国家庭中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照顾更多依赖家庭和社会,国家公共服务支持不足。小组4:整体来讲,中国支撑生育率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改善。首先,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不断提升人均GDP水平。其次,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性别平等理念日益增强,国家和社会采取更多的措施缓解女性在家庭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再次,中国非常重视优质国民教育,重视优生优育。所以,随着支撑系统越来越完善的,中国的生育率一定会提高。教师小结:由于国情不同,中国与瑞典在提升生育措施上有相同和相似的措施,正如同学们预测的那样,只有生育支持政策与社会环境合力形成对生育的有力支撑,中国的生育率才可能会提高。这是个复杂的现实问题,我们反观整个分析过程可以看出,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第二,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设计意图】设置复杂情境,将中国与瑞典提高生育率的措施进行类比,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找到两国的多种属性,并将两者进行结构性比较,推出新结论。其目的有二:第一,再次检验学生正确运用类比推理的能力;第二,明确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要求,使学生对类比推理的逻辑规则的认知更加到位,同时提升政治认同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已具备较高水平的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的能力。环节三:分享你所理解的类比推理案例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1)分享组分享类比推理案例,详细阐述推理过程。(2)评价小组对推理过程或选取案例的角度进行简要点评。要求:(1)班级学生分成4大组,每一大组各设置一个分享组和评价组,评价组只评价本组案例。(2)均须以类比推理的推理结构和可靠性要求为依据进行分享与评价。(3)每小组代表的发言时间控制在2分钟。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共识,发言人代表小组展示观点。第一组:我们这组分享大凤蝶翅膀与防伪技术。大凤蝶翅膀上有许多小小的凹陷,凹陷的底呈黄色,斜面呈蓝色。在光线的照射下,照射到凹陷底部的光被反射呈蓝色,照射到斜面的光经历两次反射呈黄色,因为凹陷太小,肉眼无法将这两种反射出的光区分开来,从而让人感觉是绿色。人们根据大凤蝶翅膀的视觉原理,在货币上也密布了这样的凹陷,用于防伪。仿生学专门研究和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用于制造先进的技术装置。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第二组:我们分享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中有两个对象,A是邹忌,B是齐王。邹忌位居高官,妻子偏爱他,妾畏惧他,客人有求于他,所以大家都夸邹忌比徐公更美,邹忌受蒙蔽。齐王是一国之主,王妃偏爱齐王,朝臣畏惧齐王,国内百姓有求于齐王,因此齐王一定受蒙蔽久矣。第三组:我们分享的是叩击木桶,凭声音估计桶内有多少酒与叩诊法的类比。酒桶是个容器,酒桶中酒的量不同,叩击酒桶发出的声音不同,通过叩击木桶可以判断酒桶中酒的多少。胸腔也是个“容器”,胸腔中存在积液或不存在积液,其受到叩击时,发出的声音也应该不同。两者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人们由此发明了叩诊法。第四组:我们组分享的是疫苗开发实验。恒河猴是高等哺乳动物,易受病毒感染,具有完备的免疫系统和生理系统,疫苗能在恒河猴身上发挥作用。人类同样是高等哺乳动物,具有与恒河猴高度相似的完备的免疫系统,所以疫苗能在人类身上安全地发挥作用。第一组评价组:第一组的发言说明了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方法之一,类比根据越多越好。货币模仿大凤蝶翅膀,依据凹陷形状、反射的光线颜色、人眼视觉特定性等多种相同或相似属性,使仿生功能更可靠。第二组评价组:第二组非常准确地指出了类比对象,根据各种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成功类比推理出结论。推理的结构完整,符合类比推理的逻辑。但不足的是,该分享仅停留在案例本身,没有联系现实。我们应该以古鉴今,放眼当下,切实关注社会问题,如生育率问题、“双减”政策等国家大事。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际,让人们懂得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样,我们应该借助类比推理发挥创造力,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第三组评价组:第三组所举案例贴近现实,而且易于理解,推理结构基本完整,但是对应的属性分析有些瑕疵。第一点,将酒桶和胸腔进行类比,虽然它们都是“容器”,但是二者在材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二点,用酒桶中酒的量不同,叩击时产生的声音不同,类比判断胸腔积液的多少,但是胸腔积液可能是血性胸腔积液、炎性渗出液或脓液,胸腔脓液黏稠,不似酒液清爽,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们的对应性不强。教师:那两者不能类比了吗?现实中就是根据叩击木桶,凭声音估计桶内有多少酒的方法类比发明叩诊法的。你觉得你的主要困惑是什么?第三组评价组:我的主要困惑在于这两者的属性差异性较大,为什么还可以进行类比推理呢?教师:首先,纠正一个误解,叩诊法不是通过叩击听音来判断胸腔积液的类型,而是通过叩击胸腔发出的声音是清音还是浊音来判断是否有胸腔积液。其次,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抓住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类比,即使它们有所差异,只是相似,也不妨碍推出新知识。第四组评价组:首先,类比推理的两类对象恒河猴和人类都是高等哺乳动物,都会被病毒感染,都具有完备的免疫系统和生理系统,这些属性属于恒河猴与人类相似的本质属性,并且这些属性都是影响疫苗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相关程度也会越高。其次,前提中确认的属性没有与结论,即疫苗在人体中安全发挥作用,相互排斥的属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最后,该小组结论可靠程度较高,推理较完善,选择案例较为合理。教师小结: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却被誉为“思维创新的先锋”,是因为:(1)类比推理使人们的思维富于联想,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有利于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与实践课题。(2)类比推理是发现真理的方法。(3)类比推理也是一种发明创造的方法。(4)类比推理在社会生活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5)类比推理在教育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为学生创设开放式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在开放式学习氛围中,学生亲历思维的碰撞,通过分享交流,可以发现自身认识的偏差,及时调整自己认识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困惑点、疑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效地确定教的策略,从而提升课堂效率。环节四: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教师:请同学们评析以下推理-人类社会是有机的,生物界也是有机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的,生物界也是不断进化的,人类社会有生存竞争,生物界也有生存竞争,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动力,所以,生存竞争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分享交流。学生:这种推理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将人类社会与生物界进行类比,虽然它们都是有机的、不断进化的、存在生存竞争等多种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然而生物进化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发展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生存竞争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教师: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学生: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教师:我们回顾前面那道判断题,按图索骥中伯乐的儿子将“马”与“癞蛤蟆”进行类比,却没有区分二者之间本质属性上的差别,也是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设计意图】评析“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从纠错角度再次验证学生解释与论证、辨析与评价的能力。此环节可以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科学精神的培育打下坚实基础。(三)课堂总结学生活动: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波利亚曾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正确地运用类比推理,培养创新思维。另外,我们学习了三种推理形式。演绎推理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价值。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能够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设计意图】总结课堂核心知识,突出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在掌握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